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鼻-牙槽突矫治器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n=25),对照组术前不采用正畸治疗,治疗组术前采用鼻-牙槽突矫治器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上唇裂隙宽度、鼻小柱长度、鼻底宽度、鼻翼外观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前给予应用鼻-牙槽突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鼻翼外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制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行术前正畸治疗婴儿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患儿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行术前正畸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前、术前正畸治疗后及对照组术前双侧鼻孔宽度、双侧鼻孔高度、双侧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底裂隙宽度、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双侧牙槽嵴裂隙宽度、双侧前颌突距、双侧腭前裂隙宽度及双侧腭中裂隙宽度。结果与对照组术前、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术前正畸治疗后双侧鼻孔宽度、双侧鼻底裂隙宽度、双侧上唇裂隙宽度、双侧牙槽嵴裂隙宽度、双侧前颌突距、双侧腭前裂隙宽度及双侧腭中裂隙宽度均明显减小,双侧鼻孔高度、双侧鼻小柱高度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自制前颌托-鼻牙槽嵴塑性矫治器可明显改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前颌突严重前突外翻患儿的鼻畸形,缩小前颌骨突度和鼻、唇、牙槽嵴及腭部裂隙,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3.
刁健  徐素娟  梁裔兰  李婷 《海南医学》2014,(8):1189-1191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鼻一牙槽突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正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两组,观察组患儿接受术前应用鼻一牙槽突矫治器正畸治疗,对照组患儿不进行术前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上唇裂隙、上前牙槽突裂隙、鼻底宽度、鼻小柱长度以及鼻翼外观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儿术前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鼻底宽度、鼻小柱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和鼻底宽度分别为(5.10±1.83)mm、(6.40±2.01)mm和(z3.29±2.19)mm,均小于治疗前,鼻小柱长度为(3.89±1.10)mm,大于治疗前,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和鼻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鼻小柱长度大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上唇裂隙宽度和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分别为(8.93±1.73)mm和(9.49±1.81)mm,均大于治疗前,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鼻底宽度和鼻小柱宽度分别为(29.29±2.11)mm和(1.26±0.22)mm,均大于治疗前,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鼻翼外观的满意度为(8.94±1.10)分,大于对照组的(4.09±1.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鼻一牙槽突矫治器治疗作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前重要的步骤,可明显减少患儿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突裂隙宽度,增加鼻小柱长度,减少鼻底宽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术前鼻-牙槽塑型(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96例。其中采用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54例,为观察组;采用Tennison法唇裂修复术治疗者42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正畸前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鼻小柱宽度,并与对照组术前做对比。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术后2年随访,对比两组的发音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的上唇裂隙宽度、上前牙槽裂隙宽度、鼻底宽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等级数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随访,观察组的发音基频、谐噪比、最大发音时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基频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PNAM正畸联合Tennison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利于缩小唇腭裂裂隙,促进鼻底宽度和鼻小柱宽度的恢复,从而提高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袁晟  王向荣  倪进兵  袁辉 《安徽医学》2020,41(4):393-395
目的 探讨鼻-牙槽术前矫治器(PNAM)在双侧唇腭裂患儿术前正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双侧唇腭裂患儿11例,采用PNAM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两侧牙槽突裂隙宽度、两侧鼻孔宽度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儿在PNAM治疗后,右侧裂隙宽度、左侧裂隙宽度、右侧鼻孔宽度和左侧鼻孔宽度较治疗前均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鼻翼软骨显著抬高,鼻小柱延长。结论 使用PNAM能够缩窄双侧唇腭裂患儿裂隙宽度和鼻孔宽度,且鼻翼软骨显著抬高,鼻小柱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究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完全性唇腭裂婴儿51例,进行术前鼻-牙槽突出矫治器治疗,测量治疗前后的鼻小柱倾斜度、鼻小柱长度、鼻孔宽度、鼻孔高度和牙槽骨裂隙宽度,并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对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51例患儿的鼻部相关指标均较前显著改善,治疗后鼻小柱倾斜度/°、鼻小柱长度/mm、鼻孔宽度/mm、孔高度/mm分别为:20.6±1.2、12.8±1.6、5.1±0.3、3.2±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在治疗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无创、可行性强,可大大提高修改效果,家属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颌面部畸形,目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是序列治疗,术前正畸治疗是序列治疗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最常用的正畸治疗是鼻-牙槽突矫治器,通过鼻-牙槽突矫治器可以改善患儿唇部及牙槽突的裂隙,增加双侧鼻孔的对称性,为唇腭裂的手术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针对传统技术带来的不良并发症,当代学者也提出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鼻-牙槽突矫治器的制作,提高了矫治器的制作速度及正畸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手术前正畸和手术前后上颚裂隙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患儿采用颌腭托矫治器(PNAM)进行正畸诊治,然后行唇裂的修补术。使用模型对患儿进行测量,对比记录两组患儿入院时和手术两个月后上颚裂隙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经过治疗较入院时唇部的外形有显著改善,腭部裂隙的程度明显减小,坍陷鼻翼穹隆的高度得到明显恢复(P0.05)。结论使用PNAM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唇部的外形,使腭部的裂隙大幅减小,提升坍陷鼻翼穹隆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隙植骨术联合正畸治疗的方法和牙移动特点.方法:1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8~12岁(平均10岁),裂隙旁存在未萌出的尖牙或侧切牙,采取自体髂骨骨质植入裂隙处,术后3个月,进行正畸治疗,排齐整平牙列,牵引裂隙旁的尖牙或侧切牙萌出并进入植骨区.植骨术前、术后以及正畸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观察比较.结果:植骨后3个月以及正畸主动矫治结束后,植入骨无明显吸收,被牵引未萌牙纳入牙弓,牙髓活力正常,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良好,达到个性化的理想咬合.结论:牙槽突裂隙植骨术和正畸治疗术是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蒋榕林  李军  沈宁  董皓 《广西医学》2012,34(3):303-305
目的 探讨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早期手术修复的方法.方法 3~6月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35例,同期施行唇裂修复术加牙槽嵴裂、硬腭部前端裂隙修复术;18~24月龄时二期采用兰氏法修复腭裂.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术后牙槽突裂完全封闭,硬腭裂逐渐缩窄.腭裂术后2年语音效果优16例,良15例,差4例.结论 婴幼儿完全性唇腭裂同期施行唇裂修复加牙槽嵴裂、硬腭部前端裂隙修复术可行,并为后期采用兰氏手术修复腭裂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正畸治疗完全性唇腭裂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调查分析42例完全性唇腭裂错颌畸形患者,给予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部分配合活动矫治器,通过拍片对比治疗前后矫正效果。结果42例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后,前牙扭转以及舌倾情况均明显改善,牙列整齐牙弓形态良好,植骨成功率为85.7%(36/42),单侧唇腭裂鼻外形恢复优良率为76.7%,双侧唇腭裂鼻外形恢复优良率为75.0%。结论临床采用正畸治疗完全性唇腭裂错颌畸形患者,矫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矫治牙槽突植骨术后唇腭裂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选32例牙槽突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患者前期采用前牵引矫治器或(和)扩弓矫治器,后期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软、硬组织及咬合关系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SNA、SNB、ANB、UI-SN、LI-MP、UI-LI、FCA、NLA、NA-PA、S-Ptm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矫治牙槽突植骨术后唇腭裂效果效果,可明显改善面容及咬合功能,临床意义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吕斌  张维  杨颖 《海南医学》2009,20(4):116-117
目的探讨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价值,以提高胎儿唇腭裂的产前检出率。方法采用B超及彩超对25600名孕20周以上妇女常规进行胎儿口鼻结构的探测。结果共发现唇腭裂畸形胎儿27例,漏诊不完全性唇裂2例,漏诊不完全性腭裂2例。检出率85.2%。结论胎儿唇弓回声中断是胎儿唇裂的主要征象,上唇结节回声消失,鼻小柱向健侧移位,患侧鼻翼内陷是唇腭裂的常见声像图表现,单纯腭裂及唇裂合并腭裂时声像图难以直接显示腭裂。完全性腭裂多伴发牙槽突裂及完全性唇裂,透过牙槽突裂可探测到腭裂。对于无唇裂或不完全性唇裂胎儿,其牙槽突常完整,超声无法探测上腭,不能显示腭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辅助上下颌扩弓矫治对学龄期安氏Ⅱ类1分类(AngleⅡ1)错颌畸形患儿硬组织、软组织、牙弓变化、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学龄期AngleⅡ1患儿,按矫治方法不同分为扩弓矫治组(n=37)和肌功能联合矫治组(n=37)。扩弓矫治组仅进行上下颌扩弓矫治,肌功能联合矫治组在扩弓矫治组基础上采用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进行辅助矫正治疗。对比两组矫治前后硬组织[鼻根点-上下齿的槽座点构成角(ANB)、鼻根点-下齿的槽座点-蝶鞍的中心构成角(SNB)、鼻根点-上齿的槽座点-蝶鞍的中心构成角(SNA)、覆颌(OJ)、覆盖(OB)、下颌平面-下中切牙的长轴相交上内角(LI-MP),鼻根点-下牙的槽座点-上中切牙的切缘角间距(LI-NB),鼻根点-上牙的槽座点-上中切牙的切缘角间距(UI-NA)]、软组织[H角-下唇的突点至审美平面的间距(LL-E)、下唇的突点至H角的间距(LL-H)、鼻下点至H线的间距(Sn-H)]、牙弓变化(下颌6-6宽度、下颌5-5宽度、下颌4-4宽度、上颌6-6宽度、上颌5-5宽度、上颌4-4宽度)、口腔功能评估量表评分。结果矫治6个月后,肌功能联合矫治组ANB、SNA、OJ、OB、UI-NA、H角、LL-E、Sn-H均低于扩弓矫治组,SNB、LI-MP、LI-NB、LL-H、下颌6-6宽度、下颌5-5宽度、下颌4-4宽度、上颌6-6宽度、上颌5-5宽度、上颌4-4宽度均高于扩弓矫治组(P<0.05);矫治6个月后,肌功能联合矫治组固定性、舒适度、咀嚼功、美观度评分均高于扩弓矫治组(P<0.05)。结论学龄期AngleⅡ1患儿在上下颌扩弓矫治基础上,采用肌功能训练、肌功能矫治器进行辅助矫治可进一步改善患儿软组织、硬组织侧貌及牙弓情况,提升患儿的口腔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7-69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矫治在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患者60例,60例患者均接受口腔正畸矫治。比较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患者矫治前后的临床效果、SNB角度、SNA角度、ANB角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患者矫治后的安氏分类Ⅰ类48例(80.00%)、SNB角度(82.50±2.00)°、SNA角度(78.00±1.80)°、ANB角度(2.50±1.60)°和生活质量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后对患者进行口腔正畸矫治可使其牙齿角度得到改善,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牙槽突裂植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峰  陈启新 《河北医学》2003,9(9):849-851
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发病率约 1.82%,许多患者还同时伴有牙槽突裂。目前 ,对于唇腭裂的治疗已由单纯性关闭唇腭裂裂隙发展到序列治疗 ,明显地提高了唇腭裂的治疗效果。随着对唇腭裂先天畸形病生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由牙槽嵴畸形所引起的诸多问题逐渐得到重视 ,使牙槽嵴畸形的重建成为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达到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及上颌骨的稳定性、矫正鼻底塌陷、关闭口鼻漏 ,并为正畸、正颌打下基础。早在 2 0世纪初期的欧洲 ,Eiselosberg(190 1)、Lexer(190 8)和Drachter(1914)等就开展了对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的…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7):538-540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非减数矫治对上唇软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和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非减数矫治。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上唇软组织的12项指标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在上唇各点相对于X、Y轴的线距上,治疗后A'-X和UL-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垂直方向上的显著增长。在软组织角度与软组织线距的测量上,治疗后软组织面凸角、鼻唇角、上唇倾角和上唇突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唇前突和面部侧貌协调性显著改善。结论运用快速扩弓扩大牙弓宽度是不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唇腭裂患者牙槽突植骨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预防唇腭裂的发生提供临床资料.方法:抽取2002~2005年收治的唇腭裂患者中80例合并牙槽突裂的患者经牙槽突植骨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共计植骨部位140个;所有患者在植骨术前1~2年均采用方丝弓或细丝弓等固定矫治器进行过正畸治疗[1];植骨手术以尖牙的萌出情况为标准,将患者分为尖牙萌出组和尖牙未萌出组;植骨术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咬合片拍摄,术后临床跟踪调查时间2~6年;以Bergland标准对植骨部位牙槽骨的高度进行评价[2],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通过对植骨术后患者长期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植骨术时间的选择对植骨成功的几率有很大影响,在尖牙萌出前进行植骨手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在尖牙萌出后进行植骨手术的成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影响唇腭裂发生率的因素有很多,同时在进行唇腭裂并牙槽突裂修复治疗中,对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进行植骨手术时,植骨时间的选择是影响牙槽突植骨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的发育畸形,其发病率国内外略有差别,常常与鼻软骨畸形、牙槽突裂等并发,因而不是单一的缺陷,故在治疗中应将唇、鼻、腭及相关的牙槽突、牙及牙列、颌骨等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复合体来看待,在处理上应对上述各个部位的畸形采取综合性的全面治疗措施,唇腭裂由于方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mageJ软件在牙槽突裂术前骨缺损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单侧牙槽突裂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在术前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取患者上颌骨影像数据并导入Im-ageJ软件,在该软件中测量并获得牙槽突裂隙体积。在术中通过注射器测量植入牙槽突裂隙中的松质骨骨量,从而获取牙槽突裂的真实体积,并与术前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术前ImageJ测量的体积为2.46±0.52ml,术中实际测量的体积为2.47±0.48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geJ是一种简单、易用且可靠的软件,可用于牙槽突裂隙术前测量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