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泊酚、咪唑安定镇静对术后气管拔管病人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均于手术结束停麻药后即予吸除吸呼道分泌物,等待达到拔管条件后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2mg/kg 1min后拔管;咪唑安定组(M组)静注咪唑安定0.02-0.04mg/kg 3min后拔管;对照组(D组)即按传统清醒拔管。比较患者MAP、HR变化、呛咳反应、拔管后清醒时间、拔管知晓率及心理反应。结果P组各时点MAP、HR均无显著变化。呛咳反应轻,M组拔管即刻与拔管后5min MAP、HR均明显增加,呛咳反应明显,但较D组轻微(P〈0.05或P〈0.01)。P组、M组清醒时间延长(P〈0.05)。D组拔管知晓率明显增高,心理反应明显(P〈0.01)。结论气管拔管中予适度镇静能抑制心血管反应及心理伤害反应,丙泊酚较咪唑安定用于气管拔管镇静更优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气管拔管前静注小剂量异丙酚对减轻气管拔管时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ASAⅠ级~Ⅱ级择期腹部手术全麻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C组 (对照组 )和P组 (异丙酚组 ) ,各 2 0例。术毕符合拔管条件时 ,C组开始拔管 ,P组拔管前 2min静注异丙酚 0 .5mg/kg~ 0 .8mg/kg。观察记录两组拔管前 2min、拔管即刻、拔管后 2min、5min的HR、MAP及吸痰时病人的呛咳反应。结果 :HR :P组拔管即刻比拔管前增快 (P <0 .0 5 ) ,拔管后与拔管前无明显变化 ,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 2min、5min与拔管前及P组同期相比均显著增快 (P <0 .0 1 )。MAP :P组各期无明显变化 ,C组与拔管前及P组同期比较以拔管时升高显著 (P <0 .5 )。吸痰时病人呛咳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异丙酚于拔管前静注 ,可有效地减轻气管拔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贝宁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气管拔管过程中对患者心血管方面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Ⅰ组(艾贝宁组)和Ⅱ组(对照组),每组15例。Ⅰ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泵入艾贝宁0.5μg/kg,Ⅱ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患者的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拔管时的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患者在吸痰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minMAP明显升高,HR加快,尤以拔管即刻最为明显,Ⅰ组上升幅度较小,10min后基本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与Ⅱ组比较,Ⅰ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10minMAP和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呛咳躁动的发生率更低,结论:艾贝宁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气管拔管过程中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麻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全麻气管插管病人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Ⅰ组拔管时不经气管或静脉给予任何药物;组拔管前3~5min直接由气管导管内分两次注入2%利多卡因2mg/kg;Ⅱ组于吸引拔管前3~5min缓慢静注2%利多卡因2mg/kg。观察气管拔管前及拔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Ⅰ组呛咳发生率60.0%,Ⅱ组呛咳发生率6.7%,组为26.7%,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Ⅱ组拔管时MAP、HR增加最少,与Ⅰ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对减轻全麻结束拔管时的呛咳和对心血管反应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应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80例ASA I~Ⅱ级需要择期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中耳成形+人工听骨植入术)和气管插管组(T组;单纯中耳成形术)。在麻醉前即刻(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记录SBP、DBP和HR;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和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气管插管组T2时HR及T5时SBP、DBP和HR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T5时气管插管组SBP和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T组呛咳发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至清醒时间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特别适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有效避免了拔管时呛咳引起的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曲马多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和儿茶酚胺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术毕送PACU的老年患者40例,均为上腹部开腹手术,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于术毕拔管前给予静脉注射曲马多1.0 mg/kg和丙泊酚0.5 mg/kg;对照组给予10 ml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推注,3-5 min后 予吸痰拔管.连续监测观察组和对照组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3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氧饱和度(SpO2);观察呛咳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同时于拔管即刻及拔管后10 min各采血4ml,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 结果 对照组拔管时HR、SBP、DBP、MAP显著升高,拔管后5 min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观察组拔管时HR、SBP、DBP、MAP较对照组更为平稳;两组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与拔管后10 min E、N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拔管后10 min E较拔管即刻明显增高,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NE拔管即刻与拔管后10 min比较无明显变化,与观察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中重度呛咳率观察组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老年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曲马多复合丙泊酚能有效预防拔管时老年患者应激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嘧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人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影响。方法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UPPP)OSAS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于术毕前0.5h泵注右美托嘧啶0.8μg/kg(10min泵注完),后以0.4μg/(kg.h)速度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记录病人入室后(T0)、泵注右美托嘧啶即刻(T1)、泵注5min(T2)、泵注10min(T3)、拔管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时Ramsay评分和呛咳反应程度。结果 D组HR、MAP的变化较C组平稳,T3、T4时间点HR、MAP较C组明显降低(t=1.968~6.558,P<0.05)。D组苏醒及拔管时间较C组长(t=3.551、3.743,P<0.05),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t=5.765,P<0.05)。D组呛咳发生率及剧烈程度明显低于C组(χ2=8.076,Hc=6.778,P<0.05)。结论术毕前半小时泵注右美托嘧啶,可减少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提高拔管的安全性和病人的配合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艾司洛尔组(B组),每组20例。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A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B组静注艾司洛尔1.0 mg/kg。给药后2 min吸痰拔管。记录用药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 minHR、SBP、DBP,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结果:A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3 minHR、SBP、DBP、RPP均显著高于给药前(P<0.01),B组拔管即刻DBP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B组拔管各时点HR、RPP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SBP、DBP在拔管时和拔管后1 min显著降低(P<0.01或P<0.05),拔管后3 min DBP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有效剂量丙泊酚用于防治肿瘤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腹及头颈部肿瘤手术的患者11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治疗组(A)和对照组(B)。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复苏室。符合拔管条件时A组患者给予丙泊酚0.4~0.8mgk/g静脉注射,5分钟后拔管;B组患者不予以药物即行拔管。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拔管时间、呛咳反应、屏气反应、恶心、呕吐情况及镇静程度。结果A组患者拔管即刻MAP、HR与拔管前相比均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分钟MAP、HR均较拔管前及A组明显升高(P〈0.05),A组患者拔管即刻镇静程度良好,而B组患者镇静程度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呛咳反应、屏气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0.4~0.8mgk/g于拔管前静脉注射可有效减轻肿瘤全麻术后患者拔管期的不良反应,使循环、呼吸更为平稳,且不影响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曲马多、利多卡因气管内用药预防全麻拔管心血管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曲马多和利多卡因经气管内联合给药预防吸入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60例吸入全麻患者随机分入Ⅰ组(对照组)、Ⅱ组(利多卡因组)、Ⅲ组(曲马多组)和Ⅳ组(曲马多+利多卡因组),每组15例.自主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4 ml/kg时给予气管内用药.记录术前、拔管时、拔管后2、5分钟的SBP、DBP、MAP、HR,记录术后发生躁动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的HR、曲马多组的MAP和曲马多+利多卡因组的HR、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2 min差别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曲马多组的HR和对照组的HR、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2 min差别显著,P<0.05,利多卡因组的MAP在拔管即刻差别显著,P<0.05.四组躁动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曲马多1 mg/kg和利多卡因1 mg/kg气管内联合给药能较好地控制吸入全麻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注射丙泊酚对全麻病人气管拔管反应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20~60岁病人120例行腹部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无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对照组,满足拔管指征即拔管;Ⅱ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min拔管;Ⅲ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5min拔管;Ⅳ组:满足拔管指征,丙泊酚用药后10min拔管;监测麻醉诱导前、术毕丙泊酚注射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时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记录各组拔除气管至清醒对答的时间等情况。结果:气管拔管时Ⅱ组和Ⅲ组心血管反应、躁动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清醒时间、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Ⅳ组心血管反应、清醒时间、躁动、清醒时间、低血氧饱和度较Ⅰ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病人术毕有拔管指征,立即注射丙泊酚1mg/kg,用药后5min行气管拔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廖常莉  张英  周述芝 《四川医学》2011,32(11):1692-16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瑞芬太尼+七氟醚组(Ⅰ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气腹取消以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毕记录患儿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心率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显著性增加(P〈0.01),在建立气腹后5minⅡ组心率有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插管后均略有增加,在插管后、气腹后5min I组和Ⅱ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Ⅰ组比Ⅱ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苏醒快的优点,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用于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1.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Ⅱ组诱导时未用咪唑安定,其余诱导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2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结果Ⅱ组患者术中知晓的病例数显著多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拔出后即刻警觉/镇静(OA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应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能抑制术中患者外显性记忆功能,有效预防全凭静脉麻醉的术中知晓,同时不影响全麻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对颅脑手术拔管期的影响。方法:颅脑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其中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其中Ⅰ组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至手术结束(一种可持续泵注药物的特殊气管导管,流速3 ml/h);Ⅱ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并且气管内不给药。结果:Ⅰ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波动小于Ⅱ组( P〈0.05)、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都明显缩短(P〈0.05)、拔管时呛咳、体动反应明显减少(P〈0.05);Ⅱ组患者中5例在气管导管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SpO2:〈95%),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术毕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呛咳体动反应,苏醒更加迅速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干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肥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组Ⅰ)和BIS反馈组(组Ⅱ),每组20例。组Ⅰ术中麻醉深度以MAP,HR和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为依据调节麻醉深度。组Ⅱ以BIS值作为控制变量,“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则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然后按照TCI-1泵预先设定的命令格式每2s输出新的命令至TCI泵,调节异氟醚至呼吸环路的液量。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术毕停药后两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睁眼和拔管时间),随访有否术中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为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唤醒时间组Ⅱ早于组Ⅰ(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馈调控吸入麻醉,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麻醉深度,防止术中知晓,减少麻醉用药量,加快病人苏醒。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与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先天腭裂修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维持机械通气。麻醉维持:Ⅰ组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Ⅱ组采用吸入七氟醚,同时也靶控输注丙泊酚。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结束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分钟(T4)、拔管后1分钟(T5)几个时点,记录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相比,两组在麻醉诱导后的SBP、DBP、HR下降明显,I组气管拔管后1分钟HR变化显著高于Ⅱ组,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Ⅰ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全麻用于小儿腭裂修复术麻醉效果满意且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7.
钟剑洪  刘妙雯  梁江惠 《吉林医学》2011,32(28):5932-5933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双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与七氟谜吸入麻醉比较,为此类手术探讨更合理的麻醉方式。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TCI组: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 ng/ml、异丙酚3μg/ml;B组持续吸入2.5%~3.5%七氟谜维持手术;观察气管插管、拔管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手术结束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的时间;术后30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中知晓情况。结果:A组各时点MAP、HR明显低于基础值及B组(P<0.05),B组各观察点MAP、HR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 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P<0.05)。B组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结论:本研究示A组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患者20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T麻醉深度监测组(N组)、经验给药组(E组),每组104例。N组采用NT麻醉深度监测给予麻醉药,E组采用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予。分别于入室、诱导即刻、插管、切皮、进腹、探查、关腹、缝皮、意识恢复、气管拔管、出室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NT分级(NTS)、NT指数(NTI);记录镇静药总量、肌松药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应用SPSS 12.0软件,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生命体征均比较平稳;N组较E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RR、SpO2无明显变化。N组较E组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及多沙普用量均减少(P〈0.05),芬太尼用量无明显变化;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均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控制麻醉深度,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复苏过程,且能避免术中知晓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用于3个月~6岁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62例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Ⅰ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组(Ⅱ组),观察麻醉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Ⅰ组与麻醉前相比SBP和DBP、HR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而Ⅱ组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是小儿腹部以下手术的一种理想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