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医辨证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运动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西医已在此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在认识论上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从我国优秀的中医宝库中寻求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以期发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病因病机,为中西医结合方法消除运动性疲劳提供中医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李峰,朱迎春,庞鹤,梁嵘(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肝(中医);藏象学说在运动医学领域,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及对它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和消除的研究,一直是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3.
<正>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被认为是一种生理现象,然而过度疲劳会演变成病理现象,危害健康。因此,对运动性疲劳快速消除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医学关注的焦点。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疲劳是我国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优势。从中医角度来看,运动性疲劳与过度疲劳发生机理基本相同,阳气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是关键因素。运动员力竭疲劳的状态类似于中医  相似文献   

4.
张世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经过多项课题研究和备战奥运会、亚运会的科技攻关服务经验积累,提出了运动性疲劳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早期归纳出运动疲劳的三种类型、九种常见证,经后期实践和研究,总结为三个类型、十二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型。  相似文献   

5.
中医养阴清热法治疗运动性疲劳12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娜 《吉林医学》2006,27(7):798-798
如何有效对抗运动性疲劳.在短时间内恢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已成为运动训练科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长期以来,借助现代医学而广泛应用的抗运动性疲劳类药物因其在提高运动能力、延缓疲劳产生的同时给人体带来危害.故多为国际奥委会所禁用的违禁药品。笔者从中医平衡、整体的理论角度阐释了运动性疲劳的成因,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量化了中医药抗运动疲劳的效果,对12例存在阴虚内热症状的运动员进行抗疲劳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防止与消除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运动性疲劳在中医上属于“虚损”范畴,包括脾虚、肾虚、气虚、气血两虚等,中医在解决运动性疲劳时,通过诊断,辨出病因,然后对症治疗,并从整体上调理。但是中医属经验科学,难以量化和标准化,与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结合能推动中医现代化,使其在国际体育科学领域内占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性疲劳的证候学特征,为其中医分型和诊断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130名健康战士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前后以《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与《运动性疲劳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进行测评。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候与疾病的关联强度。结果训练对受试者的体能有明显影响,受试者出现的中医证候共有22个,其中气虚、肝郁气滞、脾虚、肝虚等10个证候与运动性疲劳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其病位以肝、脾、肾、心为主;其病性与虚、气滞、瘀、火、痰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学说、判断和消除方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运动性疲劳相关研究的总结,为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是当今世界运动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医的整体观和中药的天然性,使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成为热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多数仍处于缺乏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盲目应用阶段。1概念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1]与中医之“劳”相近,故张世明等[2]将其归入“虚劳”的范畴,余谦等[3]将其归入“劳倦”的范畴,笔者认为也可根据其主诉将其归入“不寐”、“汗证”、“郁证”等病的范畴。2历史沿革中医古医籍中没有关于运动性疲劳的记载,但有对“劳”、…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疲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它是由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经适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科研人员和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精神疲劳”和“肌疲劳”作为切入点,将近年来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界十分关心的问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有多种方法,中医药抗运动疲劳的研究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归纳和总结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成果,并对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虽不是疾病,但是运动性疲劳的缓解无论是对于运动界还是医学界均是研究的焦点。文章主要就中药单味药或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行综述。根据目前中药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现状,提出新观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和消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学说、判断和消除方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运动性疲劳相关研究的总结,为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运动性疲劳产生学说、判断和消除方法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现有运动性疲劳相关研究的总结,为运动性疲劳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是将中医推拿中的放松类手法创新的运用于运动性肌疲劳的恢复中,并通过除理论说明外的科学实验方法加以验证,基于表面肌电获取与分析系统的科学实验,将运动后的肌肉疲劳状态记录下来,分别与施加手法干预和未经干预的肌肉状态相对比,得出客观结论。结果表明,经手法干预后的运动性肌疲劳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未经手法干预的纯粹休息。故可将推拿类放松手法作用于运动性肌疲劳的恢复中。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是当今体育发展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而针灸缓解运动性疲劳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对1978年来有关针灸缓解运动性疲劳的44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目前针灸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图与女子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性及推拿治疗对缓解疲劳的效果,为有效地中医脉诊客观化在运动性疲劳诊疗方面的发展运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女子运动员180例,分别测得其在训练前、训练后的脉图特征参数及量表。然后按1∶1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推拿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推拿治疗组进行辨证推拿治疗,正常对照组则自然休息。再次测得脉图特征参数及量表。[结果]脉图特征参数中,P、t1、w/t与运动性疲劳呈正相关,h1与运动性疲劳呈负相关。训练前后的脉图特征参数中P、t1、h1、w/t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图可以作为评估运动性疲劳程度的客观化指标,可以作为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疗效评价指标;推拿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运动性疲劳,能够使受试对象的身体状态恢复到训练前的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8.
就针刺法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作用机理进行论述;并结合针剌法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治疗原则及其在不同类型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作以综述,以此指出针刺法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9.
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中医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 《中国医药导报》2009,(13):119-120
本文运用中医药原理,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五脏调节和药方方剂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经过了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的过程,也可发展成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运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调节、缓解和消除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采用自拟表系统来评定运动性疲劳,为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