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影响。方法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其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病人在FuglMeyer上、下肢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同阶段灵活采用相应的针灸疗法对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制性应用作业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治疗组除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同时加入作业疗法强制性训练。结果:两组患者于1个月、3个月后比较上肢、手功能指数及ADL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强制性应用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早期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础康复结合电子偏瘫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在基础康复治疗同时加用电子偏瘫治疗仪治疗)、康复组(仅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和对照组(不行任何康复治疗)各30例,观察入院时及3个月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I ADL评分。结果:3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I ADL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组(P<0.01),康复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础康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基础康复结合电子偏瘫治疗仪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明振  岳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915-1916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按统一标准入选的49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进行推拿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做推拿,疗程达到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手、下肢的运动功能及AD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推拿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ADL的影响明显高于单纯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对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bility to daily life,ADL)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USN脑卒中病人41例为观察组(A组),不伴USN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B组),2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前后两组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对2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B组的ADL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1);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法评定4级以上的比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伴单侧忽略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35天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NIHSS、FMA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FMA和AD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简式Fugl-Meyer(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FMA和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用药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技术治疗。分别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简式Fugl-M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量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量表评价患者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1),且观察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能够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30例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30组例给予传统的针刺治疗.治疗3月后, 观察2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及Fugl-Meyer运动积分(FMA)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结果 经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经传统的针刺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3个月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治疗组与时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瘫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作业治疗中强化以感觉刺激为导向的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软瘫期及痉挛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作业治疗中强化运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通技术等易化技术,尤其强化应用其中的感觉刺激成分,通过口令、刷擦、轻拍、按压、挤压、牵伸、冷水、温水、抗阻、控住等措施刺激视听觉、浅感觉、本体感觉、复合感觉等多感觉通路,治疗12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上肢部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进行评分,采用功能活动问卷(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ry, FAQ)对2组患者出院半年时工具性ADL能力进行评分;采用Brunnstrom分期对2组患者治疗12周部分分离运动期及分离运动期所占比率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6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较明显的效果,治疗组运动能力和ADL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2组治疗12周运动能力和ADL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6周(均P<0.01)。出院半年时工具性ADL能力,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达Brunnstrom 4期及以上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表明在康复训练中强化感觉刺激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结论 在作业治疗中运用易化技术尤其强化易化技术中的感觉刺激成分,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进程,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针灸配合易化技术组(治疗组)40例和常规康复组(时照组)40例。采用Fugl-Meyer(FMA)积分评测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BI)指数评测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后,2组FMA积分、B1积分都有提高,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FMA、BI积分改善的差值比较P〈0.01。结论针灸配合易化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并与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进行疗效对比。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和评估者盲,治疗师非盲。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n=15)每次接受30 min高强度躯干控制训练加1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共45 min,每天1次,5 d);对照组(n=15)每次只接受45 min低强度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每天1次,5 d。躯干功能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评估,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平衡、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采用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改良的Rivermead移动指数(modified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MRMI)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30例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2.93±13.51)岁,男性21例,女性9例。治疗前两组基线可比。最终27例完成规定的康复训练,试验组有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有1例中途退出,评估者在这3例受试者接受第4次治疗后对其进行了结局指标的评估,结果纳入结果分析。两种干预方法都没有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患者治疗前,干预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5 d后,TIS总表、TIS静态坐位平衡亚表、TIS协调亚表、BBA、MRMI和MBI得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躯干控制训练组治疗后对动态坐位平衡的改善更显著,TIS动态坐位平衡亚表分数的增加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干功能、平衡、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改善,且躯干控制训练比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更能改善动态坐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分别为(6.82±2.34)分和(8.94±2.48)分,均较治疗前的(14.71±4.68)分和(14.85±4.37)分显著下降,FMA、SS-QOL评分分别为(63.52±25.78)分、(143.82±18.01)分和(45.24±18.72)分、(135.22±15.53)分,均较治疗前的(25.48±11.38)分、(120.31±15.56)分和(24.67±12.25)分、(122.83±14.48)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郭根平  章慧霞  江玉权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75-1776,1778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治疗组严格按照一、二、三级康复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二级康复训练,第三级康复训练不做任何指导,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治疗3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末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康复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 0人 ,对照组 2 0人 ,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进行末经任何指导的自行锻炼。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FMA)测评 ,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 90d治疗后 ,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明显程度改善 ,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n=30)、病房康复延伸护理组(B组,n=30)两组,予以相应的方法治疗8周,评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及B组摆动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 A组摆动相和步宽及B组步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A组比较,治疗后B组的步长、步幅、步速、步频、支撑相、双支撑相等参数改善较为明显(P<0.05),步宽和摆动相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能改善脑卒中迟缓性偏瘫患者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rTM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rTMS组同时接受15 Hz 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4周(T1)和治疗8周后(T2)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进行评估并接受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测试。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有所升高,Oxy-Hb浓度达峰时间有所降低,治疗8周后(T2),rTMS组MMSE、MoCA评分以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TMS组Oxy-Hb浓度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rTMS组患者任务期Oxy-Hb浓度与MMSE、MoCA评分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 高频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增加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18.
120例患者均为2009年1至12月间我中心住院部或家庭病床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组时和康复6周后由同一医生用脑卒中量表(NIHSS)、Fus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评定。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康复组NIHSS、FMA、BI及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上肢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两组患者入选时、发病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时进行运动功能、改良BATHEL指数及上肢并发症评定。结果发病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时运动功能及改良BA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将发病后3个月末、6个月末时两组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对上肢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F通用组合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ICF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ICF通用组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分析ICF组的ICF通用组合各类目的评分情况制订相应措施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ICF通用组合各类目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ICF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Fugl-meyer运功功能(FMA)评分及改良版Barhtel指数(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CF组护理后的b130,d230,d450及d455评分较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F通用组合可有效指导护理、康复专业人员针对性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及活动参与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及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