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资料 4例患儿中男女各2例,年龄在2岁~13岁。4例均有鼻衄,全身皮肤粘膜及双下肢瘀点、瘀斑,2例有牙龈出血;4例均为皮肤粘膜苍白,自感乏力;血尿2例,均有桕油便。实验室检查 4例ITP入院时血小板分别为30×10~9/L,15×10~9/L,11×10~9/L 16×10~9/L,出血时间均在5′~5′30″,24小时血块收缩均为不佳。骨髓报告3例均巨核细胞正常,1例巨核细胞发育障碍,并且血小板少见;网织红细胞在0.8~2.5%之间;血色素在9.5~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误诊7例均系住院病人,持续高热,治疗无效情况下经血培养,肥达式反应阳性而确诊.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26岁.主要临床表现:7例均有畏寒发热,体温持续在38.4~39.7℃ 之间,伴咳嗽痰多2例,心前区疼痛及上腹部疼痛1例,恶心呕吐腹泄3例,黑便1例.实验室检查:WBC>10×10~9/L3例;WBC<4×10~9/L1例.大便常规镜检:WBC RBC(?)2例,OB( )1例,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1989年以来,我科应用先锋必治疗小儿重症肺炎6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均为住院病例,并经确诊为重症肺炎。68例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8天~5岁,≤6个月10例,7~12个月28例,1~3岁21例,4~5岁9例。发热体温在37.5~38℃ 7例,38~39℃ 25例,40℃以上12例。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周发绀或/和胸部三凹征46例。肺部均有湿性罗音,细小、密集,部分病例有干鸣音,13例有哮喘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8×10~9~10×10~9/L 6例,10×10~9~15×10~9/L 24例,15×10~9~20×10~9/L27例,20×10~9/L 11例,以中性粒细胞为主(82%~94%)。咽拭子培养及痰液培养检查26例,其中培养出致病菌或/和条件致病菌1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化脓性链球菌1例,肺炎链球菌的5例,大肠杆菌2例,肺炎克雷白氏杆菌4例,B型流感杆菌2例。  相似文献   

4.
<正>我院1990年5月~1993年7月应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86年杭州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2.一般资料:急性型18例,慢性型2例,男14例,女6例,男:女为2.3:1,年龄2个月~13岁,其中2个月~3岁13例占多数,病程1天~4年余。所有病例均有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伴有鼻衄7例,齿龈出血5例。2例慢性型经过强的松治疗,皮肤粘膜反复瘀点、瘀斑,时伴鼻衄。血小板始终在(30~5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 7例,(25~50)×10~9/L10例,~90×10~9/L 3例。  相似文献   

5.
1995~2002年,我院采用静注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联合雄激素(康力龙),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球蛋白治疗组12例患者年龄7~13岁,男8例,女4例,初治者8例。康力龙+中药治疗1.5~6年者4例,外周血WBC1.6~2.5×10~9/L,ANC(0.5~0.9)×10~9/L6例,2.6~3.5×10~9/L(ANC(1.0~1.4)×10~9/L)6例,30~50×10~9/L7例,60~85g/L2例,BPC(5~30)×10~9/L7例,30~50×10~9/L5例。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重度减低者3例,增生减低7例,增生活跃2例。巨核细胞0个/片5例,1个/片4例。4个/片2例,7个/片1例,其中1例BPC5×10~9/L出现脑出血(面积7cm×8cm)。对照组12例,其年龄、  相似文献   

6.
<正>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婴幼儿高发。典型川崎病不难诊断,但近年来不典型川崎病增加,极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我院近年来有9例误诊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患儿,男6例,女3例;年龄10个月~4岁5例。5岁2例,7岁2例,从发热至确诊时间为6~15 d。临床表现:9例均有发热,7例有口唇潮红、结膜充血(非化脓性);6例出现皮疹;4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杨梅舌;5例出现手足硬肿、指趾端膜状脱皮;2例肛周发红且伴有糠皮样脱屑;1例恢复期手指大片样脱皮;6例胸片示肺炎改变。血常规wBC在(12~17.1)×10~9/L之间,分类以淋巴细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31例均为住院病人,多为感冒后发病,均有乏力、疲劳、头晕等症状,多次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总数少于4.0×109/L,中性粒细胞数目少于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数目(0.5~1.0)×109/L6例,(1.1~1.5)×109/L16例,(1.6~2.0)×109/L9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3个月~63岁.1岁以内7例,2~10岁11例,10~20岁4例,20岁以上9例.发病2天以内就诊3例,3天至1周就诊25例,1周以上就诊3例.伴随发热症状14例,伴随咳嗽、喘等呼吸道症状11例,伴随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7例,伴头晕者2例,伴惊厥者1例.  相似文献   

8.
一、临床资料男3例,女5例,2~3岁4例,4~6岁4例。8例均有发热、恶心、呕吐。2例呕吐明显呈喷射状,头痛5例,精神萎5例,哭闹烦躁3例。4例颈强(±),脑膜刺激症不典型,病理反射(±)。血常规:白细胞<10.0×10~9/L2例,>10.0×10~9/L6例。脑电图及脑地形图:6例广泛轻度异常。脑脊液:白细胞(0—6)×10~6/L,蛋白(30-100)mg/L,生化检查均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1989年夏秋季,在我院门诊发现手足口病16例,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0.5~1岁9例,~2岁5例,~4岁1例,~6岁1例;男10例,女6例。16例患儿中均有发热,最高可达39℃,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白细胞计数:3~5×10~9/L 6例,~10×10~9/L 4例,~13×10~9/L4例;白细胞分类:N0.5~0.7 13例,~0.81例,L0.2~0.3 14例。2例未查血象。皮疹情况:皮疹最多见于口腔有15例,余依次为手14例,足13例,臀部3例,腕、小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幼儿急疹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 116例幼儿急疹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均有发热,热程3-5d,热退疹出,可伴随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大部分患儿的血常规均表现为白细胞总数降低,平均为(5.35±2.32)×10~9/L;所有患儿均有粒细胞数降低,其中40例(38.3%)为粒细胞减少(1.5×10~9/L),76例(61.7%)为粒细胞缺乏(0.5×10~9/L),最低者为0.09×10~9/L;所有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结论 2岁以下婴幼儿发热时,若无明显其他伴随症状,要考虑到幼儿急疹可能,积极和患儿家长沟通,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64岁。因全身多处进行性骨痛2~+月、畏寒、发热半月于1991年3月5日入院。体格检查:贫血貌,被动体位,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胸椎5、6压痛,肝脾未扪及,双肾无叩痛,双下肢不肿。化验检查:Hb 76g/L,Pit 65×10~9/L,WBC7.6×10~9/L,小便常规。蛋白++++,管型7~9/低倍。尿本周氏蛋白(+),血沉120mm/小时,血尿酸65.5mmol/L,BUN15.38mmol/L,Cr 335.9mmol/L,血钙2.58mmol/L,IgG 6.16g/L,IgA 0.18g/L,IgM 0.01g/L,蛋白电泳、肝功均正常。胸片:左下肺炎,左6肋右5肋后支陈旧性骨折。X光照片:胸、腰椎部分椎体有虫蚀样改变,头  相似文献   

12.
患者姜某,男,67岁,以“间断性发热一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8℃,上午发热,下午热退,发热前亦无明显寒战。在院外按风湿热治疗一周无效。体检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Hb120g/L,RBC3.43×10~(12)/L、WBC5.6×10~9/L、N:0.88L:0.12。  相似文献   

13.
SARS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现就我院收治的SARS病例诊治谈几点体会。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3年4月23日~5月20日,我院收治SARS病人34例,均为其他医院确诊转入。男23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38岁。病人均有发热,体温38~41℃,均咳嗽。血白细胞2.30×10~9/L~7.93×10~9/L,淋巴细胞0.102~0.180,中性粒细胞0.790~0.820,血小板91×10~9/L~125×10~9/L,胸部X片见斑片状阴影。  相似文献   

14.
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年龄为8~61岁,其中25~40岁9例。以右上腹持续疼痛10例、畏寒发热7例为主。11例病人体检均有右上腹压痛,双合诊阳性9例。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 10例。B超检查:肝右叶脓肿10例、左叶脓肿1例。脓腔  相似文献   

15.
<正>例1男,35岁,健康体检,检查血常规:血小板26×10~9/L,结果异常,标本无凝集,5 min后重新混匀复查61×10~9/L,5 min后再次复查结果 89×10~9/L,5 min后第4次复查结果136×10~9/L,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后结果 131×10~9/L,后又找到患者重新抽血复查血小板,结果 138×10~9/L。例2女,25岁,妊娠终止术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88×  相似文献   

16.
阿米巴肝脓肿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虽为常见,但误诊率较高。现对我院1978~1987年10年间治疗的60例阿米巴肝脓肿进行分析。诊断标准:1、发热,肝区痛、局部叩击痛;2、肝肿犬;3、超声检查肝区有液平段;4、肝穿刺抽出巧克力样脓液,或/和脓液中查到阿米巴滋养体或穿刺失败灭滴灵试验治疗疗效确切,或手术证实为阿米巴肝脓肿。60例阿米巴肝脓疡中,男39例,女21例,发病年龄10~75岁,青壮年为多;有慢性腹泻病史者42例,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肝肿大,肝区痛44例,出汗39例,胸痛、咳嗽4例,伴胸水者2例。45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以上,9例5×10~9/L~10×10~9/L,6例5×10~9/L 以下,谷丙转氨酶增高者7例,无一例出现黄疸;肝局部叩痛者43例。入院初诊为阿米巴肝脓肿者32例,28例分别拟诊为发热原因待查、败血症、疟疾、肝炎、肝癌等。反  相似文献   

17.
本组5例为男性老年人,均因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而予导尿后引起尿路感染者,均以寒战、发热入院,而且寒战、发热呈阵发性,伴精神萎靡、乏力.查:血WBC(18.2~260)×10~9/L,尿WBC满视野,血、尿培养大肠杆菌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检测乳腺癌易患基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37例为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37例为良性乳腺疾病组,健康体检者37例为正常组,均行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检测乳腺癌易患基因。结果乳腺癌组乳腺癌易患基因1、乳腺癌易患基因1/β_2微球蛋白分别为(1.13±0.51)×10~5拷贝/L、(0.37±0.12),均低于正常组[(3.09±1.38)×10~5拷贝/L、(0.95±0.36)]和良性乳腺疾病组[(2.87±1.40)×10~5拷贝/L、(0.93±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乳腺癌易患基因人表皮因子受体2(Her2)、细胞角蛋白5/6(CK5/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别为(6.75±2.98)×10~9拷贝/L、(25.84±11.43)×10~8拷贝/L、(43.54±18.26)×10~7拷贝/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3.65±1.40)×10~9拷贝/L、(2.69±0.54)×10~8拷贝/L、(2.18±0.90)×10~7拷贝/L]和良性乳腺疾病组[(3.80±1.31)×10~9拷贝/L、(2.76±0.68)×10~8拷贝/L、(2.27±1.04)×10~7拷贝/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β_2微球蛋白低于正常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行Her2检测时,PCR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检测均可用于乳腺癌易患基因的诊断,其中PCR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 41岁病案号149458 患者左下腹间歇性隐痛4个月,不放散。2个月来伴发热,夜间明显,1~2d后自退。Hb降至5.0~7.0g/dl,近10d左下腹绞痛,大便隔日1次、干燥,除1次大便有新鲜血外,无腹泻、粘液及红色便。1987年10月4日入院。入院后T37.3~41℃。贫血貌,除左下腹触痛外,余(—)。化验:Hb8.6g/dl,RBC3.21×10~(12)/L,WBC5×10~9/L,Pt121×10~9/L;大便常规:黑褐软便,镜检(—),潜血(—);结肠镜检查:降结肠脾曲肠腔呈环形  相似文献   

20.
男患,39岁。1周前突然出现左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左肩部放散,伴有牙龈出血、口苦、乏力,无畏寒发热及呕血、便血史。其父50岁死于“肝硬化”。查体:全身皮肤红润,以面颈部为著,巩膜无黄染,肝肋下2cm,质中,脾肋下5cm,质中,有压痛。化验:RBC 7.2×10~(12)/L,Hb 224 g/L,WBC 19.5×10~9/L,BPC 325×10~9/L,红细胞压积60%,AKP17U,肝功正常,骨髓象增生活跃。B超检查脾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