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破伤风患者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的剂量、给药途径与疗效的关系,我们复习了118例破伤风患者TAT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的TAT的疗效相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涛  吕汝琦  杨雍 《四川医学》2008,29(12):1634-1635
目的探讨突发大型灾害事件中对伤员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的管理。方法总结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应对5.12地震灾害对伤员注射TAT的实践。结果427例伤员注射TAT,89例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未出现破伤风患者。结论有效的管理可保障成批伤员注射TAT的高效币口安全。  相似文献   

3.
外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历来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经典的措施,我院骨科2007年4月30日为一位臀部刀刺伤男性青年患者,在TAT皮试阴性情况下肌肉注射TAT:1500国际单位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死亡率较高,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是破伤风的有效预防措施。TAT是一种强抗原,注射前需做皮肤试验,皮肤试验阳性者须行脱敏注射,临床上我们观察到TAT脱敏注射也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自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我们对106例TAT皮肤试验阳性者以脱敏注射或不注射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临床预防外伤后感染破伤风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临床TAT  相似文献   

6.
破伤风抗毒素(简称TAT)的主要组成成份: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AT是马血清制剂,对人体有抗原性,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而,在用药前要做过敏试验。随着工业建筑业发展,工伤,交通事故所致的外伤病人屡见不鲜,TAT的使用较为普遍。近日,对TAT的皮试方法及注射方法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临沂市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346名在临沂市兰山区居住的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结果 破伤风抗体阳性率44.22%,抗体阳性者破伤风抗毒素(阳性TAT)平均含量0.096U/ml。常住育龄妇女119人,破伤风抗体阳性率66.39%,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100 U/ml;暂住育龄妇女227人,破伤风抗体阳性率32.60%,阳性TAT平均含量为0.092U/ml。不同户籍的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阳性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x~2=35.74,P<0.01),阳性TAT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t=0.400,P>0.05)。常住育龄妇女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阳性率、阳性TAT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暂住育龄妇女破伤风抗体阳性率(x~2=16.23,P<0.05)、阳性TAT平均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F=2.933,P<0.05)。结论 常住育龄妇女的破伤风保护水平较高,暂住育龄妇女的破伤风保护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中,常给予外伤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注射TAT前应做过敏试验,一旦出现皮试阳性,可采用小剂量多次脱敏疗法。虽然脱敏疗法中发生过敏性休克现象比较少见,但是我院门诊2007年5月出现1例实施TAT脱敏疗法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之一。TAT为一种动物血清中精制的异种蛋白,其抗原性,易引起Ⅰ型与Ⅱ型变态反应.自1991年10月至1996年6月以来,我院救治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之一。TAT为一种动物血清中精制的异种蛋白,其抗原性,易引起Ⅰ型与Ⅱ型变态反应.自1991年10月至1996年6月以来,我院救治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月-2000年1月,我科治疗新生儿破伤风有22例,静脉注射TAT治疗16例,鞘内注射TAT治疗6例。  相似文献   

12.
刘丽  王玉梅 《吉林医学》2004,25(3):90-90
创伤后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途径之一。TAT为一种动物血清中精制的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易出现Ⅰ型与Ⅱ型变态反应。我科在2000年11月20日晚发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139例开放性创伤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得出结论:TAT注射过敏反应是一个临床常见和棘手的问题.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因脱敏多次注射给病人带来了痛苦,有的还有生命危险,TIG的应用无论从预防作用持续时间上或发生过敏反应方面均优于TAT.  相似文献   

14.
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制剂的产生,对于开放性外伤患者防治破伤风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凡有可能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时,应及时采用TAT皮下或肌内注射进行预防.若患者TAT皮试呈阳性反应,可采用脱敏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防止迟发性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常莉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687-2687
破伤风是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外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危重疾病。近20年,破伤风的患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归功于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计划免疫(小儿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措施有关。但如果发病,仍极具威胁性。所以,预防工作很重要。人类应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防治破伤风已近百年,在我国也有半个多世纪,曾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TAT系马血清制品,其马血清蛋白对人体有很强的过敏原性,常引起过敏反应。今年6月我院引进了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该药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查阅有关文献,末发现有过敏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 破伤风抗毒素(TAT)始用于1890年。其为直接抗体,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所释放的外毒素。对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及释放毒素均无任何影响。假设TAT有预防作用,其半衰期为5—7天,最短10—14小时。反复注射消失得更快,最多2—3天就失去作用。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7—8天。一般1—2周。故在潜伏期内TAT已失去有效浓度,所以认为用TAT预防破伤风无作用。而目前做为一项常规更欠妥当。 破伤风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无氧及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才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抵抗力极强的芽孢杆菌转变为无芽孢的繁殖体。此繁殖  相似文献   

17.
<正> 临床上对开放性损伤患者采用破伤风抗毒素(TAT)肌肉注射预防破伤风发生,因TAT为免疫血清,少数人注射时可引起变态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或严重喉头水肿,在注射前必须进行皮试,阳性反应者,采用小量多次的脱敏注射法。1、临床上现用TAT剂型及皮试液的配制:1·1 临床上现用的TAT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共0.7~0.8毫升,含TAT1500单位。1·2 配制方法:取TATO.14毫升加生理盐水至1.04毫升,其中含针头残液0.04毫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破伤风抗毒素(TAT)试敏阳性者,采用脱敏注射的风险和人破球蛋白的应用。方法对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案例及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在326例皮试阳性者在脱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中46例出现过敏,其中过敏性休克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认为破伤风抗毒素(TAT)试验阳性者,脱敏注射风险较大,采用注射对人体高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的人破免疫球蛋白(TIG)来替代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异性蛋白质,注射时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注射之前,必须先做过敏试验。试敏时注入皮内含量为15个国际单位。对以前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时间超过1周者,如再继续使用,还须重做皮试。判断结果:0.1ml试敏液含 TAT150个国际单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清  覃娅菊 《右江医学》2008,36(3):372-373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重要措施。由于TAT是一种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作脱敏注射,按护理学基础判断标准,TAT皮试阳性率甚高,脱敏注射全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探讨TAT皮试结果判断和脱敏注射的改进方法,经过三年多的临床试验观察,仅有2例轻微过敏反应,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阳性率低,注射次数少,缩短总注射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和降低材料的消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