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应用药物不同,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均应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与讨论。结果观察组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有效患者21例,有效率92.5%;对照组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2例,有效患者18例,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50mg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50mg、对照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冠状动脉溶通率,治疗组88.8%,对照组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溶通率高,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阿替普酶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循环内科收治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66例患者,观察组有68例患者。我们为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结束后,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加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左心衰竭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阿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瑞替普酶组(n=24,静脉注射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组(n=24,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溶栓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在院病死率差异。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溶栓时间少于阿替酶组,再通率和在院死亡率高于阿替酶组,以上对比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均有可观疗效,且疗效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新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应用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对照组32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与对照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阿替普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方案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情况,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治疗组)与尿激酶组(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胸痛症状、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94%,心电图有效率93.9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6.67%,心电图有效率78.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疗效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中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50毫克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50毫克加速给药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患者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采用阿替普酶加速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无特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院标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t-PA观察组81.5%,UK对照组53.9%;T-PA观察组胸痛症状缓解率较UK对照组显著改善;t-PA观察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UK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48例,治疗期间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动脉溶通率为83.3%,对照组动脉溶通率为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原理分析。方法从该院2010年9月—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其中60例给予阿替普静脉溶栓治疗,标记为对照组;60例给阿替普酶溶栓+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标记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冠脉再通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实验组:3例出血。出血死亡1例,总数4例;对照组:出血13例,出血死亡3例,总数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抗凝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溶栓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王纬 《中外医疗》2014,(25):21-2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再通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P〈0.01),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少于对照组(17.5%,P〈0.01),死亡率均为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比较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收集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另外两组分别采用尿激酶和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结果 采用静脉溶栓的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其中阿替普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并且,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两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少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优势,其中阿替普酶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时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5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瑞替普酶组,同时选取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阿替普酶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率、心功能衰竭率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均是临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主要药物,两种药物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瑞替普酶相对而言更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生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选取我院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的区别,分为联合组和阿替普酶组各49例。阿替普酶组仅通过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IL-6、BNP、TNF-α、hs-CRP、HCT、FIB、RF、HS均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血流动力学的恢复,保证患者预后,值得在基层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抽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予以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上,研究组(94.9%)比对照组(8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血管再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发生率分别是:74.4%、2.6%、25.6%、2.6%、12.8%、5.1%,明显的优于对照组(61.5%、5.1%、35.9%、10.3%、20.5%、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其疗效优于尿激酶,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t-PA)和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院标准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第二代溶栓药物t-PA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第一代溶栓药物UK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及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使用t-PA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及冠状动脉再通率均高于使用UK的对照组。结论 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7.
游波 《医学综述》2012,18(17):2883-2884,288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5%vs 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冠状动脉再通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阿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在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等方面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但是在冠状动脉再通率、心肌再梗死、出院前死亡及药物不良反应上的表现跟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阿替普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上的疗效显著,而且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是一种安全的溶栓药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瑞替普酶组)和观察组(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总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效果较佳,安全性也较高,综合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5):602-60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配伍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再通率、30d病死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再通率为70%,而尿激酶组患者的再通率为6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30d病死率方面,阿替普酶组患者似较尿激酶组有降低趋势(阿替普酶组:10%;尿激酶组:20%),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阿替普酶组患者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降低(6.7%vs 26.7%),两组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阿替普酶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