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华琴 《求医问药》2014,(21):117-118
目的:探讨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23±3.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为(8.45±1.82)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7.71±3.8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为(12.25±1.33)mmol/L。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运动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玉芳  李玉荣 《当代医学》2010,16(30):128-129
目的分析ICU内患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患者的护理措施,探讨有效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ICU65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护理,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由入院时(13.2±1.5)mmol/L降低到出院时(6.5±0.7)mmol/L,餐后2h血糖由入院时(21.3±2.3)mmol/L降低到出院时(10.9±1.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新发心绞痛,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减轻、糖尿病足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有效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中的关键,饮食控制和预防感染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为提高胰岛素泵治疗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后的护理,分析患者餐后2h后血糖和4h后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出现低血糖现象,出现5次高血糖情况,餐后2h后患者血糖为12~14 mmol/L,未进行治疗处理,2h后血糖为7~9 mmol/L。结论饮食不规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及相关护理,患者的低血糖病症得到控制,治疗过程中出现短暂的高血糖,后自行恢复,胰岛素泵治疗作用明显,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临床2015年1月-2016年6月妊娠糖尿病患者30例的临床防治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临床防治及护理,所有患者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空腹血糖(6.35±2.83)mmol/L,餐后2h血糖(9.58±3.38)mmol/L。结论: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症状,降低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登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1例的健康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控制、药物指导、预防低血糖、自主锻炼及合并症处理和心理护理、知识宣教等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结果:干预组空腹血糖(4.05~6.35mmol/L),餐后2h血糖(6.50~8.20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7.20~11.35mmol/L),餐后2h血糖(8.45~14.67mmol/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血糖水平控制良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性化营养支持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并发症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妊娠期糖尿病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达标率、护理满意度,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并比较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56±0.26)mmol/L、(6.59±0.5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73±0.30)mmol/L、(7.28±0.69)mmol/L(均P < 0.05)。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4.55%(8/55)、10.91%(6/55),均低于对照组的38.18%(21/55)、34.55%(19/55),均P<0.05。  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营养支持效果优良,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杨洋  邹磊  任婷  陈洁  王循红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16-1518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护理及营养干预的效果及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9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基础护理,加强饮食护理、运动疗法及新生儿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围生期综合护理措施及营养干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孕周,对患者近3 d的饮食进行研究并计算营养成分的摄入,制订营养计划,告知患者每日摄入总能量,确保孕产妇饮食中三大产能营养素合理配置并有足量的维生素)。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记录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做为评估母婴预后的指标。 结果 干预后1周观察组患者FPG、餐后2 h血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TG、T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护理及营养干预可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08±0.92)mmol/L、餐后2h血糖(9.13±1.27)mmol/L、HbA1c(5.63±1.15)%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7.16±0.86)mmol/L,(11.58±1.81)mmol/L,(6.78±1.24)%,(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保证其血糖指标的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8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6(SDSCA-6)在干预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找出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出院后电话随访6个月,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自我管理评分.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从干预前的(10.86±4.16)mmol/L、(16.84±4.95)mmol/L、(8.19±1.77)%降至干预后的(6.64±0.68)mmol/L、(8.60±1.13)mmol/L、(7.43±1.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自我管理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人数从干预前的15.0%下降至干预后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汪红梅 《中外医疗》2013,32(13):156-157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疗效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该院在2011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4项。对患者入院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统计,指标包括血糖浓度、尿蛋白排泄率、尿素氮浓度、肌酐百分比[2]。通过对比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分析综合护理取得的疗效。结果护理后的糖化血清蛋白为(3.05±0.97)mmol/L低于护理前的(8.24±1.16)mmol/L,空腹血糖(7.38±1.14)mmol/L低于护理前的(13.49±1.08)mmol/L,餐后2h血糖(9.04±1.28)mmol/L低于护理前的(17.05±2.13)mmol/L。肾脏功能恢复情况为,尿蛋白排泄率(86.39±6.27)ug/min低于护理前的(262.03±10.16)ug/min,以上统计P〈0.05,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综合护理不仅能够缓解病情,阻碍以及延缓肾功能恶化,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以后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推荐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接受单一性护理的2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多样性护理方式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心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5±2.2)分、疾病知识掌握程度(85.6±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1.2±1.6)d、空腹血糖(7.2±0.5)mmol/L及餐后2h血糖(8.9±1.1)mmol/L、心功能分级评分(1.5±0.2)分、并发症发生率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存在极高的应用价值,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可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空腹血糖(6.5±0.5)mmol/L、餐后2h血糖(7.5±0.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在本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药物治疗和基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以及自我血糖监测指导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由干预前(11.25±2.18)mmol/L、(18.94±3.15)mmol/L和(9.42±1.16)%降低至干预后的(6.35±1.42)mmol/L、(8.56±2.08)mmol/L和(6.72±0.78)%,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由干预前(11.28±2.31)mmol/l、(19.03±3.42)mmol/l和(9.38±1.23)%降低至干预后的(9.16±1.84)mmol/l、(12.92±2.34)mmol/l和(7.25±0.9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志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2,(35):128-129,133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对照组采取随机护理及教育,有疑问时即给予纠正或解答;干预组采取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出院指导等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10例DN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血肌酐(μmol/L)、血尿素氮(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控制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了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行严格正规的饮食治疗,动态观察疗效。结果:采用饮食治疗后,显效者34例(70.8%),有效者12例(25%),总有效率95.8%。饮食治疗前空腹血糖8.9±2.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3±4.3mmol/L,60min胃排空率为70.1%±15.4%;饮食治疗后空腹血糖6.5±3.0mmol/L(P<0.01),餐后2小时血糖8.3±3.6mmol/L(P<0.001),60min胃排空率为92.6%±15.8%(P<0.001)。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中最基本而有效的措施,可显著改善症状,减轻或避免血糖波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内容基本同对照组,但采用专科小组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7.89±1.02)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2.32±1.33)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12±1.1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1.02±1.09)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饮食控制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饮食控制,比较两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1±0.5)mmol/L、(6.8±0.7)mmol/L;对照组分别为(7.3±0.6)mmol/L、(9.7±1.2)mmol/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早产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出现2例早产、2例巨大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保证孕期合理饮食,有利于改善血糖情况,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特殊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血糖波动水平情况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血糖水平为(6.60±1.98)mmol/L低于对照组的(9.87±2.11)mmol/L(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所用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略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极为重要,有利于更好的患者血糖水平,使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综合护理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对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患者高效可行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至2009年入院的22例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患者采取心理、饮食、安全、智能训练等综合护理,观察患者出院时间、智力恢复情况、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综合护理的22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定向力、认知力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出院时间提前。结论: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实行综合护理手段对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血糖,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金菊 《中外医疗》2012,31(26):45-46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40例采取早期综合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双胍类及阿卡波糖等药物调整血糖作为试验组,40例不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作为对照组,在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半个月及1个月分别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进行比较,并随访患者1~2年,观察糖尿病发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5.00%,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分别为37.50%,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采用双胍类及阿卡波糖等药物调整血糖,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