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栓子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栓子监测(MES)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微栓子监测109例神经内科患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4例(试验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同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记录微栓子监测阳性及阴性患者的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1)试验组中3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4.7%,对照组45例25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占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0例微栓子阳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40例,占66.7%;49例微栓子阴性病例数中具有颈动脉斑块者18例,占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比较中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监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栓子随血液流动堵塞直径较小的动脉所导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能动态监测动脉血流中的栓子,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流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检查。该文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微栓子发生的关系,分析微栓子发生率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监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干预后微栓子的发生率,预测复发可能性,并综述近年来微栓子监测在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预防中取得的新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梁娜  冯华  王付发 《广西医学》2010,32(12):1504-150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95例经CT、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及90例无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体检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结果 95例脑梗死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8例,检出率为82.1%;对照组90例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6例,检出率为62.2%,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无及斑块的类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的微栓子情况,微栓子对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对72例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检测,分别于首诊及6个月后行经颅动脉多普勒(TCD)微栓子(MES)监测,并随访.结果 首检72例,23例MES阳性,半年内随诊,3例出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49例MES阴性,2例出现脑血管事件.复检67例,22例MES阳性,半年内随诊,2例出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49例MES阴性,2例出现脑血管事件.结论 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硬化者存在微栓子脱落;微栓子脱落与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硬化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95例TIA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39例)和斑块组(56例),后者再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24例)和稳定斑块亚组(32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仪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比较各组间微栓子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脑动脉微栓子阳性率在颈动脉斑块组(44.6%)高于无斑块组(1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稳定斑块亚组(66.7%)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2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阳性率高,不稳定斑块更易脱落形成微栓子。针对微栓子的治疗可能是预防或减少TIA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动脉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95例TIA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39例)和斑块组(56例),后者再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24例)和稳定斑块亚组(32例);对所有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仪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比较各组间微栓子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脑动脉微栓子阳性率在颈动脉斑块组(44.6%)高于无斑块组(1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稳定斑块亚组(66.7%)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2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脑血流中微栓子阳性率高,不稳定斑块更易脱落形成微栓子.针对微栓子的治疗可能是预防或减少TIA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MES监测阳性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88例MES监测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微栓子阳性与心房颤动、高血脂、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改良TOAST分型显示,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栓塞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比例明显高于微栓子阴性脑梗死患者。结论房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微栓子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发生或易再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卫康玲  刘春利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24-1526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动脉声像图,对异常声像图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例所占比例为77.3%(119例)。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9.2%、34.8%。结论:颈动脉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彩超技术可准确检出颈动脉疾病,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4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确诊患者,全部行颅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观察140例患者检测结果。结果:阳性57例,占40.71%,阴性39例,占27.85%;57例阳性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小板计数、高蛋白与39例阴性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栓子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影响因素,对其正确检测是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前提保障,有助于此病症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以太康县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组,其中脑梗死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及其性质(斑块类型)。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出动脉硬化斑块50例,135个(左侧72个,右侧63个)。结论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两者关系密切,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最多,以不稳定型斑块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微栓子(MES)形成是否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浓度有相关性.方法 对被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患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患者120例,再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MES,将其划分为MES阳性组63例与MES阴性组57例,测定2组MMP-9血清浓度,明确其是否与MES阳性有相关性.结果 MES阳性组MMP-9血清浓度明显高于MES阴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3,P<0.05).结论 MMP-9血清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MES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经颅多普勒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微栓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微栓子的发生率及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德国EMETC 4 0 4 0型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仪 ,用soundtrack 2 .4版本的软件对 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 3 0min ,监测前常规行颈动脉B超检查。结果  6例发现了微栓子 (占 9.83 % ) ,其中 3例为心脏机械瓣膜修复术后患者 ( 1例合并脑栓塞 ,另 2例神经功能正常 ) ,另 3例为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占 5 8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 5 .17% )。 3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 1例微栓子阳性。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 ,仅于患侧MCA处监测到微栓子 ,而在心脏人工瓣膜修复术后患者中 ,双侧MCA均可监测到微栓子。结论 非心源性脑梗死急性期微栓子阳性率低 ,可能与颅外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64例作研究对象,参考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成斑块组(n=34)、无斑块组(n=30),并将斑块组分成稳定性斑块组(n=16)和不稳定性斑块组(n=18),对上述患者实施脑血流微栓子检测,对比其微栓子阳性率。结果①斑块组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是44.12%,高于无斑块组的6.67%(P0.01);②不稳定性斑块组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是37.50%,高于稳定性斑块组的5.56%(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不稳定性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微栓子阳性率更高,应将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的改变特点.方法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检查在弥散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分析该组患者在双源CT血管造影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等,并与45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1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96个,其中最好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干,分别占52.0%及20.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分别占52.0%(102/196)和27.0%(53/196);中到重度血管狭窄约占54例患者中的86.3%.与对照组比较,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其动脉狭窄常为中到重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1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和性状及血生化检查,包括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浆肌酐、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度(PAG)。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内动脉粥样斑块77.5%与对照组2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高血压、糖尿病更易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高血压、糖尿病在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影响动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王薇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2):123-124
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占脑卒中病因的75%~85%。CAS可致颈动脉管腔狭窄,不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是脑栓塞主要的栓子来源之一。超声造影检查(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可提高颈动脉斑块的显示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灌注情况,为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下颈部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研究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总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而言,颈动脉超声检查能有效、快速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斑块类型、分布作出鉴别,是脑血管疾病优良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长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旭慧  李兆民  倪霞 《当代医学》2009,15(6):122-122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动脉硬化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2例。治疗组予辛伐他汀10mg/d,连用12个月,对照组血脂高者予饮食调整,基础治疗相同。结果12个月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及患侧大脑中动脉(MCV)微栓子脱落频率、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辛伐他汀能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及其形成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分为脑梗塞组,TIA组)及6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对其行血压、血糖、血脂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的部位、数目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大部分危险因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位于颈总动脉处粥样斑块最多(80.6%);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4.0%),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5.4%)。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两组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态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26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以超声检测颈动脉。分型:硬斑、软斑、混合斑。结果204例病人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且斑块以低回声软斑为主,所以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可分型,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