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癫痫患者脑脊液中亮-脑啡肽、甲-脑啡肽和β-内啡肽含量,癫痫患者亮-脑啡肽平均含量(91.24±5.5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68.08±4.38ng/L)(P<0.01),甲-脑啡肽与β-内啡肽均无显著性变化。亮-脑啡肽的增高与取脑脊液距末次发作时间、临床发作类型、是否服抗癫痫药物及脑CT检查是否正常等因素无关。提示内源性阿片肽可能参与人类癫痫的神经化学发病机制,亮-脑啡肽是其中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家兔上进行。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产生内毒素的方法建立中毒性休克的实验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休克前后脑区、脑脊液以及血浆中脑啡肽的变化并观察了脑室或静脉注射纳络酮的抗休克效应。结果①中毒性休克时,脑内的亮脑啡肽含量升高。其中下丘脑、延脑、桥脑显着升高,中脑无明显改变,丘脑、纹状体有所下降。脑脊液中亮脑啡肽含量明显增加。血浆中亮脑啡肽水平明显增高,但外周静脉血与肾静脉血中无显著差别。②侧脑室或静脉注射鸦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均可使休克动物的血压回升。脑室注射的升压数值略大,维持升压时间也较长。实验结果提示:脑啡肽参与中毒性休克过程。阻断鸦片样物质的作用,可能是治疗中毒性低血压休克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探讨脑脊液NAG活性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设计分别对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毒性脑膜炎(病毒脑)和脑血栓形成等四组患者和对照者的脑脊液进行NAG活性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单位一附院检验科患者及其它参与者:本组患者共 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3~60岁。其中化脑24例,结脑5例、病毒脑5例,脑血栓形成23例。对照者为无神经系统疾患的外科小手术患者,共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8~25岁。处理方法取脑脊液0.1ml与10μmol/L对硝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水溶液0.5ml混合置37℃水温中保存待测。测定及结果用分光光度法测定NAG活性,结果显示:化脑、结脑、病毒脑、脑血栓形成和对照组脑脊液NAG活性分别为9.9±6.2、4.5±2.6、3.7±2.0、3.9±化脑组CSF NAG活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它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脑患者脑脊液NAG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垂体内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的分布,是采用特异的抗血清和以高效能的液体层析法净化,二者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测定的。结果发现,脑垂体中间部的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的含量最高,即甲-脑啡肽为7微微克/毫克,亮-脑啡肽为4微微克/毫克。但是,脑垂体后部的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的含量都是2.2微微克/毫克,而脑垂体前部的含量最低,即甲-脑啡肽为0.51微微克/毫克,亮-脑啡肽为0.36微微克/毫克。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这两种具有类似阿片活性的五肽,在脑内的分布通过多种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比浊法,分别检测5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脑脊液(CSF)的β_2—微球蛋白(β_2—M)及液菌酶(LZM)的浓度。疾病组急性期与对照组的β_2—M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疾病组急性期与对照组的 LZM 无差异(P<0.05)。对其中2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二者均随病情好转而下降,但二者无相关性。本文对其机制和临床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脑啡肽是一种中枢神经递质,在水负荷大的情况下,其变化能引起加压素释放而产生抗利尿作用。为此,我们在禁水情况下,观察了大鼠脑亮—脑啡肽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在噪声(115dB·3小时)刺激后,大鼠不同脑区脑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丘脑、下丘脑及中脑的甲-脑啡肽含量明显下降;皮层的亮-脑啡肽含量明显下降,而丘脑、下丘脑的亮-脑啡肽含量明显上升。噪声刺激后大鼠不同脑区甲-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含量的变化表明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可能与噪声对生物体的致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溶菌酶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部分病毒性脑膜炎(病毒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血栓形成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脑脊液(CSF)溶菌酶测定。结果表明: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有显著性差别(P<0.01),对于结脑和化脑,由于病程不同,也有一定的鉴别价值。而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患者,脑脊液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新生儿败血症与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脑患者之间,脑脊液溶菌酶含量有显著性差别(P<0.05)。因此脑脊液溶菌酶测定对上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测定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在患者发病后的20d中,以第2~7d为最高,第8~19d次之。  相似文献   

10.
脑啡肽是近年来从脑、垂体及消化道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神经多肽,即甲硫氨酸脑啡肽和亮氨酸脑啡肽。新近发现该物质对体内的消化和代谢活动起着某种调节作用。为此,我们对80例正常人和109例各种肝病患者的血浆亮氨酸脑啡肽(简称血浆亮脑啡肽)进行了血浆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脑血栓形成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于老年病人,出现偏瘫,而意识清醒、脑脊液正常者,往往首先考虑该病。然而某些酷似脑血栓形成之症状者,实则并非此病。本文选择两例误诊病例,说明临床诊断脑血栓形成必须常规排除脑出血和颅内占位性病变。一、外囊出血误诊为脑血栓形成患者男,60岁,因突然头昏、左侧肢体偏瘫两天于1985年10月3日入院。原有高血  相似文献   

12.
已证明,刺激头躯完整的狗、猫、猪、羊、猴和大鼠的双侧颈迷走神经中枢端,都能出现动脉血压先降后持续升高的反应,简称为迷走—加压反应.乙酰胆硷和加压素的释放是形成此反应的重要环节.Rossier等证明,视上核和室旁核存有亮—脑啡肽能神经元,其轴突也沿视上垂体束共同终止于神经垂体.Martin提出脑啡肽、加压素和催产素三者是并存的并合多肽.目前认为,脑啡肽参与神经垂体释放加压素的功能调节,其调节作用,迄今尚存在两种相反的见解.我们曾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证明了,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可引起脑内不同胸区和垂体的脑啡肽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镁离子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10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脊液镁离子的改变。结果提示,疾病组脑脊液镁明显低于对照组,改变有显著的差异(P〈0.01),作者认为,脑脊液低镁是脑梗塞的表现,与文献报导一致,表明测定脑卒中患者脑脊液的镁离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提示临床对于脑卒中特别是脑血栓形成可采用镁剂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温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16例观察对其血浆亮脑啡肽,白细胞介素Ⅱ,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温针对RA疗效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温针治疗后,临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证实温针能温能经络,活血化瘀,疏风散寒,消肿止痛,温针治疗前后血浆亮脑啡肽,白细胞介素Ⅱ,NK细胞活性均有显著性变化,且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说明温针的疗效可能与其调节外周血亮脑啡肽和RA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附120例疗效分析)薛荣锦(广东新会市人民医院新会529100)我院1988~1991年9月,共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172例。其中120例运用体外反搏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全组病例神志清楚,脑脊液检查78例,...  相似文献   

16.
9例慢性痛疒人,腰穿收集两次脑脊液,一次是在电刺激前12~18小时,疒人感痛而未采取镇痛措施时;另一次是在用表面电极刺激穴位45分钟后的30分钟以内收集,每次收集10ml,经离心、超过滤,再用分子筛Sephadex G-10柱层析,得组分Ⅰ和Ⅱ,冰冻干燥后用受体结合法测定其中内啡肽。用甲硫氨酸—脑啡肽经同法柱层析,作出标准曲线,脑脊液中内啡肽含量用甲硫氨酸—脑啡肽的pmoles/ml表示。根据作者1976年的工作:人脑脊液中,内啡肽的组分Ⅰ和Ⅱ占总内啡肽的75%以上;在无慢性痛的疒人,组分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辨证属肝血虚证的23例缺铁性贫血和3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血浆亮脑啡肽(L—EK)含量检测。结果显示,肝血虚证患者血浆L—EK含量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而提示,肝血虚证的女性病人月经稀少、闭经,或不孕可能与L—EK含量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夏季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近年的研究表明,乙脑患者血浆、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脑啡肽)升高,并与乙脑患者症状的轻重有关。纳络酮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对改善乙脑的症状有一定疗效。本院自1993...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治疗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现已证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中枢性高热、昏迷、抽搐、中枢性呼吸衰竭与患者极期血浆和脑脊液中亮氨酸啡肽(Leu—脑啡肽)明显升高有关。而纳洛酮(Naloxine)为特异性吗啡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为进一步证实其在乙脑抢救中疗效,我们于  相似文献   

20.
一、内阿片样物质七十年代以来阿片受体的检测导致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简称内阿片)的发现。内阿片是体内一类具有阿片样生物活性多肽,主要有脑啡肽(甲啡肽、亮啡肽和强啡肽)和内啡肽(α—,β—,γ—内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