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特色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有人类就有疾病,由此产生了医与药、病与方。朴素的医药知识经哲学的概括上升为医学理论,便有了医学。翻阅中外医学发展史,东西方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均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古希腊哲学发达,因此成为欧洲古老医学发生的土壤;同样,东方哲学也培育了中医学。中医学产生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其思想观念无不打上中国古代文化的深深烙印。中医学既是世界医学的分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理念构建起来的关于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规律的科学体系。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医学,虽然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人,但由于世界观及方法论的不同,形成了不可通约的理论体系,这种不可通约性,归根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世界其他医学均被西医学同化的今天,中医学不仅保留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还以其良好的临床疗效独树一帜,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说明中医学术尽管难以被西医学理解和解释,但确有其合理存在的价值和优势。早在20世纪初,恽铁樵就指出:“西方科学不是学术唯一途径,东方医术自有其立脚点。”这个立脚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医学生命力之所在,离开它,中医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无论“研究中医”还是“中医研究”都不能脱离开中医传统文化这一中医学存在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的学科分类进入中国之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发生背景的中医学表现出一定的“历史传统”,可以说兼具“医学”与“史学”特征。西方的学科分类被引入后,中医学归属于医学,属科学范畴,而中医史学则归属于历史学范畴。自此,在学科化背景下,中医学开始日益突显其医学色彩,而原有的“历史传统”开始被剥离。但是,由于中医学至今尚没有完成西方意义上的学科化,仍需要对其历史进行回顾研究以促进其学科化。这种为中医学科化服务的中医史学研究,往往因为过于强调研究的现实性,而突显着医学色彩。此外,在中医学科化的进程中,具有“历史传统”的中医学术变迁模式并没有彻底消亡。在学科分类的背景下,因其“历史传统”的史学特征,往往被归属于中医史学。但其本身又具有“医学”特征,这也使得中医史学在一定程度上突显着医学色彩。鉴于中医学的特殊性,在进行中医史学研究时应注意在史学和医学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孝”在中医学中不仅是一种伦理原则,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孝伦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对中医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它是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内在动力,“尊生贵体”的源泉体悟,“医乃仁术”的逻辑根据,实践创新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有阻碍作用,它是中国医学与哲学未分化的文化因素,阻碍中医解剖学发展的伦理因素,造成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发展不平衡的思想根源,作为“医乃仁术”的根基存在着厚此薄彼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旅英中国医学史家马伯英教授新版《中国医学文化史》上下卷174万字,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11月印行出版。上卷为“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的中医学”,共22章,系统阐述中医学从远古至今文而化之并走向科学化的过程、成就和问题;下卷为“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与医学跨文化传通”,共16章,主要叙述中国医学传海外、海外医学传中国的历史,跨文化传通过程和结果的特点、困难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不仅只是智力意义上的科学,而且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变化。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入手,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崇古尊经的价值取向、重神经形的方法论特征、得意忘象的思维意境及医为仁术的伦理追求。同时,对其历史及现实价值给予简略的评述。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揭示,对于正确地认识和发展中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叙事医学实践对中国生命哲学和传统中医智慧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出发点,论述中国叙事医学实践中的文本细读能力与传统中医智慧中的“四诊”、叙事调节与传统中医中的“心身哲学”、叙事智慧与中国生命哲学中的“道生”之间的传承呼应关系,并通过分析当代医者实践叙事智慧的故事,阐明中国叙事医学体系是在对中国传统生命智慧和中医文化中的精华元素的汲取,融合西方叙事医学理念构建起来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新模式,并倡导中国学者积极构建“叙事中医学”学科,将成果不断译介到国外,创设良好的中医叙事生态。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指导下不断进行的医疗实践活动所总结形成的,其依靠“道”的思想不断发展,以“道”作为立学之本,以疗效证明其存在的科学性,通过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医学为国民健康与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对中医学的立学之本及其科学性进行讨论,同时对道的思想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医学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两者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可以找到中医学渗透的痕迹.中医学丰富了中国文学创作内容,中国文学又使中医学得到广泛的传播.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学修养极高的文人雅士,其医学功底亦相当深厚,四大名著作家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等都精通医学,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可领略大量的中医药知识.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现实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伦理实践与临床实习相脱节等问题的基础上,以临床实习考评为依托,从确立医学伦理实践目标、充实医学伦理实践评价内容、优化医学伦理实践评价方式、丰富医学伦理实践评价主体和加强落实管理等几方面探讨融合医学伦理的临床实习考评模式的构建,促进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一、中医学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一)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经数千年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学科。中医学发源并成熟于中国人文地理背景之中,是中华民族灿烂优秀文化遣产之一,曾对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国外先后掀起了“针灸热”、“中药热”、“气功热”、“中医热”,中医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的青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现象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西方社会和中国传统的公正观演进历程,以及它们对制度伦理的渗透。西方制度伦理是“以恶抑恶”为规则的体系,利用恶去抑制恶,其目的是“以恶增善”。中国制度伦理是“以善抑恶”为规则体系,它把道德教化放在首位,用道德来代替制度。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及公正观,导致制定的体制和规则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很多伦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与传统伦理观念的滞后有关 ,传统伦理思想应该开放 ,以指导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应吸取其精华 ,以便制定伦理规范和相应的法规 ,真正使医学领域的高新技术造福人类。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发展的伦理问题 ,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课题。医学是没有国界的 ,医学发展要在文化多元化的基础上 ,寻求某种程度的道德共识 ,而不能强求从一种单一地域性文化出发。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道德价值是整个文化的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财富 ,是医学伦理…  相似文献   

13.
检索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绘制国内外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知识图谱,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研究的热点演进、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国经历了医德教育向医学人文的发展演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医学道德”“医学教育”“实践教学”“医学人文”“教学改革”等主题,国外则聚焦在“医学教育”“临床伦理”“临终关怀”“卫生保健”“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科技伦理”“器官移植”“课程建设”“卫生政策”等主题。通过对比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及热点演进,为改善中国医学伦理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医学伦理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视角追踪分析了中国医学伦理生长发展的文化大氛围。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形无形之中的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影响着医学伦理观念。不同医德行为背后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不同的价值观念源自于不同的文化影响,作者的思考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中国传统的医学伦理渗透着中国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仁义礼让的价值取向奠定了“仁爱救人”的行医宗旨,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造就了认真严谨的行医品质,情理合一的情感方式形成了宽和温雅的行医态度,由于传统的文化土壤缺乏全面催发医学进步的氮磷钾,因而传统医学伦理不可避免地有它自身的缺陷。封建的纲常名教是传统医学伦理的坚硬内核,牵强附会,猜测推理的思维方式压制着医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依据文化具有的教化、凝聚、变革等功能,医德教育要深入到理性的深层本质,从文化教育入手,着眼于思想建设,庶几提高医德水平,促进医学伦理的自我更新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程亮 《医学争鸣》2015,(2):54-57,62
由于当代中国两种医学体系并存的现实和医学伦理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医学伦理文化构建应是当代中国医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当前中国医学伦理文化构建面临着市场经济、现代化、体系碰撞和制度扭曲四大挑战,存在公共精神缺失、人本精神缺失和伦理规范缺失三大问题。因此当代中国医学伦理文化构建的重点有三:即重构医学伦理文化的制度基础;继承发扬优秀医学伦理文化传统和儒家人本主义精神;以"义利"观的重构作为核心主题,逐步重建医学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6.
李虹 《医学教育》1996,(5):39-41
医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且受到各种社会文化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中医学正是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二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某些封建的落后的观点在今天又成为阻碍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予以剖析、扬弃、就成为中医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秋安 《中医学报》2016,(7):995-997
整体思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是中医学整体观的理论源泉,中医学整体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中医学在悠久的医学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观也做出了更加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古代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支配地位,决定了整个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观特色。医学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先哲们运用哲学上的整体观念,使医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从而在根本上确立了中医学的整体观。直觉思维是建立在整体观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中医学中,对人体、对生命的把握,靠的是整个身心的体验和悟解。传统文化、整体观念、直觉思维构成了中医学不可脱离的文化背景,离开这个背景就难以理解和掌握中医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心为生之本探讨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是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结合当前西医学认识的有机结合,亦是对中医学“标本论治”的进一步发挥,对于控制、治疗高血压及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本文从现代临床对血压定义的认识出发,结合心主血、主神的理论认识,分别从高血压形成的基本条件、影响因素、损伤脏器等方面进行论述,重点阐述心为生之本对于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及其作为基础治疗法则的必要性,并从心神、血液、心气、血脉等方面提出相应治疗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阴阳五行与人体体质等多个维度标本兼治,因势达变,更加有效地解决高血压“居高不下”“难以速效”的实际问题。对于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与“治病求本”具有重要意义,亦是对中医学与西医学理论认识的有机结合,对于中医学衷中参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理论体系的不同,根本上源于其社会文化的差异,但在其表象上则表现为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从中医、西医哲学思维差异;“天人合一”整体观是中医学优势所在;传统自然观及其思维方式的不同等方面阐述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