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在100多年前被提出,该病是一种起病隐袭的进行性发展的痴呆,约占老年期痴呆的2/3,临床表现是以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预后较差,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AD的病因方面相关的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化学、电生理和AD所伴发症状的临床研究;以及AD的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用于AD治疗的药物均为单靶点药物.但AD可引起全身性病理变化,其发病过程涉及多种调控因子和调控网络且囊括多种疾病假说.因此,对于AD的治疗策略目前更倾向于多靶点治疗.本文将近期报道的各类多靶点AD防治药物及化合物区分为单一化学实体多靶点药物、多组分药物和联合用药3类,分别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过去对AD治疗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缺乏长期有效的治疗办法。目前,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仅起到缓解AD症状的作用,仍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或者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而细胞替代疗法和基因疗法治疗AD成为可能,并逐渐成为AD治疗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AD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内体-溶酶体系统通过内吞作用介导蛋白质降解。神经元内体-溶酶体系统功能障碍及其引起的货物蛋白转运途径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 AD风险基因及其变异与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过程有关, 内体-溶酶体系统在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吞作用、脂质代谢及免疫反应相关AD风险基因在内体-溶酶体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如何导致AD细胞功能障碍进行综述, 为后续AD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A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项研究表明mTOR信号通路与AD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在探索治疗AD的相关方法和药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单体可作用于mTOR信号通路以改善AD患者的症状。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基于mTOR信号通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以及有关治疗进行综述,为AD的防治提供参考并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6.
梓醇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缓慢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梓醇是一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在AD动物和细胞模型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梓醇具有保护神经、抗炎、抗衰老等作用,提示梓醇可能具有防治AD的作用.本文对梓醇抗AD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防治AD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有的AD治疗药物仅能短期内改善AD的症状,并不能有效阻止和逆转该病的进程。鉴于AD病因复杂,同时作用于多个AD相关靶点的单一化合物,即“多靶点导向药物”将是AD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值得进一步开发。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对多靶点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多靶点抗AD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伤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表现为大脑内老年斑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和突触丢失。到目前为止,AD发病的机制研究尚不十分清楚。除了APP、PS和ApoE基因突变参与AD发病过程外,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深入截止2009年有将近600个基因位点可能与AD发生机制相关。本文将对近几年新发现的与AD发病相关的几种主要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的分子机制、诱发AD的相关基因及关于AD发病机制的几个学说,报道了AD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CCMD-3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的86例住院AD患者进行昨床痴呆评定表(CDR)、AD病理行为评分表(BEHAVE-AD)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评定,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为临床A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结果:本次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发生率在不断升高,而前往专科医院的AD患者就诊率偏低,AD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几率高;临床特征表现不一,但绝大部分以记忆损害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药物治疗与功能训练相结合能提高治疗效果。结论:提高AD患者就诊率是AD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AD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药物治疗与功能训练相结合是AD患者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22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不断深入和革新;随着β淀粉样蛋白靶向药物的获批上市,AD的治疗策略逐渐从症状修饰治疗转变为靶向调修治疗;关于标志物和风险因素的诸多新成果,也标志着AD领域正在向精确诊断和早期预防迈进。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作用。在动物模型中,转基因小鼠模型和转基因果蝇模型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进行性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进行性的记忆缺失、对事物的认知出现障碍、有明显的性格变化以及语言表达出现问题均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其他社交活动产生严重影响。肠道菌群是对存在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的总称,其可以通过脑-肠轴来调节宿主的神经系统活动,从而影响宿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截止到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有许多种不同的疗法,主要包括传统疗法和最新疗法。传统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等,例如通过药物提高胆碱活性或改善脑循环,最新疗法包括:通过特殊频率的led灯或利用婴儿脐带血作为药物。目前AD多以对症治疗,原因是人们对AD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微,所以也缺乏根治它的方法。因此,从另一角度探寻新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将肠道菌群作为靶点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进一步研究,或将可以得到一个以菌群为靶点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及阿尔茨海默病群体的年轻化,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的研究已成为当代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近数十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除了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会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之外,尚无研究发现能够根治或逆转AD病情的有效药物,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过程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AD的非药物治疗并取得了让人欣慰的结果。本文主要介绍目前被较多学者及临床工作者认可的AD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治病机制及治疗效果,从而使我们临床医师对待AD患者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适合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帮助。从而,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改善AD患者的预后,给AD患者、家属以及全社会带来更多的希望,减轻更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临床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是与多基因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脑组织内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lament tangles,NFTs)和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
  AD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自由基损伤、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以65岁为界,AD 可分为早发型(early-onset AD,EOAD)和晚发型(late-onset AD,LOAD)两种。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RNA水平检测基因的存在、表达状态和分析基因结构变异,认为各年龄阶段的AD发病都有遗传学联系。近年来对AD的发病基因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目前AD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ATP结合盒A亚家族成员7(ABCA 7)作为早发型和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AD)最重要的风险基因之一,同时携带与AD基因相关的功能风险变异体。本文就ABCA7基因的功能性突变位点和变异体编码与LOAD的相关性研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的难治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靶点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该项目应用具有我国特有的中药进行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  相似文献   

18.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药物研发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重点关注近期此类药物研发的新策略。新方法不再墨守“以单一靶标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一批新颖的候选药物应运而生,尤其是靶向内涵体BACE1的抑制剂和靶向线粒体的抗氧化剂等,标志着AD治疗药物研究的显著进步。对药物ladostigil的研究证明了依据多靶点导向配体设计方法研究抗AD药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危薇  罗华 《医学综述》2009,15(23):3580-3582
研究表明,携带载脂蛋白E4(apoE4)风险等位基因的个体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AD),说明apoE4等位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另外,铜参与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其稳态的改变是AD的重要特征之一,与AD的联系密切。AD患者的脑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脑电图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脑电图变化在apoE4风险基因携带者中具有更明显的特征,血清铜也与脑电波的慢化有关。本文综述了ApoE4等位基因、脑电图、铜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带来了困难。认知功能损伤是该病的主要表现,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逆转病情。近年来,在微生态学的研究中发现肠道菌群作为寄居在人消化道内的大量微生物,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调节宿主大脑功能和行为,进而给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肠道的生理功能带来影响,影响宿主的认知行为,增加或降低宿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及肠道微生物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为预防及治疗AD的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