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我科 1999年~ 2 0 0 3年采用体外反搏 ,配合血管扩张剂、激素及球后注射治疗视神经病变 (包括急、慢性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乳头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共 37例 4 7眼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17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6 6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7~ 30天。其中视神经炎 16例 ,球后视神经炎 10例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9例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 2例。单眼发病 2 7例 ,双眼 10例 ,共 4 7眼。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做视野、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底检查 ,并作…  相似文献   

2.
首发表现为视神经炎的多发性硬化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祥奋 《广西医学》2000,22(5):1043-1044
多发性硬化是神经科所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报道单侧视神经炎、视乳头炎或者球后视神经炎有可能发展为多发性硬化,也有说,感觉障碍和视神经炎为首发的多发性硬化预后比运动障碍为首发的MS预后较好,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收集了1982年元月到199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MS病人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丽红 《浙江医学》2003,25(9):544-545
球后视神经炎是指穿出巩膜后孔的眶内段至颅内段视神经发生的炎症。早期表现为视力减退 ,眼部检查无病变。临床上某些疾病如蝶鞍部占位性病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的主要症状与其非常相似 ,眼科检查又无明显眼底改变 ,若对这些疾病患者忽视了视野、视觉电生理等检查 ,极易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而延误治疗。现将本院收集的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而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的10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1一般资料10例患者均因视力下降来本院就诊 ,其中男性6例 ,女性4例。年龄6~54岁 ,平均(35±2)岁。1.2误诊情况蝶鞍部占位性病变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视神经炎的的诊治效果。方法:将近10年内遇到的急性视神经炎20例,回顾性分析了临床资料。结果:确诊急性视神经乳头炎13例,球后视神经炎7例。经抗生素、激素、血管扩张剂、中药等综合治疗,多数在20天左右视力好转,1—2年内随访到16例,无复发及后遗症。结论: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男性多,起病急,症状明显,球后视神经炎需认真鉴别,防止误诊误治。发病原因较多,不能排除蛔虫毒素引起的原因。以综合性治疗为宜,不主张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  相似文献   

5.
罗菊香 《新疆医学》2007,37(3):50-51
球后视神经炎的病因是由于筛窦和蝶窦等炎症以及各种传染病等引起,也有很多不明原因引起。它的病变可发生在视神经的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病变也常侵犯视乳头黄斑纤维束,此病能引起球后视神经的炎症及球后血管闭锁,造成视网膜缺血。发病后患者的远近视力都显著减退,甚至完全失明。如果不及时治疗,它的视力是不可逆转的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Leber氏病为一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不典型的病例很易与多发性硬化的球后视神经炎相混淆。我们遇到1例,开始怀疑为多发性硬化,后确诊为Leber氏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16岁,于1986年12月6日入院。缘于9月21日偶然发现右眼视力减退,外院怀疑视神经炎予激素治疗无效,2个月后左眼视力也减退,怀疑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脱髓鞘疾病,1935年由 Cruveilhier 氏首先发现。国外有人报告,认为多发性硬化是球后视神经炎最常见的原因。Benedict 氏曾研究225例球后视神经炎,其中155例系由多发性硬化所致。但我国情况完全不同,球后视神经炎并不少见,而多发性硬化相对罕见,在过去文献中仅有3例多发性硬化所致球后视神经炎的报道。现将笔者最近所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徐××,男,54岁。自觉复视、头晕、行路不稳  相似文献   

8.
激素加血栓通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是引起视力急骤下降的临床常见眼科疾病,病变早期,患者除诉有视力下降外多无其他眼部体征。对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引起的视力下降,只要早期作出正确诊断、早期积极治疗,视力恢复效果往往较为明显。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激素加血栓通治疗21例(27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典型症状为急剧的视力下降和一定程度的眼球压痛感。炎症发生在视乳头本身的为视神经乳头炎,炎症开始于球后的为球后视神经炎。本科曾收治一例光感丧失8天后的单限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经发热疗法、激素  相似文献   

10.
巨大蝶鞍区血管瘤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1例孙若南,孙为荣(附属医院眼科)关键词血管瘤;蝶鞍;视神经炎;误诊病人,女,42岁。因左眼视物不清,伴有头痛2月入院。查体:右眼视力1.2,左眼0.6,瞳孔等大,眼球运动正常。眼底(双)视神经乳头大小正常,边界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硬性渗出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接受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并确诊为单眼或双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共261人,440只眼,观察黄斑区硬性渗出累及的范围、程度,并分析其与视力的关系。结果FFA检查诊断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iabeticretinopathy,BDR)Ⅱ期及Ⅲ期的440只眼中,黄斑区未见硬性渗出者152只眼(34.6%),可辨认出硬性渗出者272只眼(61.8%),16只眼因屈光间质不清而无法辨认(3.6%)。硬性渗出多累及黄斑区1~2个象限(约占40.4%),以颞侧受累多见。中心凹500μm以内无硬性渗出者约为63.9%,其视力>0.5者占50.6%,少量硬性渗出者约为27.6%,视力>0.5者占42.6%,大量硬性渗出者约为4%,视力>0.5者仅占22.9%(P=0.02)。在单眼发生了较严重的硬性渗出的患者中,88%的患者对侧眼硬性渗出程度较轻,双眼硬性渗出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硬性渗出是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眼底表现,具有中心凹颞侧多见,双眼严重程度不完全对称,严重硬性渗出发生率低等特点,其发生位置及严重程度与视力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效果。方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后120例DM网膜病变患者(180眼)均采用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为增殖前期DM视网膜病变(PPDR)40眼、增殖期DM视网膜病变(PDR)140眼,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24个月。结果:患者视力、视网膜病变改善的有效率为73.9%、76.1%。3个月后复查视力、眼底、FFA及彩色眼底像,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视网膜水肿消退,无灌注区残留补充激光光凝。无黄斑水肿组治疗后的视力显著优于有黄斑水肿组,P<0.05。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及时合理的激光治疗是确保DR患者视力稳定,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8例(36眼)重度N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MP-1微视野仪的检查结果分为重度NPDR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组(CSME组,n=20)和重度NPDR无黄斑水肿组(NE组,n=16)。所有患眼均接受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PRP光凝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最佳矫正视力、OCT和微视野。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ME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光敏度无明显变化(P> 0.05),而NE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光敏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对于无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患者,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PRP治疗具有预防黄斑区视网膜增厚的作用,但对视功能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用氩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及黄斑格珊样光凝,其中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3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9眼,激光治疗黄斑区为氩绿光,周边则为蓝绿混合光。治疗后3个月作FFA检查,并查视力、眼底情况,随诊3个月至12个月。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30眼(36.58%),不变41眼(50.0%),下降11眼(13.41%),黄斑水肿消退40眼(76.90%),总有效率为86.58%。结论: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性定量全面准确分析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以期早期发现黄斑水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方法:对42例50眼拟诊为黄斑水肿患者在同1天分别由同1名操作熟练的医生分别进行Zeiss-Visucam型眼底荧光造影仪和Zeiss-Stratus-TM-30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观察造影显影情况、分析总结扫描图像特征,计算出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值。结果:经FFA检查可见荧光渗漏者13眼(26%),可见透见荧光者16眼(32%),荧光无异常者21眼(42%);用OCT3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厚者37眼(74%),变薄者3眼(6%),厚度在正常范围者10眼(20%);黄斑厚度地形图颜色区域数值显示40眼有黄斑水肿,相应图像特征总结:神经上皮层不光滑、结构紊乱者16眼占40%,神经上皮层间水肿10眼占25%,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4眼占10%,网膜增厚、结构无明显变化10眼占25%,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值296±30um。结论:对于诊断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OCT检查敏感性高于FFA,只有OCT3与FFA检查相互印证,取长补短,才能定性定量全面准确评估黄斑水肿的发生、发展及愈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视网膜脱离(RD)眼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细胞功能异常的情况。方法 120例RD患者128只眼的LERG被记录分析,应用手提眼底镜式局部刺激器通过放大的瞳孔直视眼底监控固视状况,闪烁光频率31Hz。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ERG的基波(lf)与二次谐波(2f)在RD眼振幅降低。lf的异常率在发病时间<1周组、1-周组、2-周组与4-周与8周以上组分别为15%、25%、47%、76%和91%,lf/2f呈升高趋势。在眼底镜下黄斑部脱离(48眼)与不脱离(80眼)两组中,lf与2f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f在前组的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在后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黄斑部脱离组的lf/2f比值长高(P<0.05)。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复位前的LERG振幅有显著相关。结论 RD眼的黄斑部光感受器细胞与光感受器后神经元的功能损害同时存在,RD伴黄斑脱离者的视网膜内层功能受损程度明显增加,RD眼的LERG振幅与解剖复位后的视功能恢复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3例26只眼SLE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视力、眼底检查及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抗心磷脂抗体(ACA)、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8例行彩色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 所有患者发病时均处于活动期。有8例视网膜血管阻塞的病人,其中6例出现中怄神经系统病变。本组病例中视网膜棉絮状渗出检出率最高(57.7%),其次为视网膜血管阻塞(46.2%)。视力在0.1以下13只眼,其中7只由视网膜血管阻塞所致,4只由视网膜棉絮状渗出所致。结论 SLE视网膜病变多出现在狼疮的活动期;眼底视网膜病变中以棉絮样斑及视网膜血管阻塞最常见;视网膜血管阻塞病变的狼疮患者.可能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同时对视力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18.
陈艳  冷瀛 《当代医学》2021,27(8):65-6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性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RVO继发性黄斑水肿并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注射治疗的患者90例(90只患眼)作为RVO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65例(70只患眼)作为DR组。两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并按需给予视网膜激光术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结果RVO组视力提高47只眼(52.5%),视力不变39只眼(43.1%),视力下降4只眼(4.4%),OCT形态恢复正常50只眼(55.0%),改善26只眼(29.4%),无改善14只眼(15.6%)。DR组视力提高24只眼(34.0%),视力不变43只眼(62%),视力下降3只眼(4.2%)。OCT形态恢复正常23只眼(33.0%),改善21只眼(30.0%),无改善26只眼(37.0%)。两组视力提高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CT形态恢复正常及改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性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ME)疗效显著,且治疗RVO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49例(49眼),其中眼外伤25例(25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例(9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例(2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1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例(1眼),49例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其中22眼联合视网膜光凝术,5眼联合硅油填充术,6眼行C3F8注气术,7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因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外,其余48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6个月后复查视力0.1以上37例占75.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1~2014.9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有少量玻璃体积血光凝困难患者,共12例12只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再于注射1 w后开始行全视网膜光凝,若合并黄斑水肿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光凝于1月内完成,术后随访2年。结果:注射康柏西普后,12例患者玻璃体积血吸收,1月内均能完成全视网膜光凝,4例患者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10例患者术后3月随访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中长期随访中,4例患者因反复玻璃体出血及增殖加重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2例患者因新生血管增生补充光凝,6例患者随访期内病情稳定。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促进玻璃体出血吸收,减轻视网膜水肿,使部分光凝困难患者完成光凝,提高视力。中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仍有反复出血及增殖加重,需补充激光或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