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壳聚糖-谷胱甘肽(CG)与吡诺克辛钠(PRN)共插层于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中,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CG-PRN-LDH)滴眼液,并对其在家兔角膜前的滞留行为进行考察。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AlPRN-LDH、Zn-Al-PRN-LDH和共插层的CG-PRN-LDH纳米复合物。通过X-RD、FTIR、TEM、激光粒度仪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比较了3种纳米复合物和PRN在人工泪液中的释放行为,考察了PRN-LDH、CG-PRN-LDH纳米复合物滴眼液和市售滴眼液在家兔角膜前的滞留行为。PRN-LDH、CG-PRN-LDH纳米复合物滴眼液的AUC0-t分别为市售滴眼液的3.72和7.59倍,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市售滴眼液的2.18和2.60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物CG-PRN-LDH能显著延长PRN在角膜前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纳米复合物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采用共沉淀法将双氯芬酸钠插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层间。通过激光粒度仪、XRD、IR、TEM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桨法考察了复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特征。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了DS和DS-LDH的抗炎活性。结果: DS阴离子可取代层间的酸根离子形成DS-LDH纳米复合物,具有一定缓释特性。Zn-Al-NO3-LDH具有近中性pH,更适合作为眼用制剂的药物载体。DS与LDH形成纳米复合物后,不影响其抗炎活性。结论: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用作为阴离子药物的缓释载体,成功制备的新型的双氯芬酸钠-无机纳米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磁性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磁性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为:Mg/Al比为1:3,pH为11.5,搅拌速度为400 r/min.结论 共沉淀法制备磁性Mg-Al层状氢氧化物工艺条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所制备的磁性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可用于分离领域.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PVC/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表面PMMA的接枝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纳米CaCO3增韧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在纳米CaCO3颗粒表面PMMA包覆层厚度为2n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达到极大值.对比于未处理纳米CaCO3和钛酸酯偶联剂处理纳米CaCO3,PMMA接枝改性纳米CaCO3增韧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较大幅度提高.SEM显示,经过PMMA接枝改性后的碳酸钙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新型药物载体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在眼部给药系统的应用,采用LDH纳米片为载体,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稳定剂,吡诺克辛钠(PRN)为模型药物,制备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PRN-LDHs插层纳米粒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对LDH纳米片、CMC-LDH纳米片复合物及两种载药-LDH纳米复合物理化性质进行研究。通过体外稳定性、体外释放、家兔泪液滞留实验比较了两种载药-LDH纳米复合物的差异。结果显示,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相对稳定,而PRN-LDHs插层纳米粒稳定性较差,二者12 h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70.44%和44.21%。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滴眼液的AUC0-6 h和MRT分别为市售滴眼液的4.18和1.79倍,而PRN-LDHs插层纳米粒复合物滴眼液眼部滞留结果差异较大。CMC-PRN-LDH纳米片复合物滴眼液对眼部无刺激性。上述结果表明,LDH纳米片可作为眼部给药载体,能显著提高药物在角膜前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SA@CuS-PEG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功能及其对舌癌的抗肿瘤效应的作用。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Zeta电位分析及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分析BSA@CuS-PEG纳米复合物的表征,利用近红外II区激发光(1064 nm)探究其光热性能,同时采用CCK-8实验评估该纳米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学实验分析细胞周期分布水平。最后,构建单侧皮下荷瘤模型探究BSA@CuS-PEG纳米复合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BSA@CuS-PEG纳米复合物,在0.5 W/cm2功率的近红外光照射下其变化温度值(ΔT)约为30 ℃,具有优良的光热性能。CCK8实验表明:单纯BSA@CuS-PEG对肿瘤细胞无明显毒性;而相比于纯材料组,BSA@CuS-PEG联合近红外光照射对Cal27及SCC9舌癌细胞具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P<0.001)。同时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相比于纯材料组,BSA@CuS-PEG联合近红外光照射使Cal27及SCC9舌癌细胞更多被阻滞于G2/M期(P<0.001)。小鼠单侧皮下荷瘤模型表明:相比于生理盐水联合近红外光照射处理组,BSA@CuS-PEG联合近红外光照射发挥显著的体内抗肿瘤作用(P<0.001)。结论 BSA@CuS-PEG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效应,体内外抗肿瘤效应,为舌癌原发灶无创早期诊断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一种潜在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将炭黑经过氧化和羟甲基化反应得到改性炭黑(MCB),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基体,用溶剂浇铸法制备了MCB-有机紫外吸收剂(UA)-SBS复合物,研究了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能以及MCB与UA之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纯SBS膜的紫外吸收区域只有200~300 nm,而同时加入MCB与UA的SBS复合物,其紫外吸收区域发生了红移。产生红移的原因是MCB与UA之间形成了氢键从而导致协同效应,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证实了氢键的存在。此外,当加入UA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一种Mn2+掺杂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用于检测体外T1-T2双模磁共振成像和光热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微乳液法,以二氯化锰、氯化亚铁和铁氰化钾为原料制备Mn2+掺杂普鲁士蓝纳米颗粒;观察纳米颗粒的体外T1-T2双模磁共振成像性能;考察808 nm 激光照射后纳米颗粒的升温效果;通过CCK-8法和AM/PI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体外光热治疗效果。结果 成功制备了Mn2+掺杂普鲁士蓝纳米颗粒,粒径为39.46±0.42 nm,电位为-25.9±1.2 mV,粒径均匀,分散性好;808 nm激光照射10 min 后,纳米颗粒分散系可以升温至 90 ℃。由 7T 磁共振测得的数据拟合获得 r1 值为 0.68(mmol/L)-1s-1,r2 值为 3.65(mmol/L)-1s-1,具有良好的T1-T2双模磁共振成像效果;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可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5);CCK-8 法和AM/PI活死细胞染色法的结果均显示纳米颗粒对HepG2细胞具有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结论 成功制备了粒径均一的Mn2+掺杂普鲁士蓝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的T1-T2双模磁共振成像效果和体外光热治疗效果良好,且无明显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碘酸钠对海藻酸钠进行氧化处理,制备了具有二醛结构的氧化海藻酸钠(DASA),并通过物理共混法加入到天然乳胶(NR)中,制备了NR/DASA复合膜。DASA中的醛基与NR中的蛋白质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大幅降低了NR/DASA复合膜蛋白质溢出量。当DASA氧化度为0.17 mmol/g,添加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0%时,NR/DASA复合膜蛋白质溢出量由1 420 μg/g降至42 μg/g,说明DASA可将蛋白质有效固定在NR膜内部,从而充分发挥蛋白质对NR的促硫化和防老化等作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NR/DASA复合膜经硫化处理后拉伸强度提升了28.9%,加速老化后,拉伸强度降低量仅有2.7 MPa。此外,改性后NR膜的表面平整度、耐溶剂性能和耐热降解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膜为支撑底膜,聚乙烯醇(PVA)为渗透汽化(PV)层,全氟磺酸树脂(PFSA)为催化层,催化层中填充纳米二氧化硅,制备了催化与分离双功能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该双功能膜的一系列表面性能:亲水性、对乙酸乙酯塔顶粗酯的分离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与分离双功能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其渗透通量可达175 g/(m2·h),相对应的分离选择性为144;相比于空白实验,双功能膜可明显提高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转化率,缩短达到平衡转化率的时间,其平衡转化率达6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步交换反应及扩散-聚合的方法,使聚丙烯酸丁酯被嵌入到改性层状结构的白泥层间,得到白泥-聚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物的微米粒子;然后将聚氯乙烯与白泥-聚丙烯酸丁酯进行熔融共混,制得具有一一特性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泥-聚丙烯酸酯含量为5.0wt%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聚氯乙烯与高含量的白泥-聚丙烯酸丁酯(分别为25.0wt%和50.0wt%)形成的复合材料,在聚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前,储能模量出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简单的快速加热回流本体氮化碳制备了缺陷较少的g-C3N4纳米棒;然后采用缓慢水解法在g-C3N4纳米棒表面负载掺杂镍的TiO2前驱体,经热处理制得g-C3N4纳米棒/TiO2/Ni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最后以TiO2中的Ni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生长CNTs,制备g-C3N4纳米棒/TiO2/Ni/CNT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TG、TEM、FT-IR、UV-Vi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样品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g-C3N4纳米棒/TiO2/Ni/CNT纳米复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别为87%和68%,光催化活性较g-C3N4/TiO2/NiO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制备了透明高折光率的环氧-二氧化锆(Epoxy-ZrO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电镜证实ZrO2粒子成功地在环氧基体中原位合成并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研究表明:Epoxy-ZrO2纳米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呈现了良好的透明性,且在633 nm处的折光率显著提高,由纯环氧的1.51提升到1.73。  相似文献   

14.
在钠基蒙脱土(MMT)悬浮液中,采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两种单体进行原位插层共聚,得到高吸水性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引发剂和交联剂对材料吸水率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蒙脱土片层001面的层问距随mMMT/mM的减小而增大,当mMMT/mM≤1/3时,复合材料中的蒙脱土已完全剥离。DSC测试表明,在蒙脱土含量较低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MMT含量的升高逐渐提高。吸水速率和保水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吸收去离子水能力达610g/gR,吸收盐水(wNaCl=0.009)能力达89g/gR。蒙脱土片层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的初期吸水速率和加压下的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氮化,偶合,还原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7个氯代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在烷基化反应中使用了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合成的紫外线吸收剂经红外,核磁共振,质谱等确证了结构。测定吸收波长发现引入氯原子使其摩尔消光系数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6.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防晒剂载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两类载体系统的紫外保护效果,其中一类载体为传统的O/W乳液,另一类为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方法:采用激光粒度仪(LD)、UV扫描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检测手段对载体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无论是否载药,SLN载体系统紫外吸收能力都较O/W乳液高得多,尤其是由硬脂酸和三棕榈酸甘油酯两种脂质材料制备的SLN的紫外吸收能力是乳液的两倍。DSC和XRD分析证实具有较高结晶度的脂质材料制备的SLN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结论:决定纳米载体紫外吸收能力的是脂质材料的结晶度,而不是载体与脂质材料熔融焓相比得来的相对结晶度。  相似文献   

17.
借助DSC、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考察不同聚合度PVC及其改性后的力学性能,确定高聚合度PVC(HPVC)为较好的热塑性弹性体基体,并认为同动脉硫化法制造HPVC/CPE热塑性弹性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3种丙烯酸酯聚合物/蒙脱土复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表征了这3种复合物的结构和形貌。用这3种复合物改性天然乳胶后发现:相比纯聚合物改性薄膜,聚合物/蒙脱土复合物改性薄膜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变形性能、变形回复性能更好,同时硬度更小,其中含有最长酯侧链的复合物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最优。全反射红外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酯侧链长度的增加能改善蒙脱土在橡胶相中的分散程度,提高复合物与天然乳胶之间的相容性。热重分析测试表明随着酯侧链长度的增加,其合成的复合物改性薄膜的耐热稳定性能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槲皮素磷脂固体分散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制槲皮素磷脂固体分散体。方法 :应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比例的槲皮素磷脂固体分散体 ,研究其紫外、红外吸收光谱及在水和氯仿中的溶解性。结果 :与槲皮素及其物理混合物相比 ,槲皮素磷脂固体分散体的紫外、红外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变化 ,在水和氯仿中的溶解性显著增大。结论 :槲皮素磷脂固体分散体可增大槲皮素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有利于生物膜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