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巨细胞病毒(CMV)检测的研究,分析其发病机制及其与CMV的关系。方法 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技术检测AAAA内CMVDNA。结果 1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0.5岁。男女之比7:1。最显著的病理特点为有动脉壁中膜弹力纤维的破坏,并由增生及玻璃样变性的纤维组织取代(81.3%),CMVDNA在16例AAAA,16例  相似文献   

2.
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在100侧成人脑标本上观察了脉络膜前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对50 ̄70岁脑标本的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做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颈内动员脉壁呈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者占88.3%,与颈内动脉相对应的脉络膜前动脉阻塞者二例占3.8%,管壁增厚,管腔缩小者4例占6.7%。提示:年龄6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视野缺损,脉络膜前动脉阻塞或狭窄的可能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1例孕妇外周血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结果:血CMV-DNA阳性31例,阳性率19.25%,其中正常孕妇150例,阳性率18.7%(28/150),有异常妊娠史孕妇11例,阳性率27.3%(3/11)。正常孕妇妊娠早、中、晚三期的阳性率分别为19.4%、23.5%、13.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妇CMV感染与年龄无关,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对有异常妊娠史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孕妇应重点观察  相似文献   

4.
耿玉兰  李增宁  骆彬  卢洁  代丽丽 《广东医学》2006,27(8):1175-1176
目的检测牙周脓肿患者巨细胞病毒(HcMV),探讨HCMV和牙周脓肿的关系。方法使用诊刮器取38例牙周脓肿患者脓肿部位和健康部位的龈下样本,使用PCR法检测治疗前后各组标本中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结果脓肿部位HCMV阳性感染率为65.7%,健康对照部位为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细胞病毒在牙周脓肿部位的感染率明显增高,与牙周脓肿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张桂琴曹东铉尹正日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动脉粥样硬化中图法分类号R543.5;R373.9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确切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病毒感染与动脉...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核素血管显象鉴别甲状腺“冷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芳  李方 《北京医学》1994,16(2):82-84
报116例甲状腺“冷结节”RNA。血供丰富的单发结节中,甲状腺癌占37.0%,甲状腺腺瘤59.3%,结节性甲肿3.7%;血供丰富的多发结节及有血供的单发结节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3%;有血供结节及无结均为良性病变。恶性结节血供丰富的阳性率为91.7%,高于甲状腺腺瘤(26.2%)和结节性甲肿(15.8%),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甲状腺RNA鉴别“冷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7  相似文献   

7.
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37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IgG、IgM抗体,同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尿中巨细胞病毒DNA。结果,37例血透患者巨细胞病毒的总感染率达64.9%(24/37),其中活动性感染率达18.9%,潜伏感染率达45.9%。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Atherosclerotic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A)进行临床病理及巨细胞病毒(CMV)检测的研究,分析其发病机制及其与CMV的关系。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技术检测AAAA内CMVDNA。结果:16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0.5岁,男女之比7∶1。最显著的病理特点为有动脉壁中膜弹力纤维的破坏,并由增生及玻璃研变性的纤维组织取代(81.3%)。CMV在16例AAAA、16例动脉粥样硬化对照组及20例正常动脉壁组中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呼(P<0.05)或高度显苦性差异(P<0.01)。结论:动脉壁中膜弹力纤维破坏是AAAA最重要的病理形态学结构基础,而压力负荷过重则为在此基础上造成AAAA发生的决定性因素。PCR检测结果表明CMV感染在AAAA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P65抗原检测在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CMV—PP65)检测在肾移植术后患者巨细胞病毒病防治中的价值。方法肾移植术后患者37例,常规随诊接受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查。结果37例患者中11例(29.7%,11/37)CMV—PP65抗原阳性,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11例患者中3例(8.1%,3/37)发展成巨细胞病毒病,均发生于停用或未采用更昔洛韦时;另外26例患者(70.3%,26/37)PP65抗原始终阴性,随访3个月无巨细胞病毒病。结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检测对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是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艳辉  耿月娥 《吉林医学》1999,20(3):146-147
本文应用免疫酶斑点法(EIBA)检测肾盂肾炎病人尿液中巨细胞病毒(HCMV),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病人血中HCMV抗体,结果表明:尿中HCMV阳性率为52.9%,血清HCMV抗体为57.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另外,还对20例病人进行尿液中巨细胞病毒分离,结果有3例阳性,阳性率15%,本结果说明肾盂肾炎发病与HCM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ylomegalovirus with atherosclerosis.Methods The presence of cylomegalovirus (CMV) nucleic acids was demonstrated in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ies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atherosclerosi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CMV was detected by PCR in the blood of patients with an d without atherosclerosis.Results 83.3%-86.7% of the samples obtained from atherosclerotic patient arterial wall s were shown to contain viral nucleic acids (CMV), CMV could be found among 6.7 % of patients’ arterial wall without atheroscleros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between them (P<0.01).In blood CMV could be found in 42.4% of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3% of samples had CMV, P<0.01.Conclusion CMV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logic process of the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证实的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结果 86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4.4%,对照组中有斑块形成者检出率28.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性斑块(软斑、溃疡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颈动脉分叉类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208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颈动脉分叉部解剖学结构分为直分叉、直弯分叉、弯分叉。结果显示208例患者中颈动脉直弯分叉占46.16%(192/416),其次为弯分叉27.88%(116/416)、直分叉25.96%(108/416)。直分叉、弯分叉在右侧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左侧,直弯分叉在右侧的构成比明显低于左侧(P<0.05)。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中PSV、EDV、阻力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的PSV颈内动脉/PSV颈总动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颈动脉分叉类型的心脏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分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直弯分叉、弯分叉(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直弯分叉与弯分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颈动脉分叉类型能够对颈动脉血流速度、血流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姚磊  宋文全  张征  余明芳 《重庆医学》2000,29(6):500-50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抗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和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水平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酶联免疫反应(C-ELISA)和ELISA技术检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AECA和抗HCMV抗体(IgG)。结果:41例冠心病组抗HCMVIgG抗体的阳性率为73.2%,而对照组阳性率为31.0%。冠心病组AECA阳性率为34.1%。结论:冠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斯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他汀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1.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16.
氟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芳  王春梅 《疑难病杂志》2004,3(3):140-141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 5 5例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给予氟伐他汀 (来适可 ) 2 0mg,每日 1次 ,治疗 6个月 ,观察其对患者血脂各项指标 (TC、TG、LDL C、HDL C)的影响 ,并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血流速度及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 氟伐他汀治疗 6个月后 ,TC、LDL C均下降 ,HDL C升高 (P <0 .0 5 ) ,而TG无明显变化。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减小 ,颈动脉内径增加 ,阻力指数减小 ,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或P <0 .0 1) ,而血流速度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氟伐他汀对老年人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有稳定和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nti-Ox-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105名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9例,非冠心病对照组2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nti-Ox-LDL浓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结果:ACS组anti-Ox-LDL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nti-Ox-LDL水平高于<30分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nti-Ox-LDL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nti-Ox-LDL与冠心病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稳定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赵小红 《河北医学》2011,17(8):1008-10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糖尿病患者(DM组)双侧下肢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血管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血流情况,并与同期相应年龄100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M组患者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病率为58.3%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比例的影响。方法对106例确诊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均予以脑梗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分别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降低、临床疗效、血脂、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血脂均明显降低(P<0.05),且分别均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斑块数目、大小和管腔狭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有明显变化,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进而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脑醒喷鼻剂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即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酷暑喷鼻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即时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12例,分别给予脑醒喷鼻剂和模拟空白(生理盐水)喷鼻剂喷鼻,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5,30,60min经TCD检测其脑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变化,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给药后15min至60min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Vd)均明显提高,PI明显降低,与给药前相比肯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药后60min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7.86%,结论:脑醒喷鼻剂治疗VBI具有安全,速效且疗效确切的特点,经鼻腔给药的治疗途径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