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肠瘘病人肠外营养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肠瘘患者肠外营养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一旦确诊肠瘘既要注意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又要加强局部引流、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病人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0例病人瘘口自行愈合,1例结肠瘘经营养改善后行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及时有效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使大部分肠瘘病人获得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2.
黄鹏  黄寨 《微创医学》2006,25(2):194-19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12例Ⅱ级SAP患者除SAP的常规治疗外,将整个营养支持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1)稳定循环及内环境;(2)全静脉营养(TPN);(3)静脉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并逐步向完全肠内营养过渡;(4)完全肠内营养(TEN).结果12例中死亡2例.结论采用阶梯性营养支持在SAP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黄鹏  黄寨 《医学文选》2006,25(2):194-19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12例Ⅱ级SAP患者除SAP的常规治疗外,将整个营养支持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1)稳定循环及内环境;(2)全静脉营养(TPN);(3)静脉营养(PN)联合早期肠内营养(EEN),并遗步向完全肠内营养过渡;(4)完全肠内营养(TEN)。结果 12例中死亡2例。结论 采用阶梯性营养支持在SAP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9例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持续冲洗引流,当肠瘘发生在肠道功能未恢复时,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当瘘口控制、无腹腔感染、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肠内营养,同时结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并加强腹腔双套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监护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39例肠瘘患者有效控制感染、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抗病能力、体质量增加、瘘口愈合,痊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同时并发肝脓肿经多次住院反复治疗瘘口愈合,1例小肠系膜扭转.结论 对胃肠道疾病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肠内外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肠内外营养与生长抑素在胃癌术后联合应用及护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秀  李华 《广东医学》2006,27(10):1586-1587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相结合在胃癌术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与护理特点。方法胃癌术后患者55例.应用肠内外营养支持与生长抑素相结合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并严密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结果55例患者术后2~3d恢复肛门排气,仅1例患者发生肠瘘,无一例死亡.全部患者伤口甲级愈合,住院16d。结论肠内外营养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于胃癌术,能在短期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有效地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处理则是营养计划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2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报告22例I级重症胰腺炎的阶梯性营养支持方法,除了SAP的常规治疗,将整个营养支持过程归纳为4个阶段:(1)稳定内环境;(2)全静脉营养(TPN);(3)静脉营养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并逐步向完全肠内营养过渡;(4)完全肠内营养(TEN)。结果:22例中死亡4例。结论;采用阶梯性营养支持在SAP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60例,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肠外营养组在入院12 h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组在入院12 h内给予全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患者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营养支持第3天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营养支持第1天(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3天,也都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营养支持第3天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营养支持第1天,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1天(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与营养支持第3天和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支持7 d内腹泻、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反流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经过调查,肠内营养组伤后3个月与6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1.7%和5.0%,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0.0%和16.7%,肠内营养组的远期病死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能能改善机体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其总体远期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远端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营养支持经验,以提高十二指肠残端漏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实施胃远端及全胃切除术后所发生的1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其中胃良性疾病3例;胃癌9例)病人的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于术后早期行十二指肠造口及腹腔引流术,采用持续胃肠减压,先给予肠外营养,然后实施从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12例病人在肠外营养中强化了谷氨酰胺,10例使用了生长抑素,6例病人在十二指肠残端漏愈合期加用了生长激素。在首次胃手术后,2例漏口28~38 d自愈;10例漏口于2次手术后50~91 d愈合。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合并严重的腹腔感染于首次术后31 d死亡。结论保证腹腔引流管通畅、持续胃肠减压,特别是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等措施,是促进十二指肠残端漏愈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肠瘘患者肠外营养的实施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病死率高,55%-90%肠瘘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营养状态的急剧恶化成为近半数肠瘘患者的直接死因,因此营养支持是肠瘘治疗及护理措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对12例肠瘘患者在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并加强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治疗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运添 《包头医学》2015,(3):134-135
目的:探讨空肠造口肠内营养在十二指肠肠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20例十二指肠肠瘘患者,这20例患者均是因为腹部外科手术而并发十二指肠肠瘘,对其采取空肠造口术,营养剂选择百普素和能全力.在对患者进行输注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好监测和护理工作.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4.1±4.6)d.结论:通过对十二指肠肠瘘患者实施空肠造口术来提供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患者肠内营养结构完整,对于十二指肠肠瘘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将ICU5 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 (2 3例 )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 (30例 )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二重感染、高血糖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而其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所选取的80例患者均为近年来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及相关护理,对其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80例患者中获得治愈效果出院的患者72例,死亡8例。接受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静脉炎。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腹泻,2例患者出现腹胀、呕吐,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接受全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患者中2例发生静脉炎,4例患者出现代谢性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腹泻。结论给予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及相关护理,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平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林智  周锐先  付圆博  任小江  张跃银 《四川医学》2011,32(10):1575-157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即行肠内营养,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早期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观察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浆清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存活19例,死亡3例。治疗1周时,血清清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下降,血糖控制良好,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未见严重的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即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3天行全胃肠外营养配合奥曲肽及抑酸药,待患者一般情况及肠功能恢复后选用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程度调节肠外营养补入量。结果: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天,肛门排气>4天14例(27.5%),<4天37例(72.5%);切口感染2例(3.9%);轻微肠瘘1例(2.0%);胃储留2例(3.9%);腹腔积液5例(9.8%),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全胃切除术患者常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使机体对手术耐受性、感染的预防能力明显下降,为保证治疗,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现将我们的营养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7~1998年对27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治疗。其中男ZI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岁。手术方法: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P”式吻合术15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12例。1.2肠gW养方法本组18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其余9例予外周静脉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把各种营养素混合配制在3L…  相似文献   

16.
28例小肠瘘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娟  张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2):2080-2081
肠瘘是肠管与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许多患者可因长期营养不良而死亡.近30近来,全肠外营养的应用及强大控制感染使肠瘘的病死率由60%~70%下降到8%左右[1,2].中心静脉置管为肠瘘患者提供了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之间,我科对收治的28例肠瘘病人采用中心静脉插管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64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食管上段癌12例,中段癌30例,下段癌22例;颈部吻合16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6例,主动脉弓下吻合12例。全部患者术中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12 h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时间1~10 d。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吻合口漏发生,切口轻度感染3例,肠内营养早期出现轻中度腹胀、腹痛5例、出现腹泻症状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护理观察与操作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进行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肝功能、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等指标,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和住院天数和死亡率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后第1天2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好转,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但是观察组在第7天CD4、CD8水平回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例术后出血、2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裂开、3例静脉导管感染,并发症率为26.0%,对照组:5例术后出血、3例肺部感染、6例切口裂开、5例静脉导管感染,并发症率为38.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作用良好,不仅能改善患者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范俊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71-971
目的总结胃肠道吻合术后吻合口瘘营养支持经验,提高对食管胃,胃空肠,回肠结肠,结肠吻合口瘘的治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实施胃肠道吻合术365例患者中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均加强吻合口附近的腹腔引流,采用持续胃肠减压,予以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的方法,15例在肠外营养中强化了谷氨酰胺,4例使用生长抑素,1例在吻合口瘘愈合期加用了生长激素。4例瘘口于1 d-30 d愈合;12例瘘口30 d-60 d愈合,2例瘘口60 d-81 d愈合,2例因腹腔感染手术后30 d、42 d死亡。结论保证腹腔引流通畅,持续胃肠减压,特别是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等措施,是促进胃肠吻合口瘘愈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建华 《大家健康》2013,(11):29-30
目的探讨有效经济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随机将收入我院的83例诊断为营养不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治疗组42例入院就实施全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41例实施半场内营养+半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费用、蛋白代谢及精神状态等临床结果。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治疗后精神状态,言语对答及反应均明显好转;两组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血清前白蛋白(PRE)和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半肠内+半肠外营养支持都能有效改善营养不良所致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营养指标。而全肠内营养具有较少的治疗费用,是营养不良患者经济实惠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