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姚刚  李莉 《广西医学》2012,34(9):1144-1146
目的 比较A超法、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白内障患者拟植入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 将34例(40眼)白内障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即IOL Master测量组及A超测量组,每组各20眼.分别用IOL Master或A超测量两组患者的人工晶体度数.由同一名医师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检查术眼的屈光状态,比较两组病人的绝对屈光误差(即术后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的绝对值).结果 IOL Master测量组的绝对屈光误差为(0.46±0.20)D,小于A超测量组的(0.60±0.22)D(P<0.05).结论 在正常眼轴、屈光间质混浊不重的情况下,IOL Master测量人工晶体的准确度高于A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后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4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记录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视力,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屈光度数与预留屈光值接近,平均绝对屈光误差≤±1D;裸眼视力≥0.3者占72.09%,有46.51%术眼裸眼视力≥O.5。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精确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屈率,超声乳化+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性高,预测性较好,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NIDEK”ARK - 70 0自动电脑验光及角膜曲率仪及BME - 2 0 0眼A/B超测量角膜曲率及眼轴 ,代入SRKⅡ公式计算出正视化眼的人工晶体屈光度 ,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工作需要 ,设计术后屈光状态及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本组 80只眼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植入人工晶体 ;37只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PHACO)联合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于术后 6个月测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结果 :93只眼屈光状态与术前设计屈光状态误差在± 1 .0 0D以内者占 79.49%。结论 :影响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准确性的主要原因为 :眼轴测量误差、眼轴过长及白内障病史较长或继发废用性外斜视患者且采用ECCE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误差的原因。方法对800例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前的白内障患者,应用A超测量眼轴、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根据SRKⅡ公式计算及预设IOL度数,分析其术后的屈光状态与术前IOL度数预设的误差。结果术后3个月非高度近视患者大部分获得良好的屈光状态及裸眼视力;部分患者因术前IOL度数检查误差,术后屈光度在+3.00-4.00D.结论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术前反复、精确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尤其对检查欠合作者及高度近视患者),根据SRKII公式计算,可以提高预设IOL度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6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前眼轴长度30.12~35.76mm,平均为32.45mm。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无后囊破裂发生。植入屈光度数为-1.0~-6.0D,术后1周,2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2共20眼(76.9%),其中≥0.5者共8眼(30.77%)。2眼因严重的黄斑区网膜萎缩变性,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共22眼(84.6%),〈±1.00D共14眼(53.8%)。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后囊膜皱褶6眼,后发性白内障7眼,5眼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发生,无眼压升高。4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中,1例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以进行屈光矫正,又可以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术后屈光问题是影响人工晶体手术质量的关键之一。本研究通过32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前房深度A超测量,并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存在有屈光意义的变化。认为人工晶体术前屈光度计算应引入个体化的前房探度,仅以A常数来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的方法有待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22例38眼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观察术中疼痛感、术后眼部情况和并发症,以及屈光度及其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结果:术前眼轴长度26.11~31.28 mm,植入人工晶体度数0D~+15D,术中34眼无疼痛感,4眼轻微胀痛,后囊膜破裂2眼。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1~0.4者19眼,≥0.5者18眼。结论: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表面麻醉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是一种安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精确的计算方法,以减少术后屈光误差,恢复良好的裸眼视力.方法 分析了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实施PHACO+IOL植入术的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43例(43眼),收集其术前分别用常规方法获得的角膜曲率值和植入的IOL屈光度(对照组)及用Orbscan-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数值代入公式SRK/T计算IOL屈光度(实验组),以及术后3个月行电脑和检影验光获得的术后屈光状态球镜值,并比较前后两种方法所得IOL屈光度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IOL屈光度误差1D以下占73.47%,1~3D占26.53%,未出现3D以上的屈光误差;与常规角膜曲率计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II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对照组)相比,用Orbscab-II所测得的角膜曲率值代入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误差在1D以上的比例减少28.4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有角膜瘢痕的外伤性白内障,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及用SRK/T公式计算的IOL屈光度更接近患眼的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滤过术后眼轴改变及人工晶体度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眼轴改变及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体度数计算。方法:分析40例青光眼滤过术后成功控制眼压的原发开角型、闭角型青光眼的眼轴改变,以及分析20例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状态对比情况。结果: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眼轴均变短,开角型青光眼平均为0.35mm,闭角型青光眼平均为0.32m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配对T检验,P<0.001),但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眼轴变化二者之间无差异(T检验,P>0.05),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为-1.72±0.22D,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为-0.98±0.24D,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01)。(凡白内障术前常规给予-1.00D屈光状态)。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患者眼轴缩短,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术后人工晶体度数偏高,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人工晶体度数应以青光眼滤过术前眼轴为准,眼轴测量应列为青光眼滤过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胡美霞  李沁  黄宝宇  何剑  谭少健 《重庆医学》2018,(14):1955-1957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IOC度数的计算方法.方法 将127例(153眼)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短分为两组:长眼轴组(眼轴大于26 mm)65例(81眼),正常眼轴组(眼轴小于或等于26 mm)62例(72眼),两组患者均使用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并在同一台超声乳化仪上完成IOL植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轴长度和角膜屈光度变化均不明显(P>0.05),但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科学而准确地计算IOL度数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眼轴、屈光状态、眼压测量结果的比较,了解手术对眼球生理机能的影响及IOL-MASTER测量人工晶体屈光度长期稳定性。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例(17眼),对白内障术前测量眼球眼轴、角膜曲率、眼压,术后8~14个月复测结果并比较,屈光数值与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比较。结果:白内障术后眼轴缩短,术后眼压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验光球镜度数与术前IOL-Master计算后预留度数相比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降低了房水流出阻力,眼压下降,可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驱期或临床前期且伴有白内障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降低眼压的手术方法。同时术后眼轴缩短,所以在采用IOL-Master仪的测量结果时,为达到最佳术后预期,应在检测预期度数上适当增加度数。  相似文献   

12.
孙根柱  王伟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83-1884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观察92例(92只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超乳组)48只眼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植入术组(小切口组)44只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安全可靠。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疼痛及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更值得临床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因使用器械简单、廉价,对设备依赖程度低等优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26例(126眼)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时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恢复、视力的矫正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植入87例,二期植入39例,两组手术后的矫正视力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提高,两组间的术前视力及术后视力并无显著差异;一期植入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二期植入要高,但通过治疗可得到较好恢复;一期植入更能促进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结论: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应努力争取行一期植入术,及时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仍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并能促进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5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吸出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柱镜、球镜屈光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能够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安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情况,随访时间1-28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01±0.61)kPa(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2.497±0.141)mm(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袁建树  马蓉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0-1331,1336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45例(4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人Acrysof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4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197±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l天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322±1.853)°。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眼外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疗效与时机。方法:对44例、46眼外伤性白内障行不同方式的晶体摘除术及不同类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手术前后视力及处理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裸眼视力≤0.05者8眼,占17.39%,0.06-0.1者16眼,占34.78%,0.2-0.5者20眼,占43.48%,0.6-1.0者2眼,占4.35%。结论:外伤性白内障行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应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积极处理并发症是脱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郭照洪  宋爱平  王宏  侯祺 《中外医疗》2011,30(11):15-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26例(637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26例(637眼)术后1d裸眼视力平均0.68±0.16,裸眼视力≥0.5者占78.18%;≥1.0者占25.27%;术后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0.5者占86.03%;≥1.0者占29.51%;526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反应性葡萄膜炎、暂时性高眼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17例(33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巩膜隧道切口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组、巩膜隧道切口联合球面人工晶体组、透明角膜切口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组及透明角膜切口联合球面人工晶体组.对比观察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角膜Q值以及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角膜Q值较术前略小(P=0.013).采用巩膜隧道切口与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Q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o.462);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较植入球面人工晶体可显著降低角膜Q值,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患者的角膜Q值减小;这和手术切口的位置无关,而和植入晶体的类型有一定关系;非球面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优于球面IOL植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和其角膜Q值改变更接近于正常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