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以人治人”的针法思想、选穴法、进针法、导气法、补泻法、出针法、脏气法时时间针法、移光定位时间针法以及埋线、火针法等方面对周楣声教授针法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认为修身治神、针刺补泻是针刺治疗的关键;从周楣声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佐证了周楣声针法经验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梅花针灸学派针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经络、刺法理论、临床应用经验的角度探讨盛燮荪主任医师"上补下泻"这一刺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盛燮荪主任医师临证,总结盛老及其传人的医案,从中体会其"上补下泻"针法的特点。[结果]盛燮荪主任医师根据《内经》经络学说、李梴《医学入门·杂病穴法歌》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对"上补下泻"的选穴配伍、针法与穴性以及补泻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形成一种自具特色的刺法,应用于临床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可以减少因针刺泻法不当而产生的不适感,有利于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和安全医疗。[结论]盛燮荪主任医师"上补下泻"针法疗效显著,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主任长期从事耳鸣耳聋相关疾病的临床实践研究,认为针刺时耳道内出现的循经感传现象与针刺疗效联系密切,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导气针法”能有效激发耳道内循经感传现象,据此提出基于“导气针法”为主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笔者通过临床跟诊,从选穴组方、特色手法运用、临床验案3个方面总结高宏主任以“导气针法”为主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经验,其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天津杨兆钢主桥医师芒针针刺临床经验,杨氏认为通过针刺方向的变化,可充分发挥芒针选穴精少、刺法灵巧,以及芒针所特有透穴针法的特点。对同一腧穴,采取不同的针刺方向、拓展了穴位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人迎寸口脉法"是在对比人迎与寸口脉的基础上,判断病变经脉的阴阳虚实,以指导针刺选穴,于阴经选取一个穴位、阳经选取两个穴位,共三穴进行补泻针刺的一种古脉法。"角穴"则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联合应用三个穴位结合补泻手法进行针刺,以治疗某种疾病。作者从人迎和寸口脉的定位及意义、"人迎寸口脉法"与阴阳盛衰、"人迎寸口脉法"与阴阳补泻三方面阐述其与"角穴"理论的内在关系,并扎根于《内经》,依据"子母补泻取穴法"指导临床选穴。  相似文献   

6.
舍岩针法选用五输穴以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简要介绍了舍岩针法的起源与历史,理论基础及选穴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针刺治疗介入的时机及选穴特点。方法:回顾近20年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四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对针刺早期介入的时机及临床处方选穴经验进行总结及评述。结果:脑卒中的针刺时机的选择,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针刺越早介入疗效越好。结论:针刺选穴应紧扣本病的发病部位及症状特点,头穴、体穴相伍,注重调衡理论,阴阳相配,补泻相宜。  相似文献   

8.
杨氏三才单式补泻针法是杨文辉在传统三才手法"烧山火""透天凉"及单式提插补泻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通过辨病辨证选取穴位,在天、人、地三个不同的深浅层次行提插补泻的针刺手法。庄子齐教授将杨氏三才单式补泻针法与飞经走气中的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等行针手法相结合,加强刺激强度,用于痛证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王季良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近年跟师学习,整理王教授在诊疗周围性面瘫过程中的相关论述和授课内容,并结合门诊病历及王教授曾发表过的相关文献,在王教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其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总结。[结果]王教授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经纬,从"整体观念"思考病因病机,以"辨证施治"指导临证选穴,并将两者贯穿于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其以"天人一体"为医魂,注重调和人体阴阳,选穴原则主张远近配穴、整体调节,讲究针法与针刺角度,善于将六经辨证、分部施治、解剖理论相结合,重视分期论治,但又达权变通,强调把握总则,并因人制宜,坚持"以人为本",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最合适的针刺疗法,在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王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针法独到,选穴精妙,疗效斐然,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同补泻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很多,针刺手法是主要因素之一。补泻针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针刺手法,是指采用适当的针剌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平衡阴阳的方法,它是在捻转、提插等基本针刺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补泻针法包括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分别用于虚证、实证、无明显虚实之证或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对补泻针法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尚不成熟,且近年来很少有人将相对量化的补泻针法应用于不同病证的疗效情况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迎随补泻法是一种原则补泻法,是多种手法的总称,其具体内容及临床运用可概括为三大方面:一为时机迎随补泻法,乃候气而刺也,候卫气之往来,营气之流注时刻及邪气之盛衰,气至而泻,气去而补,强调“逢时”,即针刺的时间性。二为针法迎随补泻,主要以针芒迎随法影响颇大,但在实际运用中尚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其它捻转、提插、呼吸、深浅等法,亦属迎随之列。三为穴法迎随补泻,以子母补泻法应用较为广泛,分有本经、异经,知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普通针刺、电针、穴位注射、针刀、特色针刺(烧山火针法、傍针刺、排刺)以及针刺加推拿、牵引、药物等综合疗法等。取穴以颈椎夹脊穴为主。针灸可以消除肌肉、神经的水肿,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缺乏统一、量化的疗效评价体系,选穴差异较大,临床研究方法不够规范。  相似文献   

13.
迎随补泻古今异同辨析李瑞(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北京100029)关键词:迎随补泻:针法:子午流注迎随补泻针法是(内经)记载古代针刺补泻方法中的一种,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课堂教学。然而,究其真义,现在所使用的迎随补泻与(灵枢经)中记载的迎随补泻却有...  相似文献   

14.
针刺的疗效不仅取决于正确的选穴,还需施以适宜的手法,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古人云:“取穴容易,补泻难”。针刺的补泻手法与刺激量的关系,各家说法不一。历代医家认为补泻手法是运用进退、提插、捻转、徐疾、搓盘、摇扪、针向等基本操作方法来体现。而与刺激量的关系不大,近代不  相似文献   

15.
窦汉卿以善用针法而蜚声针坛,其针刺手法独具特色。他强调双手进针,倡用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摄、按、爪、切、扪手指补泻十四法,重视针下体察,善用综合补泻法,并创用寒热补泻针法。后世的针法大都从窦氏针法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6.
管氏针刺手法学术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管氏针刺手法之渊源,简介了管氏初级补泻手法、高级补泻手法、特殊针刺手法的主要操作技巧和临床运用;总结了管正斋老中医的针法学术经验;最后探讨了管氏针刺手法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窦汉卿以善用针法而蜚声针坛,其针刺手法独具特色,他强调双手进针,倡用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摄、按、爪、切、门手指补泻十四法,重视针下体察,善用综合补泻法,并创用寒热补泻针法。后世的针法大都从窦氏针法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8.
论《内经》补泻针法的立意及其演变赵京生(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文献教研室210029)主题词《内经》,针刺补治针刺补泻操作形式的规定,基于一定的理论思想,反映创制者的立法用意。以往的研究偏重于补泻针法的各种方式,缺乏对形成特定操作方式的内在原理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脐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脐部调动人体先天经气,从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脐针治疗干眼症强调"因人治宜"。临证以震、离、坤3个方位为主穴,但具体到每一个患者时,应结合其脐部望诊、触诊及整体辨证,并可根据其兼见症状进行随症加减。脐针治疗较少运用手法补泻,注重定位治疗、方位补泻,且强调进针顺序。精准定位与方位的补泻配伍是脐针治疗的关键点,用针一般要求少而精,讲究"下针必有方向,进针需含补泻"。选定方位及进针顺序前可综合考虑主次症状、发病部位、脏腑辨证、五行生克制化、六十四卦象吉凶等,选择其中一个或综合多个全息进行选穴,依序针刺,或根据脐部某方位上的色变点,局部皮肤的褶皱、凹陷等异常点灵活定位进针,若能将多个全息同时应用于一组选穴中,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阴阳五行学说贯穿《难经》针法论述的诸多方面。在针刺取穴中重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操作中注重阴阳相配、刚柔相济,针刺方法上注重取阴养阳、取阳养阴,针刺补泻方法提出“补母泻子”和“泻南补北”等,这些对后世针法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