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做MSCT横断面检查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扫描参数为:120kV,100mAs,0.75mm准直器宽度,螺距为1,重建层厚1mm,高分辨骨算法重建。对感兴趣耳以0.1mm重建间距、FOV=50mm进行重叠放大重建,将图像传至工作站以VRT对感兴趣耳进行三维重建。结果MSCT横断面图像显示,电极在耳蜗内呈断续点状高密度影,并见少许金属伪影。VRT图像显示,电极在耳蜗内呈螺旋状走行,与耳蜗走行一致。21例植入Combi40 标准型电极患者VRT可清晰分辨每个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2例植入Combi40 压缩电极的患者VRT图像上只能分辨插入耳蜗前段的4~5个电极,其他插入电极相互之间难以区分。VRT显示电极数目的准确率约为87%(20/23)。结论MSCT结合VRT重建可清晰、直观、准确地显示电极在耳蜗内的形态和位置,并能准确显示大部分病例植入电极数目,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观察植入电极直观而较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欧阳建龙 《当代医学》2013,(35):108-10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的方法。方法对5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患者术后进行CT扫描,并采用平均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技术以及多层面重建的容积再现3种方法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的术后电极位置及形态等。结果使用3种方法构建的三维重建图能够直观的显示出电极形态及在患者耳蜗内的植入深度,并可以较为清晰的分辨出患者耳蜗内的电极数目。结论CT三维重建的方法可以直观的显示出患者植入电极的具体形态、位置和数目,是观察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情况最为有效的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术后电极的开启及调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DR与MSCT在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DR和MSCT检查。DR采用改良Stenver位拍片,MS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15例中,DR仅有3例可大致判断电极位于耳蜗内,1例位于耳蜗外,其余11例均无法判断是否位于耳蜗内。MSCT显示1例电极远端未进入耳蜗内,1例电极误置进入颈动脉管内,1例电极在耳蜗底圈内明显扭曲、返折。12例电极在耳蜗内走行正常。结论 DR对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有限,而MSCT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进行总结,为避免损伤面神经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5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前用128排螺旋CT 0.6mm薄层扫描患者颞骨,然后行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重建,模拟经面神经隐窝施行的手术路径,在CT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与外耳道后壁、面隐窝底与面神经管的距离,并对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无面瘫、外耳道后壁及鼓膜损伤发生,共发生术后一过性眩晕6例,头皮血肿3例,发热(>38℃)3例,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对安全,但也有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规范操作标准,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处理,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经面神经隐窝径路的重要解剖学标志在128排螺旋CT扫描时可得到清晰显示,面神经管与周围组织的测量结果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可提供重要参数,有极佳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46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影像检查及相关的声学检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R内听道像及耳镜检查.结果 43例DR内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全部植入且沿耳蜗螺旋自然弯曲,无滑脱、扭曲,术中、术后的声学检测正常;2例DR內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未植入完全,术中检测声阻抗正常,术后恰当刺激神经反应遥测可引出;1例患者内耳先天发育畸形Mickel型,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耳蜗内电极位置过深,部分自鼓阶滑脱,部分在底圈与中间圈移行处扭曲,且电极不工作,声学检测不能引出,需行再植入术,其他5例CT显示耳蜗内电极连续,形态、走行无异常.结论 DR内听道像廉价、直观监测蜗内电极位置、形态,应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检查;CT可以提供确切的异位信息及内耳、中耳畸形的情况,两者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和康复训练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及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0.35T永磁磁共振系统对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行常规头颅MRI及内耳3D-FIESTA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组为二维或三维图像;使用东芝Aquilion16螺旋CT从外耳道下壁至颞骨岩部上缘行螺旋扫描,层厚1mm,层距1mm,螺距15,采用骨算法,双耳同时以0.5mm密集重建.结果:59例患儿共118耳均能良好地显示内耳及内听道的形态结构.59例患儿中内耳发育畸形3例,内听道狭窄3例,蜗神经缺如1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7例,脑白质病变7例.结论:磁共振及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对手术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的评估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临床选择最合适的植入耳,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别采取不同的影像学方法、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植入情况,以及内耳精细结构可能造成的损伤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103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者,术后应用X线数字减影摄片、颞骨高分辨率CT、以及锥体束CT(CBCT)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重建技术,对于电极植入耳蜗内达到的位置、植入电极的数量、植入角度和深度以及对耳蜗内细微结构可能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结果 有关植入电极在耳蜗内位置的显示,不同检测方法的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DR检查比较简便,观察耳蜗植入位置比较直观,但是对于细节显示不足,螺旋CT能清晰显示植入电极的位置以及耳蜗的精细结构,但是对于单个电极显示欠清晰。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后,CBCT可以精确显示植入电极的形态和植入位置,但是尚不能清楚反映耳蜗内在微细结构。结论 CBCT对于耳蜗植入电极的显示很清晰,操作相对简单,可以作为人工耳蜗术后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耳蜗植入中平片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观察电子耳蜗植入后的形态,位置和深度,选择一种合适的影像技术。方法:将多通道模拟人工耳蜗电极,由耳科医生植入8个尸头的15个耳蜗内,分别拍摄经眶前后位,侧位,耳蜗位X线片,并做颞骨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6位病人植入相同规格的人工耳蜗电极,并拍摄耳蜗位X线片。结果:所有正侧位X线片均能显示耳蜗内植入的电极,但不能显示其在耳蜗内的确切位置,HRCT图像只能显示部分电极,却无法区别单个电极的形态,耳蜗位X线片不仅可见螺旋形排列的电极走向,而且能辨证前庭和后半规管的形态,并可以此为标记划出参考线,以帮助计算耳蜗内电极的深度。4例标本5例病人有效电极全部进入耳蜗内,其余植 电极数在120-20之间,将由耳蜗位X线片算得与手术中数得电极数进行比较,平均符合率达97.46%,6例完全一致,准确率28.57%(6/21例),结论:耳蜗位X线片可充分满足耳蜗植入术后检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对婴幼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婴幼儿SNHL患者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MS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感兴趣内耳用容积再现技术(VRT)进行重建。结果63例语前聋组患者中42例(84耳)双侧内耳MSCT表现无明显异常;21例(42耳)显示内耳骨迷路畸形(其中29耳多种畸形共存):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型1例(2耳),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I型(Mondini畸形)4例(8耳),前庭-外半规管畸形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3例(26耳);内耳道畸形3例(3耳);外耳道未发育1例(1耳);其中37耳MSCT横断面图像和MPR, VRT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畸形的部位和程度,5耳Mondini型畸形患者 VRT图像较MSCT横断面图像更能清晰的显示畸形部位;7例(12耳)分泌性中耳炎。11例语后聋组中显示8例(16耳)内耳结构基本正常,3例(6耳)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例(6耳)分泌性中耳炎。结论MSCT结合MPR及VRT可更加准确的对内耳骨迷路畸形的程度和部位做出诊断,是对婴幼儿SNHL病因诊断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行人工耳蜗植入术25例,男16例,女9例,1-36岁,其中语前聋24例,语后聋1例,语前聋中经CT和MRI证实Mondini畸形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耳蜗部分骨化1例。术前行听力学检查,短声ABR阈值均>100d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引出,经乳突后鼓室径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24型K、M型人工耳蜗(澳大利亚产)11例,24contour型14例,术后1月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结果:25例均一次植入成功,2例术中脑脊液涌出,包括Mondini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各1例,3例术后出现轻微眩晕,5d后消失,出院前行X线耳蜗电极定位,电极均在耳蜗内,开机调试后患者均能听到声音。结论:为保证植入手术的成功,除手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外,术中正确处理相关情况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阴影显示(SSD)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技术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64例经X线平片检查证实骨折和可疑骨折的患者全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横断位薄层扫描,再经MPR,SSD,VRT重建观察。结果  64例骨折患者经多层螺旋CT MPR、SSD和VRT技术可清晰显示四肢骨关节不同程度的骨折,骨折线的走形,碎骨片大小,移位情况。结论  MSCT MPR,SSD及VRT对四肢骨关节骨折及可疑的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准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详细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我院及外院X线、CT常规轴位平扫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后行MSCT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分析MS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漏诊率、误诊率,对比各重建技术的确诊率及影像特点。结果 50例患者经MSCT扫描及后处理47例显示骨折,其中脊柱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髋关节骨折7例,眼眶骨折7例,肋骨骨折6例,跟骨骨折5例,排除骨折3例,阳性率达94.00%;以病理结果为准,MSCT对隐匿性骨折的漏诊率为6.00%,误诊率为2.00%;MPR、MIP、VRT、SSD、CPR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依次为94.00%、52.08%、84.78%、81.63%、100.00%,以CPR确诊率最高;MSCT可清晰显示X线未显示的骨折,局部塌陷、骨折线、隐匿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其中MIP层次感强,VRT立体感好,CPR图像整体感强。结论 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尤其是三维重建中CPR、VRT、SSD层次及立体感强,对可疑隐匿性骨折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SCT扫描踝关节损伤患者4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对踝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在40例踝关节骨折中,外踝骨折16例,内踝骨折4例,内外踝骨折8例,距骨骨折2例,复杂三踝骨折10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 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踝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踝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表面遮盖(SSD)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骨盆及髋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MSCT行骨盆及髋关节损伤42例扫描,重建层厚为1.25mm,间隔1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SSD重建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2例骨盆及髋关节损伤患者MPR及SSD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位置、范围及骨碎片移位情况,SSD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SSD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髋关节骨折及脱位的全部细节,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的内耳畸形的影像及手术特点,从而更好地为人工耳蜗植入提供临床指导。   方法  调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筛查并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内耳畸形患儿的颞骨高分辨率CT资料,根据Sennaroglu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依次为Michel畸形、耳蜗未发育、共同腔畸形、耳蜗发育不良(Ⅰ型、Ⅱ型、Ⅲ型)、不完全分隔Ⅰ型(IP-Ⅰ)、Ⅱ型(IP-Ⅱ)、Ⅲ型(IP-Ⅲ)、前庭及半规管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内听道狭窄等,并记录人工耳蜗植入径路、电极类型及并发症,分别分析各类畸形的影像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   结果  255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66例(125耳)内耳畸形患者,其中,IP-Ⅱ型占内耳畸形的30.30%(20例/66例),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占19.70%(13例/66例),其他类型比例较低。共55例(57耳)内耳畸形患儿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双侧植入2例。所有畸形病例均鼓阶开窗或圆窗植入电极。耳蜗发育不良(Ⅱ型、Ⅲ型)、IP-Ⅰ和IP-Ⅲ型选择短的直电极,IP-Ⅱ型、前庭导水管扩大、内听道扩大者选择标准电极。1例IP-Ⅱ患者术后CT提示植入前庭,二次手术植入耳蜗。“井喷”发生率为29.82% (17耳/57耳)。无脑脊液耳漏、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结论  内耳畸形中IP-Ⅱ和大前庭导水管(LVA)两型占主导,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井喷”发生率高,高分辨率CT与MRI互补,可清晰、全面地显示内耳结构,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Zhao XT  Han DM  Li YX  Kong Y  Zheng J  Chen XQ  Liu B  Liu S  Mo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03-105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1997-2001年共实施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术180例,其中伴有双侧内耳畸形患者25例。就其不同原因所致内耳畸形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特点及术后开机调试特点与耳蜗形态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进行了比较。结果:(1)所有内耳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都有听觉;(2)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术中容易出现“镫井喷“,其中Mondini畸形术中出现“镫井喷“的现象比其他畸形多见;(3)植入电极大部分完成插入蜗内,少数遗留蜗外电极;(4)术后无面瘫、脑脊液瘘等并发症;(5)术后开机调试发现部分数值比正常形态耳蜗植入偏高,但听阈无明显区别。(6)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听力及言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伴有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深度感音性聋可以行人工耳蜗植入,植入效果与耳蜗发育正常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