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了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本文对5800例住院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4项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9.05%;本次检测5800例受血者HCV感染率为0.52%,HIV感染率为0.052%;本次检测梅毒的阳性率为1.03%。男性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其它3项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本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操作,避免医疗损伤而引起的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在输血前对3 536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标志物检测。结果:3 536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9.27%;抗-HIV阳性率为0.056%;抗-HCV阳性率为0.93%;抗-TP阳性率为1.07%。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使无症状的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是预防控制职业感染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必要措施,还为地区性传染病调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年03月~2012年02月间该院共有8 564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艾滋病抗体(抗-HIV)检测分析。结果本组8 564份拟受血者HBsAg、抗-HCV、梅毒抗体和抗-HIV总阳性率为13.49%,各单项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20%、0.32%、1.35%和0.02%。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可以为临床处理器械、医疗废物的消毒灭菌和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收集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2864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2864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592例,总阳性率20.67%。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8.82%、1.01%、0.84%和0.00%;HBV和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进行输血前四项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情况,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手术及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8 260例需手术及输血治疗的患者治疗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 260例手术及输血患者感染性指标共检出986例(11.94%)阳性,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杜荣  贾波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64-964
目的通过对输血前、术前、产前住院病人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降低母婴传播性疾病的发生,从而杜绝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输血、手术或产前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 Ig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 IV)、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结果 HBsAg阳性率为4.78%,抗-HAVIgM阳性率为0.26%,抗-HCVgG阳性率为0.19%,梅毒感染率为0.13%,抗-H IV抗体阳性率为0。结论预防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的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43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12.50%,抗-HCV阳性率为1.15%,抗-HIV阳性率为0.0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6%。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输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因其而引起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和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随着由输血后传染病引起的医患纠纷逐年增加,输血后传染病已成为医务人员和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1]。输血是病毒性肝炎、梅毒及艾滋病等常见病的传播途径。为了解本地区血源性疾病存在的严重程度,为避免经血液传播性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对本院受血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作一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年2月~20…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对2012例患者在术前和输血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9.69%,抗-HCV阳性率2.24%,抗-HIV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0.94%.认为检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还是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2 686例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引起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度1-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9.46%,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2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5%,梅毒感染率为0.04%,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9项检测.  相似文献   

11.
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度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 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9.46%,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2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5%。梅毒感染率为0.04%,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9项检测。  相似文献   

12.
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369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测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4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其中,抗HIV初筛阳性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3693例中4项标志物总阳性576例,总阳性率15.6%,HBsAg阳性率12.8%、抗HCV阳性率为1.6%、抗HIV阳性率0.05%、TP阳性率1.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3.
张瑛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1):681-682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1/2)、梅毒(RPR法)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操作与自我保护。方法 对3463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1,2和RPR检测。结果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HB—sAg的阳性率为10.25%,抗-HCV的阳性率为0.84%,RPR的阳性率为0.46%,抗-HIV1,2未检出,总异常率为11.55%。结论 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张虹霞 《甘肃医药》2012,(3):211-212
目的:探讨和评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8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和(TP-ELISA)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0.33%,抗-HCV阳性率1.46%,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1.97%。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16.
邱春霞  刘秀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81-258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的感染状况,探讨"感染四项"检测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5.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0.84%,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0.4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论:避免和预防病人、医务人员的感染和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7.
刘坤学 《吉林医学》2011,(36):7762-7763
目的:分析患者输血前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拟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与输血相关的血源性传染病病毒标记物检测。结果:19 587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lV、抗-TP阳性率分别为11.52%、0.68%、0.24%、2.26%,总阳性率为14.7%。结论:患者输血前检测输血免疫全套可以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源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了解本地血源感染疾病的情况,输血前检查对防范院内感染,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我院959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IV1+2型)、梅毒抗体(抗-TP)四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88例,占9.2%;抗-HCV阳性4例,占0.42%;抗-HIV1+2型阳性2例(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阳性),占0.21%;抗-TP阳性13例,占1.36%;输血前四项总阳性107例,阳性率11.16%。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源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预防院内感染,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的患病情况,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1例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结果 431例输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阳性率分别为,不同年度间的HBsAg和HCV-Ab的阳性率波动较小(P0.05),而TP-Ab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对住院患者输血前进行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这有益于患者及时诊治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1695例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血源性传染病感染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695例拟输血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指标检测,用胶体金法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用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筛查梅毒抗体(TP)。结果:拟输血1 695例中HBsAg阳性患者92例,占5.43%,抗-HCV阳性患者9例,占0.53%,抗-HIV1/2阳性患者4例,占0.24%,TP阳性患者18例,占1.06%,检测阳性总数123例,总阳性率7.26%。结论:对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源性感染疾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