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舞钢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CVR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3组C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VR无显著变化,观察1组、观察2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2组CVR明显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提升其CVR,且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适当增加阿托伐他汀剂量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强化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给予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80mg;对照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水平及CV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患者血脂水平和CVR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对比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20 mg/次)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采用高剂量(40mg/次)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脑血管储备能力(CVR)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G、TC等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CV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同时还能提升其脑血管储备能力,且不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曹瑞 《当代医学》2013,(20):146-14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两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TC、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疗效更佳,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均治疗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我院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40 mg/次),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0 mg/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以及血清CRP及Hcy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且不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氧化低密度蛋白、颈部动脉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氧化低密度蛋白、颈部动脉中膜厚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张满堂  吴小永  杜敏 《黑龙江医学》2023,47(12):1450-14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冠脉搭桥术后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样本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60例。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片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心功能指标,并对两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片可提高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降脂达标率情况.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降脂达标率、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心功能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C、LDL-C达标率分别为83.33%、1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分别为(4.32±1.64)mmol/L、(2.61±0.6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VI、LVEDVI分别为(21.42±4.71)ml/m2、(43.71±5.13)mL/m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为(61.28±8.9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与观察组的12.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效果显著,降脂达标率较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将80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研究组(2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与对照组(10 mg阿托伐他汀+100 mg阿司匹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血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斑块不稳定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秦小奎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2-114
目的:分析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血脂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d)口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d)治疗血脂正常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8例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两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20 mg/d,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40 mg/d,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血脂、心功能、劲动脉斑块指标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值、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颈动脉斑块积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斑块偏心指数、管腔最大狭窄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8%,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42%,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阿托伐他汀20 mg/d相比,阿托伐他汀400 mg/d剂量用于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作用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2例、脑梗死患者36例,同时选择78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比较正常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前C反应蛋白(CRP)情况;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3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为观察组,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39例AIC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CRP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组与AICD患者治疗前CRP情况比较(t=21.241,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正常组CRP显著低于AICD患者治疗前CRP水平.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RP比较(t=2.818,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RP比较(t=11.292,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后CRP浓度比较(t=13.259,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CRP进行比较(t=4.10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血脂,也可显著降低AICD患者的CRP水平,从而加速抗炎作用,达到及时有效治疗AICD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实施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实施强化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实施强化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江晖  张园 《中华全科医学》2011,9(5):723+72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08年10月TI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实施TIA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54个月,平均(26.34±8.56)个月,观察组TIA复发次数少、脑梗死比例低(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需停用阿托伐他汀,未发现过敏反应及脑出血病例,无肾功能损害。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20 mg阿托伐他汀比常规剂量10 mg有较好且安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颈部彩超证实存在颈部动脉斑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比较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部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变化,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OxLDL、hs-CRP、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OxLDL、hs-CRP、IM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OxLDL和hs-CRP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逆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9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Ⅰ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Ⅱ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和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总有效率(93.0%)明显高于治疗Ⅱ组(80.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和NO表达均有增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Ⅰ组提高更为明显,与治疗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VEGF和NO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三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为92.0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SD、LVEDD各心脏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三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孙波  韩纪平 《吉林医学》2012,33(7):1415-14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 mg,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20 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各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10 mg/d的调脂效果好,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