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异地治疗伤员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伤员异地进行心理治疗干预方法。方法对37位来自汶川大地震的伤员在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心理干预,分别使用了支持性治疗技术、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催眠治疗技术、团体辅导治疗技术和药物疗法,对震区躯体创伤患者进行分阶段的心理干预。采用SQR量表对震后伤员以自身为对照进行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对比,寻找最优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大部分伤员病情与情绪稳定, SQR量表前后结果显示,对震后伤员进行的异地心理干预治疗基本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本研究为震后紧急心理干预提供了实例,总结了震后异地心理干预的经验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创伤患者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在地震伤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伤员进行心理评估.评价创伤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临床常用自评量表(SCL-90、SDS、SAS、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他评量表(自行建立由护士实施的创伤患者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和精神科诊断工具(CCMD-3),对21名地震伤员实施心理评估及精神或心理疾病诊断,分析各类评估量表的回收率.结果 本组21名伤员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但均未呈现明显精神异常状态.SCL-90、SDS、SAS三者合一施测有效回收率低下,仅为9.5%;自行建立由护士实施的创伤患者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及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自评量表施测的有效回收率均达100%.结论 在对地震伤员进行早期心理评估时,由护士执行的他评量表及条目较少的非精神科自评问卷更易为伤员接受,可信且有效.精神科诊断标准缺乏用于地震受伤伤员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5·12"汶川地震伤员进行心理评估.评价创伤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临床常用自评量表(SCL-90、SDS、SAS、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自评量表)、他评量表(自行建立由护士实施的创伤患者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和精神科诊断工具(CCMD-3),对21名地震伤员实施心理评估及精神或心理疾病诊断,分析各类评估量表的回收率.结果 本组21名伤员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但均未呈现明显精神异常状态.SCL-90、SDS、SAS三者合一施测有效回收率低下,仅为9.5%;自行建立由护士实施的创伤患者早期心理反应他评量表及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自评量表施测的有效回收率均达100%.结论 在对地震伤员进行早期心理评估时,由护士执行的他评量表及条目较少的非精神科自评问卷更易为伤员接受,可信且有效.精神科诊断标准缺乏用于地震受伤伤员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震伤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方法由心理援助队员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干预,采用的具体心理干预方法包括一般性心理治疗技术与特殊心理干预技术,护理为外科常规护理。结果住院期间,患者伤情恢复良好,情绪平稳,患者及家属对心理援助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100%;患者出院1年后电话追踪,约93%的伤员生活工作状态良好。结论心理护理对地震伤后多处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全面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在重大灾害所致伤员的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玉树地震后的伤残患儿进行综合性危机干预,保持患儿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参照汶川地震中使用的一些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方法,结合青海地区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地震中伤残程度、藏族宗教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组成由家长、藏族翻译志愿者、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对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7分的118例玉树地震后伤残患儿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干预前、后使用(SRQ-20)评定,并作相关分析。结果:采取综合性干预方法,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对降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以及保持患儿今后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对玉树地震伤残小儿住院患者严重的心理创伤应用综合性危机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军武  冉崇福  檀臻伟 《西部医学》2011,23(3):517-517,520
目的探讨玉树地震中后送至我院的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评价方法和干预措施。方法第一时间成立以神经内科精神专业医生为骨干包括志愿者和护士的心理干预小组,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准确评估伤员的心理问题,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治疗,适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并及时改进。结果 35例伤员中的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经过早期积极心理干预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疗效显著。结论玉树地震后送伤员早期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比率较高,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地震伤员中应用取得的良好价值。方法根据SRQ、SCL-90评定结果、应激反应程度,对113例地震伤员分别进行个体化和集体化心理干预。结果 111例地震伤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得到正确疏导,顺利康复,2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也能得到正确处理。结论地震伤员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早评估、早干预能避免早期心理疾病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116名四川地震伤员心理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了解某地区军地医院收治的汶川地震伤员在救治过程中的心理学情况。方法:通过查阅伤员的病例以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和病情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来反映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辅助自制的调查表格以调查伤员在救助过程中的心理学变化情况。结果:地震伤员在救助初期焦虑等症状较明显,救助后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恢复。结论:汶川地震对伤员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及时进行伤员的心理干预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谭燕红 《广州医药》2011,42(1):69-71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地震伤员不良心理状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22例地震伤员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根据不良心理状态程度,对22例地震伤员分别进行规范化的心理干预.结果 经心理干预治疗后,伤员的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程度亦明显降低(P<0...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地震伤员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使医护人员在救治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制订相应的护理策略,以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对来杭州的四川地震伤员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5.12"地震后四川来杭州伤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了解地震1月内杭州市收治的四川地震伤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评定工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①四川来杭州伤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3.33%,主要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易惊吓以及睡眠、食欲差等。②四川来杭州伤员心理问题严重组与心理问题较轻组在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上有统计学差异。③心理干预前后其SCL-90、SRQ分值均明显下降。结论:四川地震伤员心理问题严重;灾害后有效心理干预明显降低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地震伤员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瑜秀  宋小萍 《西部医学》2009,21(10):1827-1828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干预依者一般资料表,在患者知情同意原则下,对80例地震伤员进行调查。结果地震伤员的抑郁发生率为42.5%,患者的家庭受损状况、性格、经济状况、生活自理程度、支持系统是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地震伤员抑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3.
心理危机干预对地震灾难受害者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危机干预对四川汶川地震灾难受害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应激反应问卷对从四川转移到武汉地震伤员和陪护家属39人进行心理危机前的评估:心理危机干预1月后对地震伤员和陪护家属再进行应激反应的评估。结果:四川地震伤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01);陪护家属在心理危机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系统心理危机干预对四川地震灾难受害者是有效的,能预防和减少PTSD发生。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来穗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受灾群众心理应激状况的研究,探讨躯体损伤对大地震幸存者心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受灾群众身心,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 地震1周后米穗的受灾群众55人(其中有躯体损伤的27人,无躯体损伤的28人),通过晤谈以及PCL-C、SRQ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此次大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PCL-C≥50分占43.63%,SRQ≥7分占78.18%,PCL-C≥50并SRQ≥7分占41.82%).有躯体损伤者的PCL-C、SRQ量表分值较高(PCL-C总分为49.780±14.503,SRQ总分为12.110±4.619),但与无躯体损伤者的得分(PCL-C总分为44.46±13.206,SRQ总分为10.460±5.000)差异不明显(P>0.05).伤员的"回避症状"及"激怂症状"分值较高,其中"努力回避地震的相关活动或场所"及"感觉和周围的人隔离开来了"两个方面存有躯体损伤者和无躯体损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34,0.018).结论 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其中伤员应激症状更趋于回避与激惹.因此在积极治疗躯体损伤的同时,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减缓灾难所致的心理创伤,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地震灾区中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焦虑性情绪障碍状况,为寻找IBS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使用IBS的罗马II诊断标准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对地震灾区和非地震灾区,极重灾区和一般灾区的6所高完中3403名中小学生同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焦虑性情绪障碍状况调查。结果①校正后罗马II诊断标准IBS的患病率是23.1%,男女患病率和年级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地震灾区IBS学生和非IBS学生的发病率与地震发生时情形(如是否目睹房屋倒塌、是否被房屋掩埋、是否看到遗体或残肢、是否受伤、是否因受伤导致伤疤或残疾、是否看到他人受伤或遇难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层作Man-WhitneyTest秩和检验,地震灾区患IBS的学生中有失眠和静坐不能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地震灾区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量表)5个领域的分值比较中,地震灾区的IBS学生的焦虑性情绪障碍倾向发生率高于非IBS学生,也高于非地震灾区患IBS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发现地震灾区患IBS的学生,焦虑性情绪障碍倾向发生率高于非IBS学生和非地震灾区患IBS的学生,虽与地震发生时各种情形的刺激无直接关系,但它们诱发中学生的焦虑性情绪障碍是肯定的,说明焦虑等精神因素对IBS的致病是一个累积结果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地震对幸存伤员所造成的身心伤害以及早期康复对伤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伤员损伤部位进行分类,并对每一位伤员制定明确的康复计划。采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制定的肢体残疾康复评定标准和SEQ心理评估量表,在康复治疗开始前后进行测评。根据评定结果,分析伤员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康复方案。结果:治疗后地震骨折伤员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心理状态显著改善。32例地震骨折伤员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积分由1.63分提高到8.49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由4.28分提高到9.24分,3例脑损伤伤员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经治疗后均可达到满分。48例地震伤员心理评分由7.75分降低到3.53分。结论: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且心理支持贯穿始终,对促进骨折愈合、提高地震伤员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震伤员PTSD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灾后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相关症状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关于PTSD的诊断标准,在地震后40 d对伤员PTSD症状进行评定.结果:地震后40 d PTSD症状的检出率为51.4%,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OR=2.364)、地震中被掩埋(OR=2.171)、目睹有人在地震中受伤(OR=0.338).结论:此次地震后PTSD症状的检出率相当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1月内脱离/未脱离震区的亲历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什邡地区235人(现场组, 称A组)、转入湘雅二医院住院的伤病员44人(伤病员组, 称B组)及家属36人(家属组, 称C组)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等进行心理评估。结果:(1)灾后1月内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35.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6.27,P<0.001);A组、B组和C组PTS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9.15%, 31.82%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h=5.243,P<0.05);在PTSD筛查阳性者的3组人群中,A组在“麻木/回避”和“过度唤起”症状得分上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2)A组和B组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3)性别、居住地和是否脱离震区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震后1月内对亲历者的心理影响较大,PTSD症状群、焦虑与抑郁症状是其主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女性群体,应予更多关注。早期脱离震区环境、扩大和强化支持系统是其保护性因素。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亲历者的心理承受力,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