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洪超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1):61-62,64
目的评估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多区切削对高度近视角膜厚度相对不足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100例(186眼)经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施行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时,98例(182眼)术后的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预计的最佳矫正视力1~2行,4眼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结论以90μm刀头制作角膜瓣联合LASIK多区切削可以有效治疗术前预测角膜厚度不足的高度近视病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分区切削观察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及术后矫正税力的情况.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区切削手术,并随诊6个月以上的146例271只高度近视眼的术前及术后的矫正视力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的为109眼,占总眼数的80.74%;术后六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为130眼.占总眼数的96.30%.结论 分区切削LASIK手术是治疗高近视的理想手术,稳定性、预测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视光参数为设计基础,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理论参数的精确计算,并以此筛查、分析、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等效球镜度数>-10.00 D)近视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的生理光学参数为基础,推导出LASIK手术理论参数,并以之为超高度近视LASIK术前筛查指标,结合我院德国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矫治系统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实际手术矫正值,对48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行LASIK矫正,患者术前屈光度数-10.00~-21.50 D,平均(-12.48±3.12)D(等效球镜),其中-15.00 D以上9只眼。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ORK分析系统、眼压、A超、角膜测厚、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等检查。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LASIK单光学区切削矫正屈光不正度(R)、切削半径(r)、切削厚度(T)、切削光学区弦长(L)的理论参数及数理关系是:r=0.346/(R+44.928)=L2/[8(C-T)]+[(C-T)/2];LASIK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者72只眼(86.75%),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只眼(83.13%),未见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于2行以上的眼;屈光度数稳定在±1.00 D以下者59只眼(71.08%),角膜上皮瓣微皱褶1只眼,诉暗视力下降、眩光3例(6只眼)。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而角膜厚度偏薄者行LASIK应慎重,可考虑应用Epi-LASIK、眼内屈光手术或联合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4.
汤诗圣 《当代医学》2011,17(31):24-25
目的评价对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手术治疗7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84眼曾于2004年在本科行分区切削治疗的(分2~3区,切削光区直径5.0~6.5mm)超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回访,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形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等于或超过术前,裸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等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者达29眼,占34.5%;无圆锥角膜发生。出现屈光回退的达44眼占52%,最大屈光回退度达-5.00D,5眼别曾于术后6个月行二次增效手术。角膜层间异物存留4眼,占4.7%,已吸收,局部浑浊,自觉有眩光暗视力下降现象的44眼占48%,但患者表示基本能够接受,对生活、工作基本无明显影响。结论 LASIK术分区切削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它具有安全性好,手术效果满意,远期疗效肯定等优点,是超高度近视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景聪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3,(10):172-172
目的 对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视力与眼调节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高度近视患者64例128眼行LASIK治疗,对比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视力与单眼调节幅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改善,单眼调节幅度在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已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手术中虽会造成眼调节力短暂下降,但经一段时间适应锻炼后,调节力会恢复至术前戴镜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再治疗矫治残余近视度数的患者23例(41只眼),按首次手术方式分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组4例(8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8例(15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11例(18只眼),观察各组LASIK再治疗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结果三组患者LASIK再治疗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稳定,各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行LASIK再治疗的41只眼中,术后3、6、12个月裸眼视力1〉0.5者分别占总眼数的92.7%、92.7%和90.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者40只眼(97.6%)。各组患眼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结论对于RK、PRK或LASIK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患者LASIK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正确选择再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矫治超高度近视 (- 10D以上近视 )的准确性和预测性。方法 :通过对 5 6例 (共 10 5眼 )术前屈光度 (等值球镜 ) - 10 0 0~ 2 6 0 0DS ,平均 13 4± 3 9DS近视患者采用LASIK治疗 ,随访一年。结果 :术后 1个月时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的为 81眼 ,占总眼数的 77 1%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的为 96只眼 ,占总眼数的 91 4 % ;其中高于术前的为 2 6眼 ,占总眼数的 2 4 8% ;而裸眼视力下降 1行以上的 6眼 ,占 5 8% ;其中 3例为不规则散光 ,2例角膜瓣制作不全 ,1例为角膜瓣层间脂类物残留 ,裸眼视力下降 2行以上的为 3眼 ,占总眼数的 2 9%。结论 :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预测性 ,但手术操作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仍需谨慎从之。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屈光度数回退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4例(217只眼)近视患者(-6.00~-15.00 D),根据屈光度数分为甲组98只眼(-6.00~-10.00 D)和乙组119只眼(-10.25~-15.00 D),所有患者均行LASIK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年。结果甲组正常术眼比例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乙组正常术眼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角膜激光切削直径与回退术眼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甲组回退术眼患者屈光度数与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SIK可有效治疗近视眼患者,术中激光切削直径小者和高度近视术前角膜厚度较薄者术后发生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区和多区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在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远期效果。方法40例(78眼)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单区切削治疗组(A组)和多区切削治疗组(B组),分别行单区切削和多区切削LASIK矫治,随诊5年以上,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角膜厚度、屈光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年两组裸眼视力显著提高,屈光度和角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剩余角膜厚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单区切削与多区切削LASIK手术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在节省角膜组织方面,多区切削比单区切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处理及预后.方法 对开展LASIK手术8年来诊治的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20例(20只眼)进行手术复位,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瓣情况及其并发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角膜辩复住后次日患者裸眼视力除5例为0.6外,其余均≥1.0,术后3月全部患者裸眼视力均≥1.0,其中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4只眼,低于最佳矫正视力1行者6只眼.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上皮植入及角膜瓣融解.结论 LASIK术后角膜辩与基质床的愈合需要较长时间,患者术后至少半年内要注意术眼的保护,避免眼外伤.发生角膜瓣移位后要及时手术复瓣,其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