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为(46.28±10.35)rain,短于对照组[(71.92±19.27)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0.3%和1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有助于减少住院期间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冯劲松 《中外医疗》2009,28(34):8-8
目的观察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院前急救措施。方法对6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成2组,其中院前急救组30例,组成A组;自行来院就诊患者30例组成对照组,即B组。对2组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A组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显著早于B组,A组为(11.45±2.11)min,B组为(46.65±6.06)min,P〈0.05。A组治疗1h后有效率也显著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3%比80%,P〈0.05),详见表l。A组24h内病死率(3.33%)明显低于B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病情恶化,使病死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院前急救及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院前急救的48例ACS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76例ACS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得到确切干预的时间间隔、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死亡病例除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到得到确切干预的平均时间、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病例除外)分别为(138.15±34.36)min和(313.58±44.03)min、6.3%和19.7%以及(8.50±1.53)d和(13.74±3.05)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予以及时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有效改善ACS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院前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记录2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转运至医院时间,并观察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转入普通病房人数占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转运至医院时间、溶栓时间分别为(0.96±0.22)min、(21.62±3.68)min、(150.69±10.43)min、(1.06±0.3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予以个体化护理,可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2例),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P=0.024〈0.05)。2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7±2.2)h比(2.8±1.0)h,(18.1±2.9)h比(2.1±0.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依从性及出院患者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陈红 《吉林医学》2011,32(22):4695-469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没有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患者自行前来医院救治;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病死及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还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临床救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文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64-236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1年以来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纠纷率及病死率均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院前急诊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升预后,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使用效果。方法随访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住院过程中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2.63%,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89%,对照组分别为15.79%、26.3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与研究组(院前急救护理),各26例。对比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28.2±5.2)d、92.31%(24/26)以及7.69%(2/2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7.5±5.7)d、76.92%(20/26)以及23.08%(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颖珠 《四川医学》2009,30(8):1340-134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经院前抢救)和对照组(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治愈、好转、死亡和总有效率等预后指标,以及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对短时间内保全患者生命,减少院前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于入院后溶栓治疗前30~60 min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于溶栓治疗后6 h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对比两组冠脉再通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5%,对照组再通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为(1.50±0.71)h,对照组为(2.10±0.9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前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有积极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第一现场,进行院前早期识别与专业治疗,规范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流程,建立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120”急救中心经专业院前急救后送达急诊科科病人102例为观察组,非“120”送达急诊科的病人9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发病3 h之内。结果: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人梗死冠脉再通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在发病现场做出早期诊断和专业治疗,快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使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从整体上提高急诊抢救水平、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住院的12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开始前口服氯吡格雷600 mg,对照组给予300 mg,之后两组患者每日给予75 mg氯吡格雷维持剂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6%(55/61)和73.77%(4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K-MB峰值分别为(204.12±80.60)U/L和(315.04±85.12)U/L,达峰时间分别为(9.31±1.78)h和(15.37±4.78)h,观察组CK-MB峰值和达峰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起始剂量为600 mg的高剂量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比低剂量(300 mg)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 9,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7.5±3.0)d,明显短于对照组(21.0±3.5)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3 9,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观察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观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性观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32例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8.4±11.6)d;死亡18例,病死率为36%。观察组患者42例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5.1±9.8)d;死亡8例,病死率为16%。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进行耐心细致的系统性观察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绝对卧床休息,吸氧,24 h心电监护,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严密观察病情,控制休克以及严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75±1.04)d、平均卧床时间为(3.16±0.71)d、平均住院费用为(5 474.97±648.54)元,三者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4、7.96、15.54,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为96.00%,满意度为96.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3、7.28,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陈凯  崔领三 《中外医疗》2012,31(3):80-80
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临床特点,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合并及未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5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13例患者中死亡6例(占46.15%);对照组死亡1例(占3.13%),2组病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差异(P〈0.05);观察组13例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3.76±39.59)h、对照组为(2.55±25.41)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入院胰腺CT评分、入院呼吸频率、入院24h肠蠕动抑制率、胰腺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实施密切监测和观察,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急诊PCI时间、住院时间、转运情况及抢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37.14±5.21)h]少于对照组[(48.35±5.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PCI时间[(4±1.6)h]少于对照组[(9±2.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21.2±3.4)d]少于对照组[(30.5±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可缩短溶栓时间、急诊PCI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转运及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影响及提高成功率的策略。方法对南通市红十字救护中心出诊的328例(急救组)以及由现场司机等送医院的213例(对照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现场救治、转运、医院救治转归作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急救组、对照组的急救响应时间分别为(9.85±1.52)min、(2.16±0.37)min;而医院反应时间分别为(16.47±2.65)min、(11.54±6.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良好率、重残率、植物生存及病死率情况:急救组分别为:32.31,22.26,3.66,6.71;而对照纽分别为15.49,39.91,7.52,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及时、实效的院前急救加院前、院内的无缝隙连接为患者挽救赢得了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