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治疗前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降脂治疗4周后,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仍比对照组要高,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能够使LDL、TC、TG分别下降,HDLC上升。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达到减少斑块内炎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凝,稳定斑块的作用。ACS患者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获得的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发病l周内入院的110例脑梗死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除不给予他汀类药物,其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脂变化情况和脑梗死的再发率。结果他汀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再发率和1年再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能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再发率显著降低,应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使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前测三组入选者的血脂,ELISA测三组血清MCP-1含量;阳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每位患者在同样常规治疗时还给予辛伐他汀5mg/d,共2周。2周后再测阳性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清MCP-1含量和血脂。结果实验前三组之间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显著增加(P〈0.01),经过2周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较自身和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外通过抑制血清MCP-1的含量保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浆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118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Chemerin水平、hs—CRP、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分析Chemerin、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疗程结束后,普伐他汀组血浆Chemerin、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血浆Chemerin与TG呈正相关(r=0.48,P〈0.01);hs—CRP与HDL—C呈负相关(r=-0.21,P〈0.01);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P〈0.01),与Chemerin、hs—CRP均呈负相关(r=-0.43、-0.36。P〈0.01)。结论 普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以降低hs—CRP浓度及血浆Chemerin水平。  相似文献   

6.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64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于入院后24h内行头颅CT检查,确定梗死病灶部位及大小,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61例患者在治疗2周后再次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梗死灶直径〉2cm的脑梗死组较直径≤2cm的腔隙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随着病情好转,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和短期预后关系密切,结合临床有助于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65例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血清CRP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同时将脑梗死患者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CRP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重型组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高于轻、中型组。结论CRP参与了脑梗死炎症反应的过程,CRP水平测定对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名健康人血清hs—CRP的含量,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s—CRP水平越高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严重,临床预后差。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和对照组200例的血浆Hcy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制订的标准(NIHSS评分)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对血浆Hcy与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进行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危险因素GLU,TG,TC,HDL,LDL,Hcy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30,P<0.01),Hcy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cy水平可反映脑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进行Hcy、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将脑梗死组分为两个亚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Hcy、hs—CRP浓度明显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两组浓度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hs—CRP升高具有一致性。结论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Hcv、hs—CRP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差异。方法 收集脑梗死病例72例、脑出血病例65例、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3例,对其血清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病人TC高于对照组(P〈0.05) ,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病人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T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比较,脑梗死组TG、TC显著高于脑出血组(P〈0.01) 。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血脂代谢异常,TG、TC与脑梗死呈正相关,与脑出血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姜黄素组、高剂量姜黄素组和辛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低剂量姜黄素组、高剂量姜黄素组和辛伐他汀组于每13上午同一时间分别给予姜黄素50、100mg·kg-1、辛伐他汀20mg·kg-1灌胃。12周后颈动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VEGF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HDL、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姜黄素组较低剂量姜黄素组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降低(P〈0.01),HDL、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较高剂量姜黄素组大鼠血清TC、LDL水平显著降低,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HDL、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同时升高血清HDL、VEGF水平,且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姜黄素具有调节血脂、促进受损血管内皮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飞霞 《海南医学》2010,21(23):113-114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变化以及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经CT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08例(研究组),其中脑梗死患者74例,脑出血患者34例;对照组60例。检测血清中HCY、TC、TG、HDL-C、LDL-C的含量。结果 (1)脑出血患者HCY水平为(17.61±4.06)μmol/L,脑梗死患者为(19.72±5.65)μmol/L,二者与正常对照组([9.17±2.24)]μmol/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TC、TG、HDL-C、LDL-C均明显升高(P〈0.05),脑出血患者仅LDL-C增高(P〈0.05),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2)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CY、TC、TG、HDL-C、LDL-C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HCY水平升高,罹患脑梗死危险性增加;血清HCY水平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脑梗死病变的程度,其升高仅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硬化患者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 mg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血脂、抵抗素、脂联素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总胆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抵抗素水平、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MT与TC、TG、LDL-C抵抗素呈正相关(r=0.18、0.24、0.16、0.21,P均<0.05),而与脂联素、HDL-C呈负相关(r=-0.26、-0.23,P均<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抵抗素水平,有效延缓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血清Adropin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为卒中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根据NIHSS评分分为3个亚组:轻度亚组(NIHSS<4分)44例、中度亚组(NIHSS 415分)40例和重度亚组(NIHSS>15分)3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清Adropin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LDL-C、HDL-C、TG及TC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方法进行血清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Adropin、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5.976,8.845,P<0.01),血清TC、TG及LDL-C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0.195,15.331,10.296,P<0.01)。随着NIHSS评分的升高血清Adropin水平逐渐降低(F=518.547,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dropin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958,P=0.000)。结论血清Adropin变化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可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Cys 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Hcy水平,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36±0.24)mg/L和(1.03±0.13)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G、TC、LDL-C、HDL-C、FPG、Hey水平及颈动脉IMT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ys C水平与TC、TG、HDL-C、LDL-C、FPG均无相关性(r=0.076、-0.158、-0.040、0.012、-0.176,P均>0.05),而与血Hey及颈动脉IMT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1、0.819,P均<0.01)。结论高Cys C血症是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与血Hey呈正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后血脂水平的持续时间。方法:用高营养乳剂喂养成年大鼠2周,观察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与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结果:造模第30天,模型组血清TG和TC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造模后第10天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TC有差异(P〈0.05),TG值无差异。结论:高营养乳剂可诱发成年大鼠产生高脂血症,同时模型后可持续1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