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体外研究烘干过程中酶对亳菊总黄酮成分的影响,为亳菊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模拟亳菊烘干过程,采用β-D-葡萄糖苷酶酶解亳菊总黄酮,以金合欢素、芹菜素、木犀草素3种黄酮苷元含量为指标,分析酶解反应对3种黄酮苷元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酶解反应后,亳菊总黄酮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结论 β-D葡萄糖苷酶可酶解亳菊中黄酮类成分,使其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亳菊总黄酮是烘干过程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半边莲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半边莲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稀醇进行提取,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各种光谱、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香叶木素(3)、白杨黄酮(4)、橙皮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7)、蒙花苷(8)、香叶木苷(9).结论 所分离得到的9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半边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菊花的炒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木犀草素、芹菜素、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菊花炒制工艺。[结果]菊花的最佳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30℃,炒制时间8 min。[结论]优选的菊花炒制工艺稳定可行,所得的工艺参数为菊花炒制工艺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八大品种菊花中不同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绿原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及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品种的菊花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绿原酸含量以济菊和祁菊最高,川菊最低;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以济菊最高,而毫菊最低;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含量以济菊最高,而最低为贡菊、毫菊和怀菊。结论 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均高者才是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快速分析鉴别薄荷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薄荷黄酮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甲醇(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为质谱离子源,同时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获得不同化合物的多级质谱数据。结果根据高分辨质谱结果和MS/MS碎片信息,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共鉴定推断出1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4个黄酮苷:芹菜素-7-O-芸香糖、香叶木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蒙花苷;6个黄酮苷元:5,6-二羟基-7,8,3',4'-四甲氧基黄酮、栀子黄素B、5,6-二羟基-7,8,4'-三甲氧基黄酮、刺槐素、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香叶木素;1个黄酮醇苷:芦丁;1个二氢黄酮苷:橙皮苷。结论 LCMS-IT-TOF能快速有效地分析薄荷黄酮部位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四种药用菊花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菊花中的木犀草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种药用菊花中的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木犀草苷,具有较强的专属性鉴别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木犀草苷在40.72~243.2 μg(r=0.999 1)内线性关系良好,木犀草苷平均回收率为98.41%(RSD=2.54%).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TLC、HPLC色谱法对菊花饮片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同时对其水分、浸出物等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菊花饮片的外观、水分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影响不同,烘干的菊花饮片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硫熏的菊花饮片最低,硫磺熏蒸菊花饮片含水量明显升高.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菊花饮片质量影响不同,烘干法炮制加工的菊花饮片的质量较好,硫熏后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北刘寄奴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Ⅰ)、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Ⅱ)、芹菜素(Ⅲ)、木犀草素(Ⅳ)、芹菜苷(Ⅴ)、木犀草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Ⅴ和Ⅵ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墨旱莲药材中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蒙花苷、木犀草素、蟛蜞菊内酯和芹菜素6种化学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340 nm,柱温为25℃。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蒙花苷、木犀草素、蟛蜞菊内酯和芹菜素获良好分离,分别在5.5~21.1、6.3~50.3、17.9~71.4、3.8~37.8、4.9~39.4、0.7~5.3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92%、98.44%、98.85%、100.91%、98.76%、101.94%。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可行,可用于墨旱莲多种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半枝莲提取物经肠道菌转化前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CYP1A1酶抑制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TRAP-MS)技术检测半枝莲提取液在肠道菌中温孵0、0.5、1、2、4、6、12、24 h后主要活性成分的经时变化过程;通过CYP1A1酶活性分析实验研究半枝莲提取液经肠道菌转化不同时间点后对CYP1A1酶抑制作用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半枝莲中主要黄酮类成分,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及其苷对CYP1A1酶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子对接验证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CYP1A1之间的结合情况。   结果   半枝莲提取液经过肠道菌转化后,野黄芩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酮苷类成分野黄芩苷、木犀草苷、汉黄芩苷含量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而二萜类成分半枝莲碱A、半枝莲碱B、半枝莲碱X含量无明显变化;半枝莲提取液经肠道菌温孵2、4、6 h后对CYP1A1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而12 h后这种增强作用逐渐减弱;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CYP1A1蛋白对接后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6.33、-6.61、-7.09 kcal/mol,配体与CYP1A1中Phe224形成的π-π堆积作用为主要相互作用。   结论   半枝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抑制CYP1A1酶活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可能与半枝莲的清热解毒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亳州产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内在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亳州地区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为药用菊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挥发油含量为检测指标,对同一栽培环境下的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4种药用菊花栽培品种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以杭白菊最高,亳菊最低;总挥发油含量以杭白菊最高,小白菊最低,亳菊挥发油颜色为蓝色.结论 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亳菊挥发油颜色与其他3种不同,即品种与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密蒙花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密蒙花中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x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57:43);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结果 蒙花苷、未犀革素、芹菜素分别在0.098~1.23μg(r=O.999 8),0.014 8~0.185μg(r-0.999 7)和0.012 6~0.158μ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测8个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中.蒙花苷、未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O.68%~1.41%,0.018%~0.078%和0.049%~0.107%.结论 本法简便可行,可用于密蒙花中3种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8个产地中密蒙花以四川简阳的药材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定性分析乌蔹莓化学成分并对其主要成分建立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PeakView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等信息,并结合对照品和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采用UPLC法对4个主要成分(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从乌蔹莓中共推断并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及其苷类6个,香豆素类3个,萜类及三萜类7个,脂肪酸酯类7个,其他类8个。3批乌蔹莓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范围分别为0.061%~0.15%、0.077%~0.14%、0.011%~0.028%、0.020%~0.062%。结论 该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乌蔹莓中的化学成分,建立的定量方法为乌蔹莓质量控制及制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紫珠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药用紫珠属植物中主要含有苯乙醇苷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该文章系统总结了药用紫珠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连翘酯苷B,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芹菜素,槲皮素,verbascoside,金石蚕苷等可作为药用紫珠属植物的主要Q-Marker,为紫珠属植物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半枝莲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依据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半枝莲中共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圣草酚、野黄芩素、三裂鼠尾草素、黄芩苷、芹菜素、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木犀草素、4',5-二羟基-3',5',6,7-四甲氧基黄酮、柚皮素、7-羟基-5,8,2'-三甲氧基黄烷酮、大波斯菊苷。结论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均为黄酮苷元和苷类化合物,可为半枝莲的黄酮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野菊花中蒙花苷与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控制入药野菊花的质量.方法 采用Welchrom C18(4.6 mm×250 mm,5μm),甲醇-水-醋酸(52:46:2)流动相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4 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 安徽、山东产的野菊花两种黄酮苷含量较高,约为其他产地的2倍.结论 不同产地野菊花中蒙花苷和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入药时应选择黄酮苷类含量较高的野菊花.  相似文献   

17.
芫花叶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的干燥叶。为了扩大芫花及芫花根的药用植物资源,河南中医学院冀春茹教授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研究,从中发现了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绿原酸类化合物及木脂素类成分,并发现其水溶性部位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而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并对心肌缺氧有保护作用,还能降低麻醉猫的血压,抑制麻醉猫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清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升高,静脉注射以后还可产生短暂但明显的降压作用。该部位除含有已分离得到的绿原酸类化合物及其他糖类、无机成分等小分子化合物外,可能含有较多的黄酮苷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活性成分和为开发新的药用部位提供科学依据,本实验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了芫花叶中芫花叶苷、木犀草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蓬子菜资源丰富,在很多国家有药用基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蒽醌类,活性化合物香叶木苷具有改善微循环、止血、保肝等药理作用。简述蓬子菜及其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蓬子菜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其活性部位作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尤其应重点关注其量多的活性成分香叶木苷。  相似文献   

19.
蓬子菜资源丰富,在很多国家有药用基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蒽醌类,活性化合物香叶木苷具有改善微循环、止血、保肝等药理作用.简述蓬子菜及其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蓬子菜有良好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其活性部位作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尤其应重点关注其量多的活性成分香叶木苷.  相似文献   

20.
从中药浮萍的正品紫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黄酮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egenin-7-O-glucoside)和水犀草素-7-O-葡萄苷(leuteolin-7-O-glucoside),它们是紫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