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潘小秀 《当代医学》2021,27(9):23-25
目的分析p16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Vim)、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联合检测用于鉴别诊断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宫颈腺癌患者35例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35例。对比宫颈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p16蛋白、Vim、ER阳性率;以临床资料中的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16蛋白、Vim、ER联合检测用于诊断宫颈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准确度。结果宫颈腺癌的p16蛋白阳性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Vim与ER的阳性率低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用于鉴别诊断宫颈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准确度为85.71%。结论宫颈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较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Vim与ER的阳性表达较高,联合检测p16蛋白、Vim与ER可较为准确鉴别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研究42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子宫内膜样癌占同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25%,患者发病年龄29~78岁,平均52.1岁。35例患者随访,5年存活率为54%。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在组织学上与卵巢其他肿瘤或转移瘤相似,应注意与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及转移癌的鉴别。预后好于浆液性囊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分析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判断其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Ki-67在4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G1中的阳性率为50.00%,低于在病理分级G2+G3中的阳性率(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手术病理分期Ⅰ期中的阳性率为53.85%,低于Ⅱ期以上的阳性率(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无及≤1/2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5.38%,低于〉1/2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均呈正相关,说明Ki-67与肿瘤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cervix)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位于粘膜下,主要由气球样细胞、小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呈弥漫、巢状及条索状排列。免疫组化:Vim(+);S-100(+);HMB-45(部分细胞阳性);CK、NSE、Actin、Desmin、LCA均阴性。结论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宫颈的少见疾病,HMB45、Melan-A(MART-1)、S-100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柳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6):111-111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化酶1(GLUT1)在子宫内膜良性、增生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子宫内膜不同病变的常规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按WHO标准分类,包括简单型、复杂型和不典型增生过长各20例,子宫内膜腺癌60例。GLUT1免疫组化染色采用二步法。结果: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的GLUT1均为(-);所有不典型增生过长的GLUT1局灶(+);子宫内膜腺癌的GLUT1均为(+),呈局灶阳性到广泛阳性不等;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子宫内膜,GLUT1均为(-)。结论:GLUT1的过表达是子宫内膜腺癌的一个特征;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及与恶性肿瘤有关的不典型增生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微腺体癌(microglandular adenocarcinorna,MGA)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方法 观察2例微腺体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微腺体癌发病年龄分别为58岁及69岁,以阴道不规律流血就诊,2例活检标本均为微腺体癌,其中1例手术切除标本合并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镜下可见标本主要由形态不规则、紧密排列的小腺体构成,细胞核呈轻度不典型。核分裂像少见。腺体间内膜间质少见,见泡沫细胞及大量炎细胞。主要免疫表型:2例上皮均呈P16核(+)、Vim弥漫(+)、Ki-67(10%+)、间质细胞CD10(+)、CD34(-)。结论 微腺体癌是一种少见的宫内膜黏液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学形态学特点与官颈黏膜的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a,MGH)、官颈粘液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研究42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子宫内膜样癌占同期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25%,患者发病年龄29~78岁,平均52.1岁。35例患者随访,5年存活率为54%。结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在组织学上与卵巢其他肿瘤或转移瘤相似,应注意与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瘤及转移癌的鉴别。预后好于浆液性囊腺癌。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1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0.65%,临床表现无特诊性。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CEA、ER、PR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和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葡萄糖转运蛋白1型(GLUT1)在子宫内膜增生及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60例刮宫标本,包括诊断明显的各种类型内膜增生和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采用单克隆抗体GLUT1的免疫组化SP方法进行染色。结果 不伴有非典型性的单纯性增生(12例)和复杂性增生(7例)的内膜组织分别只有2例和1例局灶化生细胞表达GLUT1;13例复杂性非典型增生全部呈不同程度的GLUT1阳性表达;28例高分化宫内膜样腺癌中,26例GLUT1异常表达。结论 GLUT1异常表达是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宫内膜样腺癌的特征性生化改变,免疫组化检测GLUT1表达有助于鉴别宫内膜增生与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采用新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对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和女性生殖道肿瘤的预后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子宫内膜、宫内膜样腺癌、宫颈内膜腺癌、卵巢表面上皮来源癌与问皮瘤的鉴别进行免疫组化对比,新单克隆抗体检测在妇科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病理诊断过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结果35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中,32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1例为绒毛腺型。宫颈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2.9%(15/35)。漏诊4例,其中1例宫颈涂片漏诊,1例宫颈活检漏诊,2例宫颈活检正常,宫颈活检见异形腺细胞,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浸润性黏液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5例病例中,26例(74.3%)CEA表达阳性,14例(40.0%)HPV表达阳性,其中8例伴有鳞状上皮病变。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诊断性锥切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收集47例腱鞘巨细胞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47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男15例(31.9%),女32例(68.1%),男女比为1:2.1,平均年龄43岁,≥31岁者35例(74.5%),发生于手部29例(61.7%)、足部18例(38.3%)。肿瘤细胞由数量不等的中等大小滑膜样多形性单核细胞、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泡沫样吞噬细胞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胶原化,另见散在及灶性炎细胞浸润,部分组织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存在。结论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良性病变,为较少见的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为宫颈腺癌的病因学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58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与江西省都昌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426例宫颈鳞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58例宫颈腺癌患者总HPV感染率为58.5%(151/258),腺癌(非特指)、黏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浆液性腺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52.6%(10/19)、62.6%(87/139)、52.1%(25/48)、52.2% (24/46)及80.0%(4/5),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腺癌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5).139例黏液腺癌中宫颈管型114例、微小偏离型14例、肠型2例、绒毛型9例,其HPV感染率分别为63.2%(72/114)、35.7%(5/14)、100.0%(2/2)、88.9%(8/9);宫颈腺癌Ⅰ、Ⅱ、Ⅲ期的HPV感染率分别为70.0%(77/110)、52.2%(47/90)、46.6%(27/58),Ⅰ期分别和Ⅱ、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 cm的宫颈腺癌中HPV检出率为69.1%(56/81),而在>4 cm的宫颈腺癌中HPV的检出率为53.7%(95/1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45岁患者宫颈腺癌HPV感染率为68.6% (94/137),>45岁患者宫颈腺癌HPV感染率为47.1%(57/121),两组比较有差有统计学意义(P=0.01).426例宫颈鳞癌的HPV感染率为91.1%(388/426),与腺癌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相关,不同病理类型宫颈腺癌的HPV感染率相近;随临床期别上升、局部肿瘤>4 cm和年龄>45岁的宫颈腺癌患者的HPV感染率有降低的趋势;宫颈腺癌显著低于宫颈鳞癌的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原位腺癌(A IS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28例存在宫颈A IS的宫颈上皮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对其中19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单纯 A IS 8例,A IS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例,AIS合并浸润性癌12例。镜下AIS区域保存原有腺体小叶结构,但细胞重度异型,核分裂和凋亡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100%(19/19)强阳性表达,癌胚抗原(CEA)78.9%(15/19)阳性表达,Ki‐67指数均>30%。结论 AIS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锦州市妇婴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60例CG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CGIN患者中,单纯CGIN14例(23.3%),混合CGIN患者即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6例(76.7%)。(2)60侧患者中,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提示子宫颈不典型腺细胞(AGC)16例(26.7%),TCT提示AGC的16例患者中,单纯CGIN 11例(78.6%),混合CGIN 5例(1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行宫颈管搔刮术(ECC)的12例CGIN患者中提示AGC者5例,占41.7%。(4)患者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GIN者18例(30.0%),术前诊断率为30.0%;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GIN的18例患者中,单纯CGIN10例(71.4%),混合CGIN 8例(1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0例CGIN患者均行宫颈冷刀锥切术,42例(70.0%)为术后诊断。结论:TCT、宫颈管搔刮及宫颈活检对CGIN的诊断率均不高,宫颈锥切术对诊断CGIN有重要价值。CGIN常合并CIN,TCT对单纯CGIN诊断率高于混合CGIN(合并CIN者)。  相似文献   

16.
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Ki-67和PTE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中Ki-67和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7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标本Ki-67和PTEN的表达。结果 Ki-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高表达,而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低表达,与单纯性增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Ki-67和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种抗体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邸石  周隽  陈惠祯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4):454-456,464,封2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Ⅳ(CD26/DPPⅣ)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3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D26/DPPⅣ的表达.结果;CD26/DPPⅣ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中低表达,在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中表达增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随细胞分化程度降低、恶性程度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HE4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5例交界性肿瘤和55例恶性上皮性肿瘤中HE4表达。结果:HE4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5%、53.3%和83.6%,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和良性上皮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高,HE4蛋白阳性表达率亦逐渐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HE4主要在卵巢浆液性肿瘤和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结论: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作为诊断卵巢癌的一种标记物,且肿瘤组织学类型可能为浆液性肿瘤和子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以及HPV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92例不同组织亚型的宫颈腺癌患者以及78例正常宫颈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巢式PVR检测HPV各亚型以及不同组的阳性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腺癌与正常宫颈女性的HPV阳性率,HPV在不同组织亚型的分布,宫颈腺癌P16表达与HPV感染及其型别的关系以及宫颈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HPV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宫颈腺癌患者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女性;宫颈腺癌不同组织亚型间HPV阳性率的比较为宫颈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腺癌组织中HPV各亚型中以HPV16和HPV18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合并HPV感染,且各宫颈腺癌组织亚型均以HPV16和HPV18多见,合并感染和单一感染HPV发生率在三种不同组织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P16阳性表达以2分和3分为主;而HPV阴性组中以P16阴性表达或1分阳性表达为主,两组在P16阳性表达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各亚型间P16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均以2分和3分阳性表达为主;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上,HPV阳性率在年龄和临床分期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分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阳性与宫颈腺癌的组织亚型以及分化程度有关,在不同组织亚型中阳性率不同,对HPV阳性检测可指导临床诊断并治疗宫颈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