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院前急救发展现状及信息化建设需求,阐述其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分析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后的效果,包括提升院前急救能力、统筹指挥调度能力、急救反应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体系的前沿阵地,而院前急救护理贯穿院前急救的全过程,其质量是决定院前急救成败的关键之一.培养一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院前急救护理队伍尤为重要.本文从护理队伍资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急救技能、沟通能力、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阐述院前急救护士综合素质建设和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院前急救7525例病例进行了总结评估,认为军队医院加盟地方急救网络是适应医疗市场竞争需要,也是适应信息化建设、保障现代化战争的需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开辟院前急救通道,提高了急诊综合救治水平,锻炼培养了急诊专业队伍;探索联勤体制下三军急救的新路子.提高了卫勤保障能力;拓展军地合作空间,实现了资源共享、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建立我国院前急救新模式.方法 分析我国院前急救存在的一些问题,回顾国外发达国家院前急救的特点,强调医疗救护员在院前急救中的必要性.结果 院前急救新模式可以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解决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结论 建立我国院前急救新模式,其主要包括南2名医疗救护员完成的首次急诊反应和由急诊医师完成的二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院前急救存在问题与隐患的分析,提出了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护理人员急救业务技术素养和在全体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院前急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性损伤并提出风险防范的护理管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及调查问卷法,了解急诊护士在开展院前急救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较大,包括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多种危害。结论:做好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对保护和改善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信息化技术在急诊PCI流程再造中应用效果。方法以病人就诊日期用对比方法分为两组:一组病人院前急救进行心电图检查,需要急诊PCI的患者立即为患者服抗血小板集聚药物,病人院前微信挂号后通知急诊科医生为病人开好术前医嘱,病人微信缴费到院再次心电图,术前抽血后入介入室进行急诊PCI;二组在院前急救行心电图检查,需要急诊PCI的患者服抗血小板集聚药物,到院再次心电图的同时为病人建卡并挂号,医生为病人开好术前医嘱,抽血后入介入室进行急诊PCI。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缩短病人从急诊科入介入室行急诊PCI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信息化技术在急诊PCI流程再造中应用能够缩短病人从急诊科入介入室行急诊PCI时间,为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赢得宝贵时间,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落到实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意两国急诊医学领域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以便加速完善和提高急诊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实地考察意大利急救医疗体系,从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加强监护室三方面与我国北京地区之现况进行比较。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是迅猛的,尤其是急诊科的建设,危重病人抢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院前急救特别是急救通讯网络、远程急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薄弱环节需在今后的急诊医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王海珠 《河北医学》2010,16(4):435-437
目的:了解承德市节假日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寻找变化规律,指导急救实践。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春节期间120急救中心救护车接至我院的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内节假日院前急救患者2129例,男女比为1.46:1;年龄(44.8±28.9)岁;每日14:00-20:00为院前急救高峰时间;创伤占16.9%、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占6.4%、急性中毒占2.7%、急腹症占2.0%、猝死占1.61%,居前5位。入院率为50.73%。结论:前5位疾病是承德120急救中心节假日院前急救的主要对象。根据疾病谱确立急诊学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急诊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巧艳  王宏强  闫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87-1988
通过对院前急救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加强医院院前急救管理保障工作、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提高护理人员急救业务技术素养和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医院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实现路径和内涵,具体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情况。在原有急救系统基础上,通过多种通讯手段的集成将医疗信息无缝连接,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从院前急救现场、院内急救平台、院前急救平台、院外急救平台4个方面着手,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使急诊急救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规范地衔接。方法分析影响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结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结果建立了高效快捷的全程急救服务体系,急救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郑天骑 《四川医学》2009,30(11):1777-177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措施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5年1月~2008年7月经院前急救处置后收入院的188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措施处置不当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处置非不当组(P〈0.05),而院前急救处置不当组治愈率也明显低于院前处置非不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应积极实施以生命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的院前救护。快速、有效、恰当、全面、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提高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治愈率及降低其病死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护理之隐患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隐患,寻求最佳应对措施,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分析1677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和效果。结果:本组病例经及时抢救护理,尤其是及时消除院前急救护理中的隐患,为院内急救赢得了时间,纠纷发生率为0,患者满意率达99.5%。结论:及时发现院前急救护理中的诸多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或杜绝医疗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敏  吕传柱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77-1279
目的 观察院前猝死患者在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CPR)的结果。方法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资料完整的、资料出处为相同级别医疗机构、有各项比较标准的8篇文献资料,共得到6504例院前CPR。首先确定作者所收集资料的急救中心的急救模式,然后计算不同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的平均成功率,最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独立型的院前CPR成功率最高。指挥型的院前CPR成功率较院前型的更高。依托型和指挥型之间以及依托型和院前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任何本领域的研究都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大力推广Utstein注册研究管理。专职化院前急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调查本地区社区人群2013年1~12月的院前急救相关资料,探讨合理的院前急救的综合防治策略。方法对本地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呼叫反应时间等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区院前急救例数总计约9751例,创伤所占比例最多,共约2061人,约占21.14%,无明显季节分布。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共约1855人,约占19.02%,冬春季节多见。心血管疾病,共约1826人,约占18.73%,冬春季节多见。院前死亡无一例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呼叫反应时间约为20分钟。结论(1)加强社区人员培训,同时做好宣传、制定个性化方案,有效预防院前急症发生。(2)对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并率先垂范,具备普及心肺复苏的认知观念。(3)优化120呼叫及出诊流程,避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使急救半径缩短,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加快,急救站建设加强,服务质量提高,有效改善疾病预后,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某院院前急救病案存在的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前后病案质量有无差异.方法 2013年1月采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比较改进措施前(2012年2-7月)和改进措施后(2013年2-7月)院前急救病历的病历质量有无差异.结果2012年2-7月病历尚未电子化;一般项目填写不规范率、病情记录填写不规范率、救治措施过于简单比例显著低于改进前;2013年2-7月院前急救病例均电子化,改进后无缺少交接记录的病例.病历电子化后一般项目填写、病情记录填写、交接班记录的改进都得到明显提高,与改进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医院领导重视下,加强对院前急救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和书写规范的培训、加强三基训练、设立奖惩制度、采用院前急救病案模板对提高院前急救的病历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1~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的1 301例病例作为"两栖型"院前急救的对照组;2004年1~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 574例作为专业化院前急救的急救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结果:急救组和对照组间的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院内反应时间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短(P<0.01);院前死亡率急救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高(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两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