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合并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及早诊疗能力。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2021年10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7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HELLP组)及年龄匹配的140例未合并HELLP综合征早发型子痫前期(对照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比较两组围产结局。  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孕次、产前体质量指数、距前次分娩年限及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HELLP组孕期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及分娩后住院天数均高于对照组(P<0.001);HELLP组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孕周及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P<0.001),且血压升高至分娩的孕周差(P<0.001)、确诊早发型子痫前期至分娩的孕周差均低于对照组(P=0.027);HELLP组子痫发作及胸、腹水的发生率多于对照组(P<0.05)。③HELLP组新生儿入住NICU、发生青紫/苍白窒息的概率更高(P<0.001)。④HELLP组终止妊娠前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尿素、随机葡萄糖、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最后一次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P均<0. 05);血小板低于对照组(P<0. 001)。⑤孕中期血小板计数与HELLP综合征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6),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 0.596~0.897)。  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合并HELLP综合征者较非HELLP综合征者确诊子痫前期的孕周更早,且具有更高的血压、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产后住院时间更长以及新生儿结局亦较差。密切监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的孕中期血小板计数情况有助于后续HELLP综合征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子痫前期产妇黏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50例大于37孕周的子痫前期初产妇被纳入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产妇第1次宫颈检查宫口扩张2 cm时是否申请分娩镇痛,分为分娩镇痛组(试验组)和非分娩镇痛组(对照组),每组75例。主要结果是syndecan-1从基础值到干预后2 h的变化平均值和百分数;次要结果是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IL-6、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从基础值到干预后2 h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syndecan-1从基础值到干预后2 h的变化平均值为(-11.49±82.80)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9±55.14) ng/mL (P<0.001),其变化百分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VAS和MAP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01)。两组间IL-6水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syndecan-1水平、VAS和MAP,而对IL-6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方法,建立大鼠子痫前期动物模型.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自妊娠第12天起皮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共7d.妊娠第10天起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1次/d,直至分娩.同时,检测两组孕鼠的尿蛋白、肝、肾功能,观察仔鼠和胎盘的异常改变,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对照组孕鼠尾动脉收缩压随着妊娠进展有逐渐下降趋势,而子痫前期组孕鼠尾动脉收缩压在妊娠第13天后显著升高.同时子痫前期组孕鼠出现蛋白尿、肝肾功能和组织结构改变、胎鼠发育迟缓等情况.结论 注射L-NAME可导致孕鼠产生类似人类子痫前期的表现,而且在病理生理方面也与人类子痫前期极其相似,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子痫前期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儿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1~2009-12间524例子痫前期病例的有关临床资料,根据孕周将其分为早发组(〈32周),晚发组(≥32周),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等.结果 与晚发组子痫前期相比,早发型子痫前期具有明显的高血压家族史(P〈0.01);易发展成重度子痫前期(P〈0.01),出现肝、肾功能损害(P〈0.01);围产儿病死率高(P〈0.01).分娩孕期与围产儿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对孕妇的危害主要是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卢敏  龚护民  施蕾  陈芳荣 《海南医学》2012,23(16):21-23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及预防方法 ,建立大鼠子痫前期动物模型。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自妊娠第12天起皮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共7d。妊娠第10天起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1次/d,直至分娩。同时,检测两组孕鼠的尿蛋白、肝、肾功能,观察仔鼠和胎盘的异常改变,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孕鼠尾动脉收缩压随着妊娠进展有逐渐下降趋势,而子痫前期组孕鼠尾动脉收缩压在妊娠第13天后显著升高。同时子痫前期组孕鼠出现蛋白尿、肝肾功能和组织结构改变、胎鼠发育迟缓等情况。结论注射L-NAME可导致孕鼠产生类似人类子痫前期的表现,而且在病理生理方面也与人类子痫前期极其相似,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子痫前期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30例孕妇及同期双胎正常妊娠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一般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月经及婚育史、孕期情况和分娩结局等。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与双胎正常妊娠组孕前及分娩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低蛋白血症、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正常妊娠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血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双胎正常妊娠组,而血肌酐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剖宫产率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常见表现;早产、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单胎孕妇14 87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4 875例单胎孕妇中,年龄28~37岁,平均(32.5±4.1)岁;2 975例(20.0%)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34,95%CI:1.017~1.052,P <0.001)、孕前BMI越高(OR=1.137,95%CI:1.118~1.155,P <0.001)、孕期增重越高(OR=1.050,95%CI:1.039~1.061,P <0.001)、产次越低(OR=0.585,95%CI:0.493~0.695,P <0.001)、辅助生殖技术受孕(OR=2.169,95%CI:1.790~2.628,P <0.001)、妊娠期糖尿病(OR=1.233,95%CI:1.050~1.426,P=0.010)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越高(P <0.05)。结论 年龄、孕前...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孕妇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与进行分娩的68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的轻重情况分为重度组(重度子痫前期,28例),轻度组(轻度子痫前期,40例),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产检与正常分娩且一般资料与子痫前期孕妇均衡可比的50例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对比三组产妇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情况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评估孕妇子痫前期血清中叶酸、维生素B12、Hcy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与健康组,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与健康组;轻度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在叶酸水平、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12,4.089;P<0.05),在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9,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叶酸水平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13,P<0.001),维生素B12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不具有相关性(r=-0.236,P=0.076),Hcy水平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02,P=0.001)。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液中叶酸含量较低,且病情越严重叶酸表达水平越低,应加强对孕妇孕期叶酸的检测及监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询证护理支持对改善子痫前期重度患者母儿围产结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明确诊断为子痫前期重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例),在治疗手段一致的情况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提供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此基础上,予以实证为基础,强调整体观的询证护理支持,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孕周延长(P<0.05),子痫、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新生儿Apgar评分高(P<0.05)。结论:实施询证护理支持,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对改善子痫前期重度患者的分娩结局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转归。方法收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8年1~12月住院分娩116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发病孕周将患者分为两组:55例孕周≤32周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OSP)组,61例孕周〉32周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late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LOSP)组。主要分析指标: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保守治疗时间、孕妇严重并发症、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结果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发型组保守治疗时间为(4.56±3.01)d,晚发型组为(3.08±2.14)d,两组保守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早、病情重,对母婴危害极大。恰当的围产期管理并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婴妊娠结局,剖宫产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主要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意义。方法:将36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CIP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和假手术组(Sham组n=12);I/R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2h建立模型,CIP组先给予MCAO阻断10 min,再灌注72 h后给予与I/R组相同的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均于术后1d取材检测脑梗死体积、用 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以及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测定TLR4和TNF-α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 d各组大鼠比较,C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I/R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P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I/R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LR4、TNF-α mRNA在CIP组与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二者在CIP组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改善由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可能通过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来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Th17细胞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子痫前期组,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IL-17 mRNA 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子痫前期组胎盘IL-17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子痫前期组外周血血清IL-17、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IL-17与IL-6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  IL-17和Th17细胞介导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其过程可能与IL-6和TNF-α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胎盘细胞自噬在大鼠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Wistar孕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正常妊娠组大鼠自妊娠13 d起连续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1.5 mL/d至妊娠21 d;子痫前期组大鼠自妊娠13 d起连续皮下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100 mg/(kg·d)至妊娠21 d;黄芩苷组和自噬抑制组大鼠除了子痫前期组处理外,同时从妊娠16 d起,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黄芩苷50 mg/(kg·d)和3-甲基腺嘌呤15 mg/(kg·d)至妊娠21 d。在妊娠21 d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胎盘细胞Beclin 1、LC3-II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大鼠胎盘细胞Beclin 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05),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 <0.05),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0.05);黄芩苷组和自噬抑制组较子痫前期组大鼠胎盘细胞Beclin 1和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0.05),尾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 <0.05),而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5)。结论:胎盘细胞自噬可能参与大鼠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而黄芩苷腹腔注射可显著抑制子痫前期大鼠胎盘细胞自噬,从而发挥对子痫前期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和绒毛间隙血样中可溶性endoglin(sEng)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2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10例,重度12例)外周血和绒毛间隙血样sEng水平,分析其与患者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及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以22名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sEng水平,在外周血分别为(31.89±8.80) ng/mL和(5.24±1.60)ng/mL,在绒毛间隙血样分别为(37.74±7.12) ng/mL和(6.63±1.76) 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痫前期组内,重度患者外周血和绒毛间隙血样sEng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sEng水平与绒毛间隙血样sEn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876,P<0.01);两者与患者血压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与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9, r=0.743,均P<0.01),与新生儿体质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736, r=-0.707,均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和绒毛间隙血样sEn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0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尿酸值。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尿酸值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值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01),血清尿酸值越高,围产儿预后越差。结论 血清尿酸值可预测子痫前期患者及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孕期氯氮平暴露子代大鼠模型,观察孕期给药对子代造成的影响.方法 8周龄wistar雌鼠,分为对照组(n=17只)和用药组(n=25只),在大鼠孕6~15d,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用药组注射氯氮平针剂.观察子代大鼠体格发育、神经反射、神经行为以及脑MAPK表达.结果 氯氮平孕期暴露组导敛子代大鼠早期生长延迟,出生后第4天和第7天(F=12.56/7.51,P<0.01)体质量增长低于对照组;神经发育指标显示悬崖回避反射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9天(F=4.969/4.348;P<0.05)与对照组相比回避反应时间延长;空中翻正反射达标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F=7.959/6.457,P<0.01/0.05);旷场行为试验未显示差异性;对出生后15d龄的子代大鼠海马及其前额叶皮质MAPK44/42表达检测显示:海马部位Pho-MAPK44/4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F=18.729/23.824,P<0.01),MAPK44/42表达2组差异无显著性;前额叶皮质Pho-MAPK44/42和MAPK44/42表达2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孕期氯氮平暴露可导致子代大鼠生长发育和脑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17.
隋霜  黄莺  李小英 《新疆医学》2012,42(7):9-12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98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按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分为低蛋白血症组和非低蛋白血症组,对其一般资料、并发症、胎儿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两组治疗时间、终止妊娠孕周、入院时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组发生肝肾功能损害、胸腹水、胎盘早剥、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非低蛋白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低蛋白血症组将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浆白蛋白值比较,两者间无相关性(r=-0.026,P=0.114).低蛋白血症组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P =0.000),新生儿窒息率也存在差异(P=0.037);两组血浆白蛋白值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性.结论:并发低蛋白血症是重度子痫前期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L_2~L_3间隙0.5%布比卡因7.5 mg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理想的注药时长。方法:ASAⅠ-Ⅱ级产妇150例,年龄18~45岁,按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长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20~25 s,B组26~35 s,C组36~45 s。于L_2~L_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0.5%布比卡因1.5 m L,硬膜外腔置管作为腰麻效果不佳时的补救措施。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AP)、麻醉平面、麻醉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切皮反应、术中牵拉反应、升压药使用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A组MAP均较B、C组低(P<0.05)。B、C组各时点MAP均无差异(P>0.05)。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A组麻醉平面较B、C组高(P<0.05)。在10 min和15 min时B组平面较C组高(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0.05)。A组麻黄碱使用率(16%),明显高于B、C组(2%,2%)(P<0.05)。C组切皮时的疼痛反应与A组、B组无差异(P>0.05),术中对腹直肌鞘、腹膜牵拉反应者均多于A组、B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0.5%布比卡因1.5 m L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手术,较为理想的注药时长为26~35 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脊麻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不同注药速度的布比卡因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探讨注药速度对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70例,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快速注药组(F组,n=35)和慢速注药组(S组,n=35),F组与S组蛛网膜下腔分别以0.25和0.025 mL/s的速度注射0.5%等比重布比卡因。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一例产妇的布比卡因剂量均为6.5 mg,剂量变化梯度为0.5 mg,感觉阻滞有效定义为局麻药注射完毕后15 min双侧无痛的阻滞平面达T6或以上。若上一例产妇有效,则下一例布比卡因的剂量降低0.5 mg,若上一例产妇无效,则下一例产妇布比卡因的剂量增加0.5 mg,采用Dixon Mood法计算两种注药速度时布比卡因ED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 F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6.17(6.03~6.32)mg,S组布比卡因的ED50及其95%CI为7.23(7.00~7.46)mg,F组布比卡因的ED50低于S组(P<0.001)。结论 局麻药的推注速度是影响脊麻感觉阻滞平面的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注药速度越快,剖宫产手术脊麻时达到相同阻滞平面所需的药物剂量越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BTX-A)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小鼠炎性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PHN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12只。A组在疱疹部位注射0.9%氯化钠溶液;B组在疱疹部位注射BTX-A(2 U/kg);C组在L5背根神经节(DRG)处注射BTX-A(2 U/kg)。连续干预7 d后处死小鼠,取小鼠DRG和相应的脊髓节段,采用RT-q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DRG和脊髓中炎性神经递质TNF-α、IL-1β、神经激肽A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DRG和脊髓中Na1.3、Na1.8通道蛋白表达。结果: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B组和C组炎性神经递质TNF-α、IL-1β、神经激肽A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B和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B组和C组TNF-α、IL-1β、神经激肽A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B和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A组比,B组和C组Na1.3、Na1.8通道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B和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TX-A能有效抑制PHN,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通道蛋白Na1.3、Na1.8的表达,抑制炎性神经递质TNF-α、IL-1β、神经激肽A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