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与蛋白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演进中的作用、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FISH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2例大肠癌组织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以及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大肠癌MDM2基因扩增、p53基因缺失率为28.1%和53.1%,两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3.0%和65.0%。MDM2、p53蛋白在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p53基因缺失、MDM2基因扩增在有静脉侵袭大肠癌组明显高于无静脉侵袭组(60.7%和31.8%),MDM2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对静脉侵袭性有关(P=0.016)。结论 MDM2、p53基因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MDM2在肝转移组、静脉侵袭组表达明显增多,可作为肝内微小转移的参考指标,MDM2、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明显相关性,提示预后不良,两基因联合检测对大肠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的病理组织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理组织学特性。 方法 对 3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的患者作回顾性调查 ,将有肝转移者的病理组织学参数与无肝转移者对比。 结果 本组 4 1例 (1 2 % )有肝转移。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下列因素的百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肿瘤大小超过 6cm(5 1 %vs2 8% ,P<0 .0 1 ) ,肠系膜浸润 (98%vs 6 6 % ,P <0 .0 1 ) ,淋巴管浸润 (34 %vs1 5 % ,P <0 .0 1 ) ,静脉浸润 (2 4 %vs3% ,P <0 .0 1 ) ,和淋巴结转移 (85 %vs 39% ,P <0 .0 1 )。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与肝转移有关的独立因素是肠系膜浸润、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的精确度最高的是静脉浸润 (88% ) ,最低的是系膜浸润 (4 1 % )。在 98例有肠系膜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静脉浸润次数的差异非常显著 (2 6 %vs 6 % ,P <0 .0 1 ) ,肠外淋巴结转移次数的差异显著 (6 8%vs 4 7% ,P <0 .0 5 )。 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是肠系膜侵润、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其决定因素是静脉浸润和肠外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DM2 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 6 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30例癌旁组织及 16例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MDM2 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 ,MDM2 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75 % ( 4 5 /6 0 ) ,其中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95 .6 % ( 4 3/45 ) ,无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 13 .3 % ( 2 /15 )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36 .30 ,P <0 .0 0 1) ;MDM2 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的大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χ2 分别为 2 8.42 ,2 4.6 7,P均 <0 .0 0 1) ;但在不同的Duke分期、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及类型的大肠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DM2 基因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后 5年生存率与阴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 .40 ,P <0 .0 5 )。 30例癌旁组织及 16例良性病变呈阴性表达。结论 MDM2 基因在大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DM2 基因蛋白的检测 ,可作为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5 3基因突变和p5 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银染PCR -SS C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食管癌组织中p5 3基因突变和蛋白的表达。以切缘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  4 7例食管癌标本中 ,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出现点突变者 2 0例 ,其突变率为 4 2 .6 % ,生存期大于 5年组和生存期小于 5年组 ,p5 3突变率分别为 32 .1%和 5 7.9% ,差异无显著性 (χ2 =3.0 71,P >0 .0 5 ) ;2 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中 13例出现了突变 ,阳性率为 5 9.1% ,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者 2 9例 ,其表达率为 6 1.7% ,生存期大于 5年组与生存期小于 5年组相比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0 %和 78.9%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7.3%和 4 8.0 % ,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且是一个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方法 :对 3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的患者行回顾性病理组织学研究 ,将有肝转移者的病理组织学参数与无肝转移者对比。结果 :本组 41例 (12 % )有肝转移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诸因素的百分率比较为 :肿瘤大小超过 6cm(5 1%vs 2 8% ;P <0 0 1)、肠系膜浸润 (98%vs6 6 % ;P <0 0 1)、淋巴管浸润(34%vs15 % ;P <0 0 1)、静脉浸润 (2 4%vs3% ;P <0 0 1)和淋巴结转移 (85 %vs39% ;P <0 0 1)。多元回归分析展示 :与肝转移有关的独立因素是肠系膜浸润、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肝转移的精确度最高的是静脉浸润 (88% ) ,最低的是系膜浸润 (4 1% )。在 98例有肠系膜和淋巴结转移者中 ,有肝转移者与无肝转移者静脉浸润次数差异非常显著 (2 6 %vs6 % ;P <0 0 1) ,其肠外淋巴结转移次数差异显著 (6 8%vs47% ;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重要因素是肠系膜浸润 ,静脉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其决定因素是静脉浸润和肠外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杨晔  程庆书  王小平  周勇安  黄立军  徐鉷 《医学争鸣》2003,24(23):2199-2202
目的 :研究Bcl 2 ,p5 3及端粒酶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用改良的端粒重复扩增法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方法 :(TRAP PCR ELISA)检测NSCLC组织端粒酶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 .结果 :在 6 2例NSCLC中 ,Bcl 2及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 5 .2 %和 5 3.2 % .无淋巴结转移者Bcl 2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5 9.4 %vs2 4 .0 % ,P <0 .0 5 ) ;Ⅱ +Ⅲ期Bcl 2表达阳性率为 2 0 % ,明显低于Ⅰ期 (P <0 .0 5 ) .p5 3表达与肿瘤的类型、大小及 pTNM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5 ) .Bcl 2与p5 3表达活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9.6 %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 (P <0 .0 1 ) ;淋巴结有无转移 (P <0 .0 5 )显著相关 .不同pTNM分期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与Bcl 2表达无相关性(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p5 3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在p5 3阳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高 (P <0 .0 1 ) .结论 :p5 3,Bcl 2及端粒酶异常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其表达变化的综合分析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DM2 、p5 3蛋白在星形细胞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患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 (SABC)法对确诊并有随访的 45例星形细胞瘤标本进行MDM2 、p5 3蛋白定位观察。结果 发现MDM2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8.9% (2 2 /4 5 )和 46 .7% (2 1/4 5 ) ,其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本组中MDM2 和p5 3共同阳性表达 12例 ,占 2 6 .7% ;共同阳性表达者与单独MDM2 蛋白或p5 3蛋白阳性表达及两种蛋白表达均阴性病例的 1年和 3年存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P <0 .0 5及P <0 .0 1)。结论 MDM2 、p5 3蛋白检测有助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隋梁  朱立元 《海南医学》2004,15(3):26-27
目的 研究直肠癌活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的方法检查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 ,直肠癌组织标本做VEGF、p5 3蛋白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VEGF阳性表达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是 69.5 7% ( 16/2 3 ) ,VEGF阴性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 10 .5 3 % ( 4 /3 8)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X2 =2 3 .2 813 ,P <0 .0 0 1) ;而p5 3及PCNA阳性表达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阴性表达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可为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6 %、6 1%、46 % ;p5 3和 p2 1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 p2 1蛋白表达有关 (P <0 0 5 ) ,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 p5 3或p2 1基因蛋白表达无关 (P >0 0 5 )。【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 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 ;p5 3和 /或p2 1蛋白阳性病例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5 3和 /或 p2 1蛋白可作为舌鳞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蛋白及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发生、侵袭及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蛋白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1%和97.6%,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TTG蛋白可以反映结直肠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TTG蛋白与P53蛋白无显著相关性.PTTG蛋白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潜在淋巴结转移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涛  刘玉林  李晨  程庆书  刘锟 《医学争鸣》2002,23(8):760-762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CNA和p5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及恶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肺癌组织间p53的表达无差异性。肺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随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显著增高(P<0.01),p53阳性表达者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p53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 p53蛋白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与肺癌的生长及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 74例大肠癌中的nm2 3 H1、p5 3、PCNA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结果 大肠癌中nm2 3 H1、p5 3、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1.6 %、5 2 .7%、81.1%。nm2 3 H1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nm2 3 H1低表达反作用于大肠癌的转移过程 ,可作为预测转移的良好指标。p5 3、PC NA过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及浸润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P53和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P53蛋白和PCNA蛋白在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7例肠癌组织进行P53和PCNA检测.结果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75.4%,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基因和PCNA可能与肠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9例大肠癌中p53、nm23-H1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肠癌中p53、nm23-H1的阳性率分别为52.2%及68.1%,大肠癌中p53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D,nm23-H1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53过表达与nm23-H1低表达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协同作用.结果提示同时检测p53、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大肠癌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并观察 6 4例大肠癌p5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中 p53阳性率为 57.8% ;p53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大肠癌中PCNA阳性率为 85.9% ;PCNA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结论 :p53和PCNA过表达在大肠癌浸润转移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 p53和PCNA对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44V6和PC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 5 8.6 % ,PCNALI为 5 6 .5 1± 18.82。CD44V6阳性表达率和PCNALI在侵及浆膜层者明显高于侵及肌层者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DukesC、D期明显高于A、B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高LI者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PCNA低LI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D44V6和PCNA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p16 p53 PCNA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 p16、p5 3、核增殖抗原 (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5 4例胃癌组织及 2 0例正常胃粘膜中 p16、p5 3、PCNA的表达。结果  p16和 p5 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7.4%、48.1% ,PCNA在胃癌中的 GF为 5 4.2 1± 13.4,它们与正常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胃癌组织 p16、p5 3和 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胃癌组织中 p16的阳性表达与 p5 3、PCNA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 p16、p5 3和 PCNA的蛋白表达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NDRG-1及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DRG-1及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DRG-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肿瘤浸润、淋巴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5)。P53(突变型)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与肿瘤浸润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转移无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NDRG-1与P53(野生型)在大肠癌浸润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协同或调控作用,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两者无明显的协同作用,NDRG-1与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两基因对临床的大肠癌手术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