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13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3个手术孔成一个倒三角形.经操作孔利用电钩或超声刀分离肿瘤.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13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结论 胸腔镜下对纵隔肿瘤切除安全可靠,对良性肿瘤,及小肿瘤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1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法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43-144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效果.方法 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单肺通气应用胸腔镜手术治疗19例纵隔肿瘤.结果 16例完全VATS,2例辅助小切口,1例单纯活检,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手术治疗纵隔肿瘤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切除纵隔肿瘤,尤其是大体积和侵袭性纵隔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VATS行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者113例,男性51例,女性62例.年龄9~78岁(中位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线值1.5 ~ 13 cm(中位径线值4 cm).记录围术期各项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纵隔肿瘤均在VATS下完成,术中出血量10~800 mL(中位出血量100 mL),术后住院时间2 ~18 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d),手术时间40~330 min(中位手术时间90 min).统计分析指出直径>6 cm的纵隔肿瘤共28例(占24.8%),围术期无死亡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相对于直径<6 cm的肿瘤,直径>6 cm的纵隔肿瘤手术时间延长(P <0.001),术中出血量增加(P <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延长.4例侵袭性纵隔肿瘤(3例恶性胸腺瘤和1例畸胎瘤)行VATS,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例复发.结论 VATS广泛应用于纵隔肿瘤的切除,同时大体积以及侵袭性纵隔肿瘤不是VATS的禁忌.在一定条件下,VATS对大体积以及侵袭性纵隔肿瘤的治疗可以达到和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5.
报告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巨大纵隔肿瘤,其中1例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黄色纤维瘤,1例胸腺囊肿,1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例纵隔纤维脂肪瘤,1例纵隔血管肉瘤,1例纵隔胚胎性癌.认为X线、CT有助于纵隔肿瘤的定位诊断,而对一些肿瘤的定性诊断仍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60年6月~2002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0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胸腺瘤238例,畸胎瘤95例,神经源性肿瘤8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25例,其他肿瘤61例,纵隔肿瘤完全切除459例,开胸探查肿瘤活检45例,术后死亡12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7.
范庆浩  徐持平 《浙江实用医学》2004,9(5):342-342,370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7例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类别和部位、诊治手段及疗效.结果13例肿块完整切除,1例姑息性切除,2例无法切除仅作活检术.术后住院死亡1例.结论小儿原发性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不典型,胸片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一经确诊断需立即手术.良性肿瘤手术疗效良好,恶性、巨大肿瘤为外科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应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至2017年06月收治的11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60例):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开胸手术方法施治;观察组(59例):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应用胸腔镜手术方法施治;最终就两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指标、疾病疗效以及术后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获得明显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疾病疗效(91.67%)对比,观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100%)获得明显性提高(P0.05);同对照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情况对比,观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获得明显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在开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治疗工作期间,充分应用胸腔镜手术疗法展开,对于手术指标改善、疾病疗效提高以及术后情况改善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9.
梁毅  王得坤  姜海明 《广东医学》2001,22(3):215-216
目的 探讨胸部CT表现对肺癌手术切除的预测作用。方法 将本院 6年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分为两组 ,即手术切除组和手术探查组 ,分别测量肿瘤与纵隔的接触直径及接触形态、肿瘤与纵隔接触间之脂肪间隙存在情况 ,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纵向厚度、肿瘤直径。结果 将手术切除组和手术探查组相比较 ,肿瘤与纵隔接触直径及接触形态 ,肿瘤与纵隔接触间的脂肪间隙存在情况 ,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CT纵向厚度 ,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肿瘤直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肿瘤与纵隔接触直径≤ 3cm、或肿瘤与纵隔接触面脂肪间隙存在、或肿瘤与纵隔接触是锐角型 (包括直角 )、或纵隔肺门淋巴结受侵纵向厚度≤ 4cm时 ,手术切除可能性大 ,而肿瘤大小与手术切除率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纵隔肿瘤295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近8年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从1999~2006年在经外科手术诊治的2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的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2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86例,占29.2%,主要位于后纵隔,平均年龄43.8岁,以神经鞘瘤为主;畸胎瘤61例占20.7%,主要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31.8岁,以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为主;胸腺瘤31例占10.5%,全部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51.9岁;淋巴瘤29例占9.8%,主要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29.9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结论 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本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胸腺瘤、淋巴瘤及巨大淋巴结增生;手术是主要的诊治方式;切口的正确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对我院20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和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出院,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例恶性肿瘤患者2年后死亡,1例存活3年,其他4例恶性肿瘤患者和全部良性肿瘤患者至今健在,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巨大纵隔肿瘤一经确诊,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手术、活检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总结CT对纵隔肿瘤有诊断价值的影像学特点.结果:33例纵隔肿瘤中,胸腺瘤11例(其中4例为侵袭性),胸腺类癌与胸腺胚源性恶性肿瘤各1例,胸内甲状腺肿瘤10例(其中腺瘤6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囊肿2例),畸胎瘤2例,淋巴瘤4例,支气管囊肿2例,神经源性肿瘤与纵隔蔓状巨大血管瘤各1例.CT可清晰显示纵隔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累及范围,反映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结论: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32例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2000年至200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完整切除25例,大部切除7例.切除肿瘤同时行部分心包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1例.32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手术是巨大纵隔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术前明确诊断与手术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诊断主要依靠X线、B超和CT.正确选择合适的切口和手术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积累纵隔畸胎类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资料.方法 结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纵隔畸胎类肿瘤,回顾性分析其X线和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中,囊性畸胎瘤10例,实性畸胎瘤8例,其中恶性3例.结论 影像学在纵隔畸胎类肿瘤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纵隔髓性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双侧后纵隔髓性脂肪瘤并回顾分析国内外病例报告.分析纵隔髓性脂肪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全部治愈,无复发、转移及恶变者.结论 纵隔髓性脂肪瘤为一种罕见良性无功能性肿瘤,早期多无临床表现,肿瘤较大可出现非特异性压迫症状.术前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主要依靠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本病一经发现,需行手术治疗.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7年5月我院5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病例中,单纯肿瘤切除42例(72.4%),扩大切除13例(22.4%),单纯探查3例(5.2%).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3.4%.结论:病史、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分析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纵隔肿瘤外科诊治水平.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62例进行诊治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62例中治愈49例(79.0%),缓解10例(16.1%),恶化1例(1.6%),复发1例(1.6%),死亡1例(1.6%).结论 外科治疗是纵隔肿瘤的基本治疗手段,效果确切,围术期的处理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对普胸外科纵隔肿瘤手术的适用性,为纵隔肿瘤的切除提供新的思路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共有6例患者应用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施行纵隔肿瘤切除术,于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双腔管插管,右侧抬高45°,分别作光源孔和手臂操作孔.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6例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均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胸腺瘤3例,胸腺囊肿1例,胸腺增生1例,神经鞘瘤1例.中位手术时间为118 min,术中中位失血量为48.3 mL,中位住院天数为4.6 d,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3例胸腺瘤患者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达芬奇S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手术视野的暴露完全能够达到开胸手术的要求,且可达到与开胸手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建军  黄静 《重庆医学》2011,40(33):3401-3403
目的 结合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评估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价值并讨论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5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所有病例均做X线片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4.0%(21/25),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0%(14/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讨论恶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3月月至2011年3月期间66例恶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手术方法.结果 术后1年生存率为92.42%,3年生存率为48.48%,5年生存率为24.24%,8年生存率为9.09%.结论 临床应根据体格检查、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纵隔肿瘤的起源、良恶性等信息,然后科学制定手术方案提高临床手术的治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