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情志学是研究情志在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医情志学具有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双重性质。分析了中医情志学学科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与任务 ,认为情志概念体系、情志种类及其分类、情志理论、情志活动、情志发展与分化、情志表达与理解、情志心理、情志生理、情志病理以及情志病证及其防治构成了中医情志学学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医情志学说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情志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医界提出发展中医心理学,随之形成一股情志学说的研究热潮。但中医情志学说有其一定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只散见于各种文献中,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隋唐时期,一些医家在中医情志致病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金元时期,明确提出了"七情"的概念,突出强调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明清时期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使情志学说趋于成熟、臻于完善;近现代对情志学说的研究由单纯的理论论述进入到实验研究,通过对情志致病学说的不断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心理学疾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的自身和外部条件分析,认为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中医情志学的问世;作为与现代医学并立的中医学,迫切需要新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分化创立,以促进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需要中医情志学的创建;对情志这一研究对象业已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原理、范畴及学术原则,显示了作为一门学科所应具备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中医情志学创立的自身条件已经成熟。中医情志学的建立无疑将为人们认识丰富的情志活动与复杂的情志病证,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正>继"肝疏泄失常发病宏微观机制及其假说检验"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理论二等奖之后,山东省首批十大创新团队山东中医药大学"情志病证研究团队"带头人乔明琦、张惠云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撰写的《中医情志学》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医情志致病和抑郁症发生的关系,从中医探讨和现代研究阐述情志致病的原因和特点,并对抑郁症的发生进行论述和发挥,运用中医情志致病学说来解释抑郁症的成因,为中医情志疗法和现代心理学治疗抑郁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心理疾病已成为当前的一种流行病,现代医学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不能被直接感知的,其通过访谈和观察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是缺乏客观依据的,而中医情志脉象学突破了这一瓶颈。中医古籍有关情志脉象的理论记载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实验研究等,阐释了人的心理情感活动是可以被客观识别和诊查的。文章从作为中医七情和现代心理情绪理论中具有对立属性的两种基本情志"喜"(快乐)与"悲"(悲哀)出发,对古今"喜""悲"两种情志对脉象影响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归纳前辈宝贵的研究经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各位学者对情志脉象的进一步研究,对及时发现和积极预防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情志源流与概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志,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笔者试分析《黄帝内经》关于情、志的语义及情志、七情的源流,并以现代心理学的有关认识为依据,从产生原理角度探讨情志的概念,分析思的内涵,希望有助于准确理解情志的概念、把握情志理论的发展脉络,从而推动中医情志理论的研究与发展。1《内经  相似文献   

8.
中医情志和体质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老年9种体质为纲,探究了情志与体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气血津液"理论,论述了老年人不同体质和情志的产生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医病机。同时分析了情志和体质共同作用下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为从中医情志和体质理论预防与治疗老年疾病提供了科学内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致情志病证日渐增多.深入挖掘和探讨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源流,对于防治困扰当今社会的情志病证,具有重要意义.先秦诸子从修身养性出发,对情志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虽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但它所蕴涵的"心身合一"思想成为中医学情志理论发生、发展的文化与思想根源,对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医的奠基之作-<内经>,在秉承先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情志理论探讨甘麦大枣汤对情志病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情志医学强调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这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相契合。临床中通常将情志取类比象为"树状"结构,以树干(脏腑气血)为基础,而又不断分枝生长,可概括为阴阳两类,其中偏阳者情志亢奋,偏阴者情志退缩,越往远端,情志表现越复杂、越剧烈,可表现为"多情"的错综交叉。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虽主治妇人脏躁,但在临床中治疗郁证、脏躁、瘿病、不寐、癫、狂、痫等亦可收到较好疗效。中医的"情志树"理论正是以中医情志理论为基础,用甘麦大枣汤补养心脾之虚,缓和肝苦之急,而达到调整心、肝、脾,稳定心神及脏腑气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医情志理论,将中医情志疗法运用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主要采取了顺情从欲、开导解惑、情志相胜、移精变气、暗示诱导、志意以绳等六种方法。通过对中医情志疗法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体现了传统中医的价值,可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医情志学说及其与康复医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医情志学说具有系统的理论和灵活多变的治疗方法,同时还概括人格体质、形神发展、益智调神、康复养生以及“知、情、意”等现代心理学的丰富内容。文中对此分别作了扼要的阐述与发挥,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和湖北宜昌市中医院承办的"运用中医经典方药治疗情志病临床应用研讨会",拟于今年5月18-20日在湖北宜昌市举办。会议将邀请国医大师、知名的专家学者到会作专题报告及学术论文交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内容可以围绕运用中医经典方药治疗情志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研究、理论探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研究、临证经验总结、思路与方法研究以及治未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对中医郁证理论形成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现代中医郁证体系的形成不是沿着传统认为的线性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吸收历代中医情志病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医《精神病学》中抑郁症和神经症的理论,重新构建的一个全新体系,是“范式转换”的科学革命的过程。不可否认,在现代郁证理论体系中,包含有《黄帝内经》五郁、丹溪六郁等理论的“成分”,如在论述病机的时候,提到“气郁”“木郁”,在治疗中,依然会使用越鞠丸,但是现代郁证的理论体系已经与此前完全不同,其中所存在的来源于《黄帝内经》、朱丹溪的“成分”均已被重新定义,不再是当时的原意。  相似文献   

15.
论情志病     
情志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不仅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命活动,更是一种致病因素。正确而全面地认识情志相关内容是推动中医情志理论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中医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代相关研究,就情志病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做相关阐述,以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一直将情志列为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情志活动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情志活动是以脏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常的情志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情志异常则有损脏腑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产生。《内经》云:“百病皆于气也“。由此可见,七情致病是先伤于气,致人体气机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病变。中医十分重视精神情志的调养,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情”是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属哲学范畴)所论为“情欲”,中医所论为“情志”,前者偏于“情”的社会学内容,后者则侧重于“情”的生物学内容,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形成古代对情绪、情感过程的较完整的认识。此外,《荀子》关于“欲”的认识可为现代心理治疗学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角度讲解了情志与癌症关系,癌症病人心理状态及情志护理对癌症病人的重要性,总结了笔者多年对癌症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从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情志方法、技巧及措施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对癌症病人实行情志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康复.在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得有形有色的今天,在广泛推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病人心理护理,也使独具特色的中医传统护理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情志对银屑病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176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人。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对病人心理状况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同时采用PASI评分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评定。结果 88例患者干预后满意度为90%以上。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有效调整和缓解患者焦躁的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与竞争加剧,情志疾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不断提高,中医自古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历代众医家在情志疾病的辩证治疗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理论。结合历代经典论著,以临床观察来认识中医情志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防治等内容,具有深刻意义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