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化学习与PBL教学的整合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医学高等院校学生的教学理论与科研以及医学实践性学习分离,且教学时间分配有限、学习效果不佳的状况,设计出网络化学习与PBL教学的整合模式。通过改建医学实践应用性课程的学习网站,将PBL教学中的实践性部分整合到网络化学习平台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网络科研和实践设计与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主动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和科研相结合,最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生物化学课程的在线教学中,采用多种网络资源平台(如智慧树学习网、电话会议、微信、QQ等),建立学习社群,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实施,丰富学习社群的知识体系;然后结合在线直播和线上交互开展混合式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之外,还与临床案例和生活实例等相结合,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与讨论,发挥社群学习的优势,提高了在线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分析免疫学教学中的难点要点,借助精品课程建设的良好契机,积极拓展课堂外的教学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验室开放、编写教学讲义、编写小故事和教学画廊、网上答疑平台互动等多种形式,并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免疫学教学信息,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与扎实精练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病理学教学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结合病理学科的特点,在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联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和选择教学信息资源;组织合作学习;教学效果评价;强化训练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来促进学习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目前在高校中,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应用于大学英语和思政课程等,但是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方面应用很少。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改进合作学习模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形式教学方法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总结精神病学教学实践中采用的角色扮演式教学、录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研究式教学、现场教学、双语教学、课外辅导和网络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技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华桂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374-375
中等专业卫生学校传染病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不仅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还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将来到社区、县区等基层工作时,能为基层老百姓正确地诊治疾病,解决处理基层突发传染病等应急事件。在传染病教学中灵活运用病例导入教学法,以病例为引导进行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学教学实践中,通过采取建立学习之间的联结,关注知识的高度相似,识别事物的关键特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等教学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根据病理学学科的特点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从而使教师具备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同时,始终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医用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医用化学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自学、协作学习、课堂教学、综合练习和定期考核等教学环节,形成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心、教师导学导修、多种教学形式和多种教学媒体并存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