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刘震清 《中外医疗》2011,30(28):42-42,4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2种钩突切除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96侧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48侧患者采用传统钩突切除治疗,治疗组40例48侧患者采用摇门式钩突切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6侧发生并发症,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2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摇门式钩突切除术后并发症少,优于传统钩突切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传统技术和摇门式两种钩突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7月诊治的慢性鼻-鼻窦炎70例共128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钩突切除50侧,摇门式钩突切除78侧,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传统钩突切除术50侧中3侧出现眶部脂肪暴露,1侧鼻泪管损伤;摇门式钩突切除术78侧中有1例鼻泪管暴露开放,无眶部脂肪暴露.结论 摇门式钩突切除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两种钩突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对2010年3月—2011年5月该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患者应用摇门式钩突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钩突切除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鼻泪管损伤的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眶部脂肪暴露的并发症,3例患者发生鼻泪管损伤的并发症。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治疗慢性鼻窦炎疾病,但是传统钩突切除术的并发症比较多,明显高于摇门式钩突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保留钩突鼻内镜手术患者与切除钩突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鼻内镜手术中保留钩突是否对手术预后造成不良影响.方法对我科部分保留钩突与切除钩突鼻内镜手术病人进行术后复查随访,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鼻内镜检查计分(Lund-Kennedy 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生存质量(QOL)情况.结果保留钩突与切除钩突鼻内镜手术病人均预后良好,QOL 明显改善,两组 VAS 评分、Lund-Kennedy 评分、SNOT-20均无显著差异(均 P >0.05).保留钩突未造成额窦、上颌窦引流障碍,未引发额窦、上颌窦炎症,未对术腔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对于钩突功能正常,未被病变累及的病人,在鼻窦手术中应该尽量保留钩突.  相似文献   

5.
陈尔东  王洁 《黑龙江医学》2011,35(10):747-749
目的 观察评价107例(185侧)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下行全麻或局麻手术,其中:单纯钩突切除术+上颌窦开放术11侧,钩突切除+前中筛房开放术78侧,钩突切除+全筛切除术36侧,钩突切除+全筛切除+中鼻甲成形术41侧.蝶窦开放术19侧.结果 随访6个月~1年,治愈率78%(144侧),好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最优的内镜鼻窦手术方式。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单纯型慢性鼻窦炎患者98例,其中54例行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44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将行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将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划分为对照组。术后对两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好、安全性高;能保护鼻腔结构,使手术更加顺应鼻腔鼻窦的气流特征及鼻腔鼻窦气体交换方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在同等条件下更适宜于临床治疗慢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鼻内镜手术中部分保留钩突与全切钩突对鼻窦术腔黏膜的转归影响。方法将4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例患者右侧鼻腔为试验组,左侧为对照组,试验组为经鼻内镜部分保留钩突的鼻窦开放术,对照组为经鼻内镜全部切除钩突的经典FESS术式。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治愈:试验组38例(88.4%),对照组36例(83.7%);好转:试验组6例(11.6%),对照组8例(16.3%)。术后2个月门诊鼻内镜检查术腔黏膜情况,试验组和对照组筛窦及或中鼻道黏膜囊泡样水肿分别为3例和1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保留钩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开放的术腔在手术后受到气流的直接冲击,减少了气流中夹带的治病物质直接进入鼻窦,减少了术腔黏膜转归阶段发生的新生病变,对鼻腔、鼻窦黏膜的良性转归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钩突切除中鼻道入路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20例,分为两组:A组10例,行鼻内镜下钩突切除中鼻道入路治疗;B组10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24个月,A组10例,治愈6例,复发4例;B组10例,治愈10例,无复发,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效果满意,可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保留部分钩突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的内镜鼻窦手术方式,使之更加适应鼻腔、鼻窦生理学特征,更加符合结构重建的内镜鼻窦手术理论.方法 30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在鼻内镜下自钩突膝部开始,沿上颌线切除钩突膝部和水平部,显露上颌窦,行鼻窦开放.30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取经典钩突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术后按照主观症状恢复情况和鼻内镜下局部状态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个月、6个月并发症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保留部分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基本维护了鼻腔原有结构,可对开放的鼻窦具有保护并防止吸人气流的直接冲击的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同等条件下行保留部分钩突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及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理念.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5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孝江  张长征  李晓帆  苏宏  冯善顶 《西部医学》2009,21(12):2153-2154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50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中根据病变程度决定钩突切除的多少和筛窦切除的范围,并同时纠正鼻腔结构异常;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3年。结果治愈267例(53.4%),好转198例(39.6%),无效35例(7%),总有效率为93%。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5.4%。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效果良好。手术的关键是解除鼻腔、鼻窦的引流和通气障碍。术中应同时纠正鼻腔的各种解剖异常,重视钩突的生理功能,妥善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术前CT扫描后对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径路方式的选择。方法:接受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的52例(94侧)患者,根据术前CT扫描,其中鼻丘气房气化良好、钩突附着处在纸样板或有变异额筛气房的患者为鼻丘径路组,行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36例(66侧),开放鼻丘前壁,经鼻丘后内上方开放额窦;鼻丘气房气化不良并钩突附着处在颅底或中鼻甲患者为筛泡基板前径路组,以钩突及筛泡基板前为主要参考标志的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筛泡基板前径路)16例(28侧),通过对钩突上端与鼻腔外侧壁附着点的位置判断,在筛泡基板前方开放额窦。结果:①两组术中径路和术前选择后设计的径路符合,不需要改变径路,手术成功率皆为100%。②术后无颅底及眼眶并发症患者。③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主观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8.48%、9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2 4,P〉0.05)。结论:①鼻丘径路和筛泡基板前径路的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皆可有效地治疗慢性额窦炎。②根据术前CT扫描选择不同径路可能更好按术前设计地完成手术,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鼻窦炎的原因及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对168例(225侧)复发性鼻窦炎患者术前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均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中鼻甲部分或完全缺失95例(121侧),上颌窦窦口狭窄阻塞51例(75侧),鼻腔粘连85例(117侧),钩突残留48例(57侧),筛窦骨质增生38例(65侧),鼻中隔偏曲25例。106例(134侧)痊愈,40例(56侧)好转,22例(35侧)无效。结论:病变残留、鼻腔粘连、窦口狭窄闭锁、钩突残留、筛窦骨质增生、鼻中隔偏曲是实施修正性手术的主要原因。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前鼻窦CT检查、选择好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解剖参照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为鼻内镜微创治疗慢性额窦炎手术路径选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额窦炎患者230例(363侧),随机分为鼻丘路径组(115例,174侧)和钩突路径组(115例,189侧),鼻丘路径组采取经鼻丘路径行额窦开放术,钩突路径组采取经钩突路径行额窦开放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行鼻内镜检查,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年,钩突路径组患者治愈151侧(80.0%),好转21侧(11.1%),无效17侧(9.0%),总有效172侧(91.0%);鼻丘路径组治愈142侧(81.6%),好转18侧(10.3%),无效14(8.0%),总有效160侧(91.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钩突路径和鼻丘路径治疗慢性额窦炎的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刘铭芳  杨笑染  马涛  刘为民 《重庆医学》2016,(17):2404-2405
目的:探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 组)和治疗者(B组)。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插管下采用 Messerklinger 术式,依次开放病变鼻窦,完整切除鼻腔鼻窦息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变化,进一步总结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对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影响。结果 B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小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围术期采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改良的钩突切除术对慢性鼻-鼻窦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4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传统的钩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钩突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眼眶部损伤、鼻泪管损伤及上颌窦口未完全暴露等相关并发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在使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的钩突切除术相比传统术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新的既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又可达到与经典鼻内镜手术相同的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方法选择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保留部分钩突的鼻内镜鼻窦手术,对照组行经典的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根据主观症状及复查时鼻内镜下局部状态对疗效做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治愈36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11例。结果表明钩突部分切除术与钩突切除术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钩突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术式可达到与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典鼻内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钩突尾端切除术替代钩突切除术治疗病变仅限于上颌窦的单纯性上颌窦炎,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在钩突前方约中点偏下始切口,沿钩突弧形向后下方切开钩突前缘黏膜,以弯剥离器伸入钩突下段外侧,将之分离,在切口起始点处水平剪断钩突骨质及黏膜,完整取出钩突尾端,扩大上颌窦口,将窦口病变予清除。结果:对我科2002年4月~2005年7月收治的单纯性上颌窦炎104例患者,采取钩突切除术治疗者18例(33侧),钩突尾端切除术治疗者86例(160侧)进行观察,对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两者具有明显差异,钩突尾端切除术疗效明显好于钩突切除术,且手术并发症风险前者明显小于后者。结论:钩突尾端切除术对于单纯性上颌窦炎患者,具有损伤小、保留正常组织多、并发症少、疗效好的特点,符合微创手术理念及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理念,应是治疗单纯性上颌窦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CT明确诊断的额窦病变33例(56侧),以CT扫描成像为基础在鼻内镜下以鼻丘气房、钩突附着上缘及筛泡前上缘为标记开放额隐窝及额窦。结果所有手术最终找到并开放额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鼻内镜检查,随访3~18个月。27侧痊愈,额窦口开放引流良好,炎症全部消失;21侧有效,症状明显改善;8侧无效。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应密切参考CT扫描影像,准确定位额窦口。去除额隐窝处病变,充分开放额窦口引流是治疗额窦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术后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67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鼻内镜组39例和对照组28例。鼻内镜组在鼻内镜辅助下进行甲状腺切除,对照组运用常规方式进行甲状腺切除。对比两组术后指标及美观效果。结果鼻内镜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瘤体直径与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鼻内镜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注气鼻内镜下甲状腺手术术后出血量大大减少,并发症出现几率降低,美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对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行功能性鼻窦手术患者,其一侧鼻腔(甲侧,降压组)在静脉滴注硝普钠和艾司洛尔后手术,另一侧鼻腔手术时未降压(乙侧,对照组),比较两侧鼻腔在降压前与降压后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侧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低于乙侧(P〈0.05)。结论内镜术中采用控制性降压能有效地减少鼻内镜术野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