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线排龈法与取印模前单线排龈法对固定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3月收治患者76例(204颗牙),进行冠桥修复,采用同一患者不同的牙位进行对照分析,分别采用双线排龈法与取印模前单线排龈法,对排龈牙预备体、止血效果、印模及模型清晰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76例患者不同牙位,不同排龈治疗方法后统计双线排龈法与取印模前单线排龈法其排龈牙预备体、止血效果、印模及模型清晰度4项指标的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线排龈法与取印模前单线排龈法比较,具有减少牙龈出血,提高修复体质量,获取清晰的印模及牙体边缘线暴露清晰等特点,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后者,可以作为一种主要的排龈方法,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双线与单线排龈方法固定修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双线排龈方法与取印模前单线排龈方法对固定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56例患者,124颗牙,行冠桥修复,采用同一病人不同牙位对照,分别采用双线排龈方法与取印模前单线排龈方法,制取印模,完成修复体.对排龈止血效果、牙预备体肩台、印模、模型清晰程度评价.结果 采用双线排龈的基牙,在上述几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线排龈方法,虽然操作复杂些,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固定义齿修复中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的效果.方法:对92例患者166颗基牙行冠桥修复,分别采用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排龈后取印模,灌注模型,观察基牙肩台与游离龈之间是否有肉眼可分辨的界限;是否出血;印模边缘是否清晰.结果:双线排龈组A级成功率88.88% ~ 92.22%;单线排龈组A级成功率72.37%~78.95%.结论:双线排龈法操作简便,出血少,易于暴露清晰的牙体边缘线,可以作为一种主要的排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旨在评价铸瓷冠在修复前牙的效果。方法对63例患者前牙进行牙体预备,排龈线排龈硅橡胶制取印模,铸瓷冠修复。结果铸瓷冠修复前牙具有自然美观修复效果。结论铸瓷冠修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目的旨在评价铸瓷冠在修复前牙的效果。方法对63例患者前牙进行牙体预备,排龈线排龈硅橡胶制取印模,铸瓷冠修复。结果铸瓷冠修复前牙具有自然美观修复效果。结论铸瓷冠修复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排龈膏在前牙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前牙固定修复患者85例(前牙124颗),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排龈线和排龈膏法比较基牙预备体和印模的临床效果。结果排龈线和排龈膏法取得的基牙预备体和印模边缘清晰,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排龈线和排龈膏都能达到较好的排龈效果;排龈膏操作便捷,不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排龈技术获取精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排龈技术获取更加清晰的印模及模型,为以后制作代型及精确修复提供基础。方法:对57例门诊患者行冠桥修复时,于备牙前预排龈,取印模前排龈膏再排龈。结果:94.15%的模型颈缘及肩台可被明显分辨。结论:该方法可减少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并可获得精细模型,为提高冠边缘密合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单线排龈和双线排龈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林波  王梅  马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47-1847
目的:比较固定义齿修复中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的效果。方法:将需做金属烤瓷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线排龈40例,双线排龈40例。排龈后取印模,灌注模型,观察基牙肩台与游离龈之间是否有肉眼可分辨的界限;是否出血;印模边缘是否清晰无间断。结果:双线排龈组,达标92.0%;单线排龈组,达标44.9%。结论:双线排龈法操作简便,出血少,易于暴露清晰的牙体边缘线,可以作为一种主要的排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前牙金属烤瓷冠桥修复120例(164颗牙),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4例(74颗牙),采用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对照组66例(90颗牙),采用排龈线排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牙龈出血、印模和模型边缘清晰度。结果两种排龈技术在牙龈止血、印模及模型边缘清晰度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0.05),但实验组疼痛较对照组轻(<0.05)。结论Expasyl排龈膏排龈技术可使印模及模型边缘清晰,操作便捷,患者无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门诊患者258颗前牙行全瓷冠修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基牙采用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排龈,对照组采用单线排龈技术排龈,取硅橡胶印模,灌石膏模型,评价牙龈止血效果、预备体边缘和肩台暴露情况、游离龈与牙面分离情况。结果: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96.92%、96.15%、95.38%;单线排龈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83.59%、82.03%、81.25%。以上比较中,实验组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全瓷冠修复中,选择性双线排龈技术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Er∶YAG激光排龈法和排龈线排龈法的排龈疗效。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龈下边缘单冠修复患牙100颗,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颗,分别采用排龈线排龈法和Er∶YAG激光排龈法,对两组排龈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及操作过程中感觉疼痛或不适的患者数进行比较;采用牙周出血指数(GBI)和牙周袋深度(PD)评价两种方法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两组间牙预备体、印模和模型满意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牙龈止血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B组疼痛患者比例(12%)少于A组(92%)(P〈0.05);两种方法治疗前与治疗后及两种方法之间GBI值、P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龈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排龈效果,Er∶YAG激光排龈法可减少牙龈出血,术中患者疼痛反应小,而且对牙周健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邱林  赵君硕 《吉林医学》2013,(31):6462-6464
目的:探讨双线排龈法对口腔固定修复效果的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取模前行双线排龈法排龈患者75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样例数的患者行常规单线排龈法排龈为对照组。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排龈情况、基牙肩台和游离牙龈界限清晰度、牙龈出血情况以及模具清晰度情况,以此评价两组患者口腔固定修复的效果。通过随访和复诊,获取患者的信息,统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固定修复效果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优、良人数达72例,占全部人数的96.00%;而对照组优、良人数63例,占总数的84.00%。不良反应的比较中,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占总数的9.33%;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23例,占总数的30.67%。以上比较,观察组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单线排龈法相比,双线排龈法排龈后的修复术口腔固定效果优越,美观大方,发生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用于冠桥修复术中的有效排龈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讨减少冠桥固定修复中牙周组织的损伤,获得最佳牙龈美学效果的方法.[病例报告]采用牙龈收缩线及暂时冠修复方法对68例179颗牙行冠桥修复,获得准确的印模和良好的修复效果.[讨论]牙龈收缩线及暂时冠修复方法可减少在修复过程对牙龈组织的损伤,提高修复体的精度,维持修复牙周围的正常健康牙龈外形.  相似文献   

14.
方文静  王松  钟秋  童庆华 《四川医学》2012,33(10):1718-1721
目的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此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以及二者对牙周局部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38例7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38例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排龈线组40颗牙和排龈膏36颗牙两组,比较两组的排龈效果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牙周出血指数(GBI)与牙周袋深度(PD)的变化情况。结果排龈膏组总记录时间、留置在龈沟内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排龈线组(P<0.01)。两组在牙预备体、印模、修复体边缘方面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无疼率明显高于排龈线组(P<0.01)。排龈线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GB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F=3.721,P<0.05),且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其GBI值较排龈膏组存在明显差异,而排龈膏组除治疗后1周GBI较治疗前升高外,而治疗4周及治疗后6个月后其GB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1周的P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而两组治疗后4周的PD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结论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效果基本相似,但排龈膏对排龈技术要求较低,且排龈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无损伤,同时患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痛觉,且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赛拉格硅橡胶印模材在全瓷冠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赛拉格硅橡胶印模材为67例患者制取77副工作印模,使用藻酸盐印模材制取57副非工作印模。结果77副工作印模均一次操作完成,符合临床要求。57副非工作印模中51副一次取模成功,6副通过二次印模才符合要求。结论赛拉格硅橡胶印模材在全瓷冠修复中应用效果好,具有体积稳定性好、印模清晰、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排龈对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排龈对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606个楔形缺损牙随机分为两组,经牙面处理后,A组排龈线排龈后Dyract复合体修复,B组直接Dyract修复,随访2年。结果半年后复查A组成功率为99.02%,B组成功率为98.00%;1年后复查A组成功率为98.33%,B组成功率为93.58%;2年后复查,A组成功率为96.20%,B组成功率为88.85%。结论排龈可提高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牙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修复过短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8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牙A间距离过短(〈3mm)磨牙残根残冠,采用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进行修复。结果修复后3、6和18个月,有70颗牙可行使正常功能,无基牙松动或根折。结论应用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修复牙A间距离过短磨牙残根残冠可恢复其正常功能,并获得良好的固位,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聪 《四川医学》2012,33(10):1726-1728
目的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asyl排龈膏排龈后再充填。分别在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及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记录患牙牙龈指数(GI),并参考改良USPHS评价系统进行综合临床评价,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边缘密合情况。结果充填后疼痛发生率: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线组有5例出血;1年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和边缘密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排龈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充填质量。两种排龈方法均可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无创性排龈较排龈线操作时间短,简便舒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排龈法充填后牙邻面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4月就诊并复诊的后牙邻面患龋牙261颗,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先用排龈线排龈,再用进口松风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剂垫底,凝固后重新制洞并用Ag-Hg合金或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不排龈,直接进行预备充填,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174颗患牙中,失败10颗,成功164颗。对照组87颗患牙中,16颗失败,成功者71颗。实验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龈法充填后牙邻面洞可使充填体松动、折断、脱落等失败情况明显减少,密合更好,较少继发龋形成及牙龈发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