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亚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头颅CT/MRI确定梗死亚型.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不同梗死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梗死同侧显著高于非梗死侧;多发性脑梗死组显著高于单发性脑梗死组;脑血栓形成组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大脑皮层梗死者显著高于基底节梗死和脑干、小脑梗死.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侯运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47-14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病人及50例对照组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7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0%),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及溃疡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与17.3%):梗死侧组软斑及溃疡斑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梗死侧组,分别为63个(51.1%)与11个(17.6%)(P〈0.05)。脑梗死组〉75%的管腔狭窄数为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显著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放64例高血压患者及32例健康人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腔梗组及单纯高血压组内-中膜厚度(IMT)、IMT增厚发生率、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腔梗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05)。在64例高血压患者中,检出斑块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检出斑块组(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43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24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0%,非梗死侧为12.6%;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两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4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2%,显著高于对照组(18.7%,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梗死病灶的同侧,占72%,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2%。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3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32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43例(73.28%)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颈动脉彩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比较脑梗死发生者和未发生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700例TIA患者在随访期有186例发生脑梗死,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且多为同侧发生;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93例,发生脑梗死65例;重度颈动脉狭窄82例,发生脑梗死64例;溃疡斑73例,发生脑梗死58例,其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TIA患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3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梗死侧和非梗死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管异常发生率、宽块类型及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宽块形成等血管异常发生率为85.5%(100/117),显著高于对照组(45,2%。P〈0.01)。两组粥样硬化宽块检出率分别为65,8%(77/117)。32,3%(30/93)。差别有显著意义(P〈O.01)。颈动脉粥样硬化宽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76,5%。以颈总动脉分又处居多.其次为颈内动脉近段。脑梗死组患者软宽及复合性宽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粥样硬化宽块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对防止宽块形成、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门诊同期体检中老年健康者(对照组)各50例,检测血浆Lp-PLA2,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54.00%,有斑块患者LpPLA2水平高于无斑块患者(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升高,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更为明显,提示LpPLA2升高可能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组(n=50)和无静止性脑梗死组(n=114)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管腔直径、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程度。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92.00%和82.00%,显著高于无静止性脑梗死组(64.91%和58.77%;P=0.000和P=0.004);不稳定斑块发生率为38.00%,亦显著高于无静止性脑梗死组(7.02%,P=0.000)。与脑梗死病灶同侧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为69.84%,显著高于非梗死侧(35.1496,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静止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有较高的发生率;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颅内梗死病灶有同侧相关性。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及早期发现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为宏  方晶  沈仙娣  李威 《上海医学》2005,28(4):322-32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6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组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严重,其次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最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两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P<0.001)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01)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血压(P<0.05)、糖尿病(P<0.05)和颈动脉粥样硬化(P<0.01)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对于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更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技术检测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于预测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4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各组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多发斑块检出率以及粥样斑块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和冠心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均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更高。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浩  张磊  杨晓平 《西部医学》2012,24(4):653-654,656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的病变,分析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方法对5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筛查,并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其颈动脉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脑梗死患者均有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斑块形成,其中分水岭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狭窄50%~70%的比例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而腔隙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狭窄〈50%的比例明显高于分水岭脑梗死组。分水岭脑梗死组中溃疡斑的比例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结论颈动脉颅外段病变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可同时存在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及不稳定斑块,而两者在发病中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华  芦永红 《中外医疗》2013,32(2):180-18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了解颈动脉超声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斑块共检出139处,检出率(79.49%)高于对照组(46.15%)(P<0.05),其中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天理  张茁 《北京医学》2005,27(2):88-9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栓塞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2例急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MRI(T1、T2、FLAIR、DW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超声心动图(UCG)等检查,比较栓塞源性卒中的特点.结果有心源性栓塞病因的脑梗死患者30例(14.9%),DWI证实单发梗死12例(5.9%),多发梗死18例(8.9%);无明确栓塞病因的脑梗死患者,经DWI证实有71(35.1%)例患者存在多发的、时间上关系密切的急性栓塞性梗死灶;全部栓塞性脑梗死患者中,小血管腔隙性梗死的患者有46例(22.8%).结论DWI能区分急、慢性脑缺血,协助鉴别责任病灶,有助于进一步筛查卒中的病因及二级预防的开展;MRA、颈动脉超声、TCD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在卒中病因学调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脑血管评估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Duplex)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及斑块未检出率,并对DSA和Duplex检查进行比较。结果:86例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62.79%,24.00%,P〈0.01)。86例患者中,单纯颅外动脉、颅内动脉及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发生率分别为43.02%(37/86)、16.82%(14/86)和27.91%(24/86)。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高于颅内动脉(70.93%,44.19%,P〈0.001)。Duplex对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检查结果与DS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静止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有较高的患病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80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1.2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6.25%)(P〈0.01)。两组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17.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脑梗死预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128例脑梗死组和9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128例有90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0.3%,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5.5%,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8.4%,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脑梗死组中、重型患者软斑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病人120例,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Hcy水平和常规生化指标检测.按血管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TOAST分型对病人分组,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与Hcy水平的关系,并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析心脑血管事件、mRS评分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无狭窄组的Hcy水平显著低于狭窄组(P<0.01).不同狭窄程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斑块组的HHcy发生率、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斑块组(P<0.01).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栓塞(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A)、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各组HHcy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Hcy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AA组高于CE组、SAA组、SUE组和SOE组(P<0.05~P<0.01).随访后,HHcy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组(P<0.05);且HHcy组的mRS评分显著高于Hcy正常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严重程度、TOAST分型、有无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血Hcy相关,HHcy是导致脑梗死预后不佳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治疗,探讨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00例脑梗死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组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将非脑血管病组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1年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对比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同时观察1年中两组干预治疗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在脑梗死组为70%,非脑血管病组为28%;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在脑梗死组22%,非脑血管病组为6%,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经干预治疗后在治疗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对照组中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1年中治疗组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7%(2/23),对照组为37.5%(9/24),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