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50例冠状动脉疾病或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对两种方案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病变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多平面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2004-2010年我院200例疑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均行螺旋CT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能和对治疗所需径线的测量情况。所有行支架植入患者均予CT随访监测。结果:CT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为96.1%(98/102),特异度为98.0%(96/98),DSA诊断敏感度为94.1%(96/102),特异度为99.0%(97/98),CT和DSA诊断主动脉夹层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T破裂口发现率95.5%(128/134),DSA发现率64.9%(87/134),两者发现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植入治疗所需的径线测量,CT与DSA基本一致。结论:CT多平面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度、特异度与DSA无差别,CT对治疗指导意义更大,术后CT随访监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伍子南 《吉林医学》2010,31(11):1453-145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3D-CTA和DSA测定瘤体直径和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和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准确率与DSA诊断结果基本相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同时给予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脉狭窄、钙化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符合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诊断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临床检测冠心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36例考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CT血管成像均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DSA结果对比分析,发现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病因诊断中有显著的价值和意义.结果 以DSA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DSA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A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与DSA诊断结果准确率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螺旋 CT 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小肝癌的效果。方法从2011年3月—2016年3月间来我院做螺旋CT 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小肝癌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资料。结果螺旋 CT 组平扫检出率为58.3%,明显低于磁共振成像组的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增强检出率分别为90.0%和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肝癌首选螺旋 CT 检查,对不确定者再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两种方法相互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小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方法对9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用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评价并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分级结果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56,P<0.05,两种结果呈正相关性;以DSA为标准的CTA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均>94%,假阳性<9%,假阴性<7%。结论:CTA检查在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36例。其中,行3D-CTA检查107例,行DSA检查53例,同时行DSA及3D-CTA检查24例。对比3D-CTA和DS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其图像。结果136例中,确诊动脉瘤103例。3D-CTA的敏感度为97.4%,特异度为100%;DSA的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100%,两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示瘤颈形态、宽度、载瘤动脉及瘤周骨性解剖标志等方面,3D-CTA明显优于DSA。结论3D-CTA能独立诊断颅内动脉瘤,对动脉瘤的形态可提供比DSA更为详尽的资料,给手术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减影(DSA)在急诊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疑似肺栓塞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 h内均进行64排CT和DSA检查,以血管造影为诊断金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20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经治疗和金标准诊断,最终确诊为肺栓塞患者181例.64排CT共诊断真阳性肺栓塞患者138例、真阴性15例;DSA诊断真阳性患者168例、真阴性17例.64排CT共检出153例,正确率约为75.74%;DSA检出185例,正确率约为91.58%,DSA的正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诊断肺栓塞患者阳性率、阴性率、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分别为70.30%、29.70%、24.86%、76.24%,与DSA的84.65%、15.35%、7.73%、92.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假阳性率(19.05%比14.29%)和特异性(71.42%比80.95%)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检查肺栓塞患者阳性率和正确率显著高于64排CT检查,但特异性和假阳性率两者无明显差异,建议以64排螺旋CT作为肺栓塞患者的初级筛查,而将DSA检查作为肺栓塞患者的高级检查和确诊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徐建平 《当代医学》2016,(32):30-31
目的:研究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与螺旋CT检查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螺旋CT准确度为96.15%,较X线检查的76.92%优;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97.22%,较X线检查的85.07%高;螺旋CT诊断特异度为83.33%,较X线检查的27.27%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诊断具有准确度、敏感度与特异度高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排螺旋CT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经皮置管术介入前后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1至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行经皮置管术介入治疗的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采用西门子siemens1.5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扫描,采用飞利浦MX4000Dual通道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并分析患者经皮置管术介入前后影像学特征。结果 MRI检查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分期检出率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关节囊钙化、关节囊肿胀、股骨头韧带钙化、肌肉萎缩、髂腰肌囊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MRI检查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与MRI联合检查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更高,且经皮置管术对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螺旋CT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早期肺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螺旋CT检查、X线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性,比较两种方法检查下肺癌确诊患者的征象检出情况。结果:经病理诊断,85例疑似肺癌患者中检出79例肺癌,其余均为良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螺旋CT肺癌检出率、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3.53%、88.24%、88.61%、83.33%,X线肺癌检出率、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度、诊断特异性分别为72.94%、75.29%、75.95%、66.67%。螺旋CT诊断符合率、敏感度明显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例确诊肺癌患者主要征象表现包括:边缘不规则分叶征、锯齿状或毛刺征、细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兔耳征,X线检出率明显低于螺旋CT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检查在肺癌诊断中应用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和征象表现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与低剂量螺旋CT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小儿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比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超声检查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5.00%、78.95%、80.26%,低剂量螺旋CT检查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58%、84.21%、85.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螺旋CT联合超声对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68%、97.37%、98.68%,明显高于单一的超声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P<0.05)。结论采用超声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均可有效检查小儿肺部疾病,但两者联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小儿肺部疾病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颅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40例颅内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观察其表现(瘤体部位、形态、大小等),同时与DSA结果比较。结果 MSCTA检出脑动脉瘤38例(95.0%),DSA检出39例(97.5%),两组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分别为(9.98±2.54)mm、(4.29±1.45)mm,与DSA的(10.07±2.30)mm、(4.32±1.3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位置分布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诊断颅内脑动脉瘤敏感度较高,与DSA类似,无创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光子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 2018年1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行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及CT血管成像随访的90例患者资料,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及支架重建,由两名高级职称医师独立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比较光子双源CT与普通螺旋CT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检查时间,并结合DSA检查结果,评价光子双源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两名医师对103枚支架重建图像独立评分为(4.59±0.57)分、(4.62±0.54)分,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0.886);与普通螺旋CT比较,光子双源CT的图像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辐射剂量及检查时间优势明显(均P<0.05);光子双源CT随访的58例患者(69枚支架)与DSA造影结果比较,二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3),且光子双源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94.12%,阳性预测值98.04%,阴性预测值88.89%,准确性95.65%。 结论 光子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安全、无创,能清晰地对下肢动脉血管及支架进行显像,对支架再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SCTA)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20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SCTA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SCT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SCTA与DSA在检查斑块钙化、非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CTA诊断的准确率为96.63%,特异度为98.89%,敏感度为82.14%,阴性预测值为97.27%,阳性预测值为92.00%。结论:SCTA检查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余文行  徐宝琳 《当代医学》2021,27(18):133-134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误诊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有87例确诊为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磁共振成像疾病检出率为98.85%,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9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特异度高于多层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成像检查灵敏度、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漏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误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测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疾病检出率、诊断符合率高,可减少误诊、漏诊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比多排螺旋CT与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鄢陵县中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5例,均接受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统计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定性诊断敏感度与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定性敏感度分别为93.3%和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分期诊断定性敏感度(100.0%)高于多排螺旋CT(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定性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MRI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分期诊断优于多排螺旋CT,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6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影像学资料,依据不同检查方式分组.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冠脉狭窄和钙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