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疑似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前行超声内镜(EUS)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60例怀疑CBDS患者,以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总管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评价EUS检查对CBDS的诊断价值及ERCP前行EUS检查的必要性。结果 60例患者中46例患者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且46例术前均经EUS诊断为CBDS,阳性率为76.7%。14例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未发现结石,其中12例EUS检查阴性,2例EUS检查阳性;与胆总管取石比较,EUS诊断CBDS的准确率为96.7%,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95.8%,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EUS诊断CBDS的准确率高,对于疑似CBDS的病例,在行ERCP诊疗前应进行EUS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EUS)同台或分期操作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208例可疑CB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ERCP术前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同台EUS组61例,分期EUS组79例及MRCP组68例,以ERCP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查方法对CBDS诊断价值。结果同台EUS组61例患者确诊为CBDS者47例,分期EUS组79例患者确诊61例,MRCP组68例患者确诊54例,三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从高到低分别为同台EUS、分期EUS和MRCP,且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同台EUS对CBDS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CP(P<0.05);完成EUS检查的140例患者中确诊108例,其中结石直径<5mm者46例(42.59%),MRCP检查显示68例患者确诊54例,其中直径<5mm者19例(35.19%),EUS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MRCP具有明显优势(P<0.05);完成EUS检查的140例患者中确诊108例,其中结石直径>5mm者62例(57.41%),MRCP检查显示68例患者确诊54例,其中直径>5mm者35例(64.81%),EUS和MRCP诊断价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台EUS对CBDS诊断价值优于分期EUS和MRCP,且EUS对直径<5mm的结石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胆总管结石(CBDS)是临床常见疾病,我国发病率较高,易导致胆管梗阻、继发胆管炎、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甚至危及生命,一旦确诊需及时治疗。既往CBDS以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下治疗CBDS成为新的趋势。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代表的内镜技术已成为临床上治疗CBDS的重要手段。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经过内镜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日益成熟和普及。目前,内镜下治疗CBDS主要技术有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机械性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电液碎石术和激光碎石术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评价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05例患者EUS诊断胆总管结石83例,其中1例经EST未见结石;22例未见结石中,经EST取出高位胆管结石2例;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5.2%,准确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90.9%。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可以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媲美,而且具有更小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超声检查,与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给予ERCP取石证实,梗阻性结石68例(79.1%),非梗阻性结石18例(20.9%),术前经超声证实为结石患者81例,检出率为94.2%,漏诊5例,漏诊率为5.8%。定位诊断:超声检查结果胆总管上段结石患者60例,胰腺段16例,壶腹段5例,ERCP证实胆总管上段结石患者57例,胰腺段20例,壶腹段9例。超声定位诊断与ERCP检查符合75例,符合率为87.2%。结论:超声检查对胆总管结石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可作为进行ERCP取石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105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评价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105例患者EUS诊断胆总管结石83例,其中1例经EST未见结石;22例未见结石中,经EST取出高位胆管结石2例;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5.2%,准确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8.8%,阴性预测值为90.9%.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可以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媲美,而且具有更小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3月至2004年6月,我院对128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并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术中胆道造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胆石病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 ,手术后残留结石率达 5 %~10 % ,为了减少病人痛苦 ,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 ,我们选择了 5 0例经内镜诊断及治疗 ,治愈率达 98%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 8月至 1998年 8月就诊于本院的住院及门诊病人 ,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压痛、黄疸、发热等 ,B超发现胆总管结石 ,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 (ERCP)证实确有胆总管结石的 5 0例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2 9例 ,年龄 2 5~ 80岁。有胆道手术史 6例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2 6例 ,胆管残余结石 13例 ,继发性胆管结石 5例。结…  相似文献   

9.
70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内镜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71例70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中内镜下结石取尽62例,9例取石失败;成功率87.32%(62/71),其中一次性结石取尽56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分次取石成功6例。术后发生6例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3例胆管炎,1例出血,均保守治疗好转。失败病例除1例自动出院外,余均手术治疗。结论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内镜治疗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取石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方法对162所拟诊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经内镜治疗,其中10例直径〈1.0cm的结石行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138例直径1.0~1.5cm的结石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14例直径〉1.5cm的结石行内镜下机械碎石治疗。结果 12例(7.4%)胆管造影未见结石,内镜检查阴性。余150例中,142例取得成功。成功率为94.7%,并发症发生率为4.93%(5/162),其中急性胆管患者1例,急性胰腺炎3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应当首选。对ERCP无法明确的胆总管结石,不主张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镜下的胆管探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前瞻性临床对比方式,观察了仰卧位ERCP和俯卧位ERCP术条件下进行选择性胆总管深插管的病例,探讨了ERCP术中采用仰卧位胆管深插管的可行性和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1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仰卧位ERCP胆总管深插管,用仰卧位ERCP前/后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俯卧位ERCP作对照.比较两组间胆总管深插管的难度、成功率和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仰卧位ERCP胆总管深插管的成功率约为83.%(15/18例),而俯卧位ERCP为100%(18/18例).在胆总管深插管的难度上,仰卧组1分者为44.4%(8/18例),2分者为33.3%(6/18例),3分者为5.6%(1/18例),4分者为16.7(3/18例).在俯卧位组,插管难度1分者为66.7%(12门8例),2分者为27.8%(5/18例),3分者为5.5%(1/18例).两组对比,在插管难度上,仰卧位组高于俯卧位组(P<0.05).仰卧组中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38.9%(7/18例),而俯卧组中的发生率16.7%(3/18例).两组相比,仰卧组中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俯卧组(P<0.01).结论 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仰卧位ERCP术胆总管深插管的成功率、插管难度和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均比俯卧位ERcP高.仰卧位ERCP是ERCP术的一种辅助选择方式,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内镜人员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技术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该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共150例作为该研究观察对象.该组150例患者均经超声内镜技术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测诊断.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对超声内镜以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特异度进行计算并对比.结果最终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40例患者确诊为胆总管结石,10例患者排除胆总管结石.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内镜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97.14%(136/140),特异度为90.00%(9/10);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87.86%(123/140),特异度为50.00%(5/10).组间对比,超声内镜技术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均显著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技术在诊断胆总管结石方面的效果确切,准确度与特异性均优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胆总管结石的成因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胃肠激素及胆汁生化在胆总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分为胆总管结石(CBDS)组(n=56)、非结石胆总管梗阻(NCBDS)对照组(n=16). ①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抽取胆汁作需氧菌培养及进行总胆汁酸(TBA), Ca2 , P2 和胆固醇(CHO)测定. ② ERCP术中取结石用PCR法行结石大肠杆菌检测. ③采静脉血行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检测. 结果:① CBDS组56例胆汁标本需氧菌培养中,有53例检出细菌(95%),NCBDS组16例胆汁标本中,有8例检出细菌(50%),两组细菌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用PCR方法对11例CBDS患者结石进行大肠杆菌DNA片段检测,3例出现阳性(27%). ② CBDS组血浆胃动素水平较NCBDS组明显偏低(202±151 vs 315±161) ng/L,而生长抑素则明显升高(15±5 vs 12±3) ng/L,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③ CBDS组胆汁中Ca2 显著高于NCBDS组[(1.4±0.9 vs 0.7±0.3) mmol/L, P<0.05],TBA则显著低于NCBDS组[(12±6 vs 16±7) nmol/L, P<0.05]. 结论:胆汁理化性质改变、胆道感染及胃肠激素紊乱在胆管结石形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T 1次取石成功59例,2次取石成功7例,成功率97%,取石失败2例.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者48例,占70.5%.结论: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简单、有效、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存在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16例ERCP全部成功.所有病人均显示有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16例).其中单发结石76例(65.5%),2枚结石34例(29.3%),3枚以上结石6例(6.2%).取石网篮直接取石61例(52.6%),碎石后取石55例(47.4%).一次取尽结石113例(97.4%),放置鼻导管引流后二取石3例(2.6%).结论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成功率与并发症。方法 常规施ECRP ,了解结石位置、大小及胆总管解剖 ,直接行网篮取石及其他相应操作。结果  89例中因憩室内乳头不宜行EST取石 ,1例因胆总管弯曲结石未能全部取出外 ,余 87例均 1次取石成功 ,并发症发生率为 1 0 5 % ,包括胆管出血、胆管炎及结石嵌顿等。结论 内镜介入治疗胆总管结石 ,是近代开展的微创疗法 ,操作简单 ,取石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消化内镜技术在胆管疾病中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160例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24~80岁,平均59.1岁。其中,65岁以上60例,占37.5%。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单纯胆总管结石29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110例。结石最大径〈1.0 cm 72例,1.0~2.0 cm 68例,〉2.0 cm 20例。44例合并乳头旁憩室,对于〈10 mm结石采用EPBD治疗,〉10 mm采用EST。结果91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69例采用内镜EPBD。自然排出者30例(18.7%);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有100例(62.5%),其中6例2次取石取尽,5例残留结石行外科手术治疗;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结石者25例(15.7%),其中单颗结石4例,多发性结石10例。13例1次碎石取出,10例2次取出,2例经3次内镜取石取净。1例继发急性胆管炎,4例急性胰腺炎。本组无消化道穿孔及死亡。结论EST和EPBD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用ERCP+EST取石对7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必要时行内镜鼻胆管引流。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4.6%(70/74)。术后并发胰腺炎5.4%(4/74),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0.8%(8/74),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