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患者,女,45岁,主诉因上腹部疼痛伴反酸、饱胀、嗳气一个月,加重一周,以糜烂出血性胃体炎、胃窦黏膜病变性质待查收治入院。入院前胃镜提示:胃窦黏膜广泛密集0.2cm×0.3cm半圆形隆起,呈丘疹状;胃体多发条状宽0.2cm~0.3cm、长0.8cm~1.0cm糜烂出血带;食管、贲门、幽门、球腔、球后未见异常。活检病理提示:胃窦部黏膜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5 3岁。因上腹部疼痛加剧 ,消瘦半年 ,于 1997年 9月 16日入院。患者 2 0多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饥饿性闷痛 ,偶有放射腰部 ,夜间较明显。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后好转。以后不规则服药 ,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半年腹痛加重 ,疼痛时间延长 ,伴食欲减退 ,全身无力 ,体重逐渐减轻 (半年减轻 5 kg)。既往无其他疾病。入院时体检腹部未触及肿物。钡餐透视示胃窦占位性病变 ,CT检查胃窦小弯圆形软组织肿块为 2 .5 cm× 2 .3cm ,界限清晰。纤维胃镜见胃角半圆形隆起 ,中央脐样凹陷。病理活检见胃粘膜…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4岁。上腹部不规则性胀痛三月余,偶而返酸。近一个月来疼痛加重,体重减轻。钡餐检查诊断胃窦癌入院治疗。查体:心肺正常,肝肋下3cm,质软,上腹部轻度压痛,未扪及包块。X线报告:胃窦部见一3×4cm充盈缺损区,缺损中心有2×1cm半圆形龛影,龛影口部较光滑,加压见龛影周围有不规则透亮区,粘膜中断,诊断为胃窦癌。手术所见:胃窦部凸入腔内肿块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9岁.体检发现胃壁在性占位10 d于2010年1月入院.患者无纳差、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呕血及便血,无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查体未及肿大淋巴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无包块、腹水征阴性.常规检查血液、尿液、便检查阴性;肿瘤标记物检查:癌胚抗原(CEA) 1.40 μg/L、CA125 186.9 U/ml、甲胎蛋白(AFP)3.49 μ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β)0.220 mU/ml.胸部X线片、盆腔B型超声未见肿块影.腹盆腔CT提示胃窦部黏膜下一2.4 cm×3.0 cm肿物(2008年4月4日CT检查未发现胃壁病变),考虑为胃间质瘤(图1A,B);余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肿瘤图1 CT 图像显示一2.4 cm×3.0 cm 隆起型胃窦后壁肿物,表面光滑,考虑为黏膜下肿瘤,可能为胃肠间质瘤位于胃窦黏膜下、可见小黏膜溃疡(图2).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6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余,加重伴黑便2周"入院。入院前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隐痛不适伴腹胀,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2周前患者腹痛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伴腹胀、黑便;查体: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增强CT示:胃窦部壁稍增厚,胃大弯侧壁见不规则异常密度影,最大径约5.1 cm,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其内主要为脂肪密度,CT值  相似文献   

6.
胃溃疡型癌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群  李坤成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31-1731
患者女,45岁,上腹痛1个月,以上腹部包块、腹痛待查于2003年12月5日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入院后查体,中上腹部剑突下触及大小为5cm×6cm的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X线上消化道造影,胃体及胃窦后壁可见1个6.2cm×7.2cm、含较大龛影的不规则充盈缺损,龛影形态不规则,2.5cm×2.0cm,周围有环堤,诊断为胃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图1)。CT扫描,胃窦后壁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向胃腔内外突出,胃窦腔变小,窦壁不规则增厚,侵犯周围脂肪间隙,使胃与胰腺的界限不清,脾大,脾静脉增宽,右肾上腺小结节。初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图2)。光学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正男性,41岁,因"左侧腰腹部疼痛半年,加重2天"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腹部胀痛,无放射性痛,无畏寒发热,抗炎治疗后无明显缓解。查体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左肾区有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1.1 CT表现腹部CT平扫显示腹主动脉与左肾之间可见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3.1×3.6×4.2cm,密度不均匀,密度稍低呈软组织密度,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1989年3月7日入院。主诉;经常性腹痛半年,伴返酸,食欲低下,食后腹胀,日渐消瘦,曾有过黑便。查体除上腹部有压痛外,其它均正常。胃肠X线检查:胃窦体部前壁可见2.5cm×3.5cm腔内龛影,X线诊断为胃癌。纤维胃镜检查:胃窦区前壁大弯侧可见3.0cm×3.0cm溃疡型肿物,表面凸凹不平,上覆黑灰色脓苔,质地脆  相似文献   

9.
患,51岁。右上腹疼痛不适2月入院。入院体查右上腹部肝区明显压痛。腹部CT平扫显示:肝右叶见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晰,大小约8.1cm×7.45cm×7.0cm,CT值约35Hu,病灶内可见更低密度病灶,见图1、图2。CT增强显示:增强早期病灶边缘强化,逐步向病灶中心增强,延迟期病灶与周围肝组织密度接近,整个强化过程呈“早出晚归”改变,  相似文献   

10.
王必曦 《九江医学》2003,18(2):117-117
患者,女,42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渐行性增大4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胃窦癌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粘液腺癌。入院体检右下腹部触及一约20 cm ×18 cm的包块,质软,表面光滑,可移动,轻压痛。CT示右下腹部及盆腔内可见一约16cm×13 cm×9 cm囊实性肿块,内可见多数分隔状改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整;盆腔内见少量积液,腹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1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6+月,疼痛加重半月于1992年2月10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肺阴性,肝脾未扪及,上腹部胃前区扪及约4cm×3cm大小包块一个,质硬、压痛,边界清楚。胃肠钡餐检查:胃窦壁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其间有较大龛影存在,临床诊断胃癌,于2月1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中见胃窦部有一约6cm×5cm肿块,边界清楚,与周围粘连,质硬,幽门处有数个肿大淋巴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大体标本见次全切胃组织一个,沿胃大弯剖开,胃窦部有一约6cm×5cm×2cm包块,表面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4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两年,近两月又伴恶心呕吐而入院。入院钡餐检查示胃窦肿块。查体: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肿块。临床诊断:胃窦肿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部,约5×5×4cm大小,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胃及十二指肠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胃大切标本,大弯16cm,小弯10cm,在胃窦部见一6cm×6cm范围大小弥漫增厚区域,最厚处约4cm,直达浆膜层,表面粘膜呈粗颗粒状隆起,切面质硬韧、灰白。镜下见胃粘膜腺体无异常,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梭形纤维细胞浸润,瘤细胞间较多胶原纤维,在纤维细胞间可见大量浆细胞  相似文献   

13.
<正> 患者,男性,58岁。因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半年而入院。纤维胃镜检查:胃体中上部小弯后壁见一约6cm×7cm×5cm的溃疡型肿物,表面被多量污秽苔,向上浸润至贲门,质脆,触之易出血;胃窦幽门前区见一约3.5cm×4.5cm×4.0cm的溃疡型肿物,浸润幽门。胃镜诊断,胃多原发癌。两个病灶分别活检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胃体低分化腺癌并发胃窦粘液腺癌。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主因"发现上腹部肿物半年,进行性增大伴疼痛半月"入院。查体:上腹局部膨隆,腹肌柔软,剑突下可触及直径约5cm的质硬包块,表面皮肤发红,边界清,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肝肋缘下6cm,质软;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CA19975.4U/ml,AFP正常。AST 93U/L、ALT 120 U/L。外院上腹部CT提示肝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上腹部增强CT示:肝左叶较大类圆形团状混杂密度占  相似文献   

15.
郝德生  常卫柱  谢文祥 《吉林医学》2007,28(15):1701-1701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左上腹部疼痛不适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2月27日入院.查体:左上腹部饱满,触及10cm×14cm质软肿块,活动度欠佳,无其他阳性体征.入院后腹部彩超检查示:左上腹部可见15.7cm×12.0cm无回声区、其内充满小点状强回声漂浮,随体位移动.因胰体、尾与肿物重叠,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女,68岁,主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呕吐8 h入院。患者腹部疼痛在俯卧位时可减轻。查体:痛苦病容,全腹软,上腹部深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肿物。B超和CT检查:胃窦区实性占位。胃镜检查:胃窦失去正常形态,似胃窦部黏膜大部嵌入幽门,该部位部分黏膜发紫但尚光滑,胃镜未能通过幽门。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部一圆形肿物,直径约5 cm,局部胃壁水肿,周围无粘连、浸润及肿大淋巴结。按远端胃癌行根治性切除、Bill-roth I式吻合术。剖开手术切除标本见肿物位于胃小弯侧,凸向胃腔内,带蒂,嵌入幽门管,表面紫暗光滑…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以上腹部疼痛、纳差5个月余入院。查体:左上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一16cm×17cm大小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触痛。彩超提示:左上腹部混合性包块。腹部CT检查:左中上腹部可见一16.5cm×15.5cm×16.0cm大小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包膜完整光滑,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大片低密度、中等密度及多发斑片状致密阴影,CT值分别为0Hu及159Hu,其周围组织严重受推移改变。CT诊断:左上腹部巨大占位病变,皮样囊肿可能性大。上消化道钡餐也显示胃体部大弯侧受压性改变。于1996年9月24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上腹部巨…  相似文献   

18.
胃间质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简介患者 1,男 ,6 0岁 ,因上腹部饱胀不适 3年 ,呕血伴黑便 7d入院。体格检查 :贫血貌 ,上腹部扪及约 5cm× 5cm肿块 ,边缘清楚 ,质韧、光滑、活动良好 ,轻压痛。B超示 :上腹部探及一直径约 4cm低回声团块 ,界清、规整。纤维胃镜检查见 :胃窦前壁近胃角处可见直径约 5cm半球形隆起 ,黏膜表面见两处浅表性溃疡 ,有少量血凝块附着。临床诊断 :胃良性肿瘤并胃出血。经支持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小弯侧一约5 0cm× 4 5cm× 4 0cm大小肿块 ,浆膜表面光滑 ,局部血管充盈 ,切开胃壁 ,见肿瘤表面胃黏膜有两处 1cm× 1cm浅表溃疡…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82年以米,在内科诊断胃癌患者中有3个家族发生8例胃癌,报告如下。例1,冯某某,女,60岁,于1982年8月因上腹不规律疼痛2个月入院。血型 A。胃镜诊断:胃窦部溃疡型癌。外科术后病理诊断:胃腺癌,浸润深肌层。1986年3月死于胃癌复发。其女儿,38岁。因上腹部疼痛半年入院,血型 A 型。胃镜所见:胃窦部后壁见直径1.5cm 溃疡病灶,白苔附着,边缘整齐,稍隆起,活检病理;见有核分裂活跃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9岁。以“胃癌术后2年6个月,外阴肿物1月”为主诉于2005年3月20日入院。患者因上腹部疼痛伴乏力消瘦于2002年10月在我院肿外科行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溃疡型癌;行胃窦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胃小弯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深肌层,大弯及幽门下淋巴结转移,下切缘(+)。术后半年内在我科以FOLFOX4、TAXOL+CF/5-FU方案化疗共6个周期,后一直随访。2005年2月发现右侧外阴有一黄豆大小肿物,并逐渐长大至蚕豆大小。入院查体:右侧外阴有一2.5cm×2.0cm大小肿物,质地硬,活动;右侧腹股沟触及一1.0cm×1.5cm大小淋巴结,质硬,固定。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