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病因素及影响预后视力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镇安县医院治疗并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70例,依据患者病灶部位,将其分为总干阻塞(n=47)、半侧阻塞(n=68)及分支阻塞(n=55)。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病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显示,高血压(OR:4.161;95%CI:2.234~7.749)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OR:12.308;95%CI:5.945~25.478)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呈正相关(P=0.000)。而糖尿病、高脂血症、高TG、高Tc及青光眼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吸烟可能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保护因素。治疗后,与初诊视力相比,三种类型视网膜阻塞患者预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初诊视力对预后视力影响很大,患者初诊视力越高,其预后视力效果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影响患者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患者视力预后与其初诊水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 ,目前尚无较好的疗法。我院自 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7月采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 10 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0 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人均住院治疗。男 6 0例 ;女 4 0例。发病年龄 30~ 39岁 12例 ;4 0~4 9岁 2 2例 ;5 0~ 5 9岁 30例 ;6 0岁以上 36例。 10 0例患者中。由视网膜静脉炎引起者 8例 ,由血液粘稠度增高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者 92例。所有病人均表现为发病眼外眼正常 ,视力极度减退 ,眼底可见视乳头充血 ,网膜静脉迂曲充盈 ,动脉变细 ,有的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分型,并对伴随的全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2只眼(64%)视力<0.1,59只眼(61%)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62只眼(64%)为缺血型,58例(69%)的患者伴随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病等全身情况。【结论】糖尿病并发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糖尿病的全身性血管病变的一种表现,可导致严重视力损害,要注重远期的随访观察,对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伴有全身病变的病人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1例(14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60%的病例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中93.93%发生于颞侧分支;初诊视力好,阻塞范围小,则预后视力恢复较好。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硬化为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并发症中,黄斑囊样水肿占首位;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总干阻塞者视力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对分支阻塞者效果较好。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由多种因素致病黄斑囊样水肿是本病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预后视力与初诊视力及阻塞范围相关;早期激光治疗对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并发症以及保存和改善视力有确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王秋霞  张晓元 《新疆医学》2012,42(8):104-106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视网膜血管疾患,晚期黄斑损害和新生血管形成所致的玻璃体积血、继发性青光眼会导致视力不可挽救的丧失。RVO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静脉阻塞既有其特定的致病因素,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常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动脉硬化和炎症有关,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90%以上均与视网膜动脉硬  相似文献   

6.
    
高雯  廖荣丰 《安徽医学》2012,33(11):1572-1575
<正>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视网膜水肿最常见的类型,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和黄斑弥漫性水肿,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白内障术后等疾病,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FFA检查的病人6100例,临床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1290例(1 290只眼).其中男性640例,女性580例;年龄16-83岁,平均54.58岁;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病程1-6个月.就诊原因多为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注射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7月~2010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住院患者46例(46眼),均为发病后第1时间就诊,荧光血管造影无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凝血系统功能检查确定无尿激酶全身及局部用药禁忌的情况下给予尿激酶注射液2万单位静脉注射,每天1次,共10天。1个月再次行荧光血管造影,对用药前后视盘水肿及黄斑水肿变化进行分析,以及视力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盘及黄斑水肿明显减轻,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注射液对保护视功能,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微循环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的临床观察和疗效比较,探讨治疗和护理本病的有效方法和研究思路.方法 对5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21).治疗组为视网膜激光治疗加中药,并给予各期各方面护理;对照组为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分别观察视力、眼底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视力的提高与眼底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的RVO患者,视力恢复良好,体征有显著改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2006年在我院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64例由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特点及手术效果.结果 随诊3个月~4年,64例患者均保存了眼球,57例手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7例视力保持不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4例(6.25%),颞上支静脉及其小分支阻塞者42例(65.63%),颞下支静脉及其小分支阻塞者10例(15.63%),半边视网膜静脉阻塞4例(6.25%),鼻下支静脉阻塞者3例(4.69%),鼻上支静脉阻塞者1例(1.56%),不同阻塞部位及不同出血时间患者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症的疗效。方法 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者30例行格栅状光凝,合并新生血管者20例行光凝块血区治疗。结果 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占66.7%,83.3%的患者视力提高1行以上。新生血管组80%的患者1次光凝后新生血管消退。结论 氩激光光凝对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症有效。  相似文献   

12.
高丽  吕彩玲 《中原医刊》1995,22(4):45-4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危害视力较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常并发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症。如治疗护理措施不当,会严重的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我科自1990年~199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中央静脉阻塞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4岁,平均40.3岁。眼底表现以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 ,据报道致盲率为 15 .1% ,而且治疗比较困难。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2 2例 ,疗效较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均为门诊病人。男 16例 ,女 6例。年龄 46~ 78岁 ,平均 5 8岁。视力极度减退仅有光感 2例 ,手动 / 30cm 1例 ,指数 / 30cm 1例。视力 0 .0 5的 5例 ,0 .3的 6例 ,0 .5的 5例。 13例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史 ,占本组病人的 5 8%。全部病人血液粘稠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病史最长 2年 ,最短 1周。1 2 …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血管疾病 ,依据其阻塞部位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半侧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目前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主要针对其导致视力下降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如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黄斑缺血、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 ,其中黄斑水肿最为常见,有统计显示其发生率高达46. 7% [1 ].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较为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也是致盲性眼病之一。本病特征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沿受累静脉有出血、水肿及渗出等,尤其造成的黄斑部水肿对视力损害最大。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视网膜静脉中央总干阻塞、视网膜半侧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目前临床报道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剂量较小,我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RVO患者186例193眼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多为单眼发病,眼底主要表现为受累静脉迂曲扩张、沿视网膜静脉分布的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渗出等,同时可见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RVO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其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以及静脉血管内壁的损伤有关。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RVO可分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宜及早救治。刘楚玉教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青年患者1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影响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1例(14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60%的病例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中93.93%发生于颞侧分支;初诊视力好,阻塞范围小,则预后视力恢复较好.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硬化为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并发症中,黄斑囊样水肿占首位;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总干阻塞者视力改善效果不明显,但对分支阻塞者效果较好.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由多种因素致病.黄斑囊样水肿是本病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预后视力与初诊视力及阻塞范围相关;早期激光治疗对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并发症以及保存和改善视力有确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88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症状、眼底所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史,并排除其他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易混淆的疾病,治疗方法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激素药物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及激素药物治疗。结果2例X线检查有陈旧性肺结核表现,所有病例均为青壮年患者,男性患者占95.6%,双眼发病者占91.3%。治疗后视力≥1.0者6眼,视力0.5~0.9者33眼,视力0.1~0.4者26眼,视力0.1以下者23眼。有严重并发症患者视力恢复常欠佳。结论FFA对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防止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再发及减少严重并发症出现及保持有用视力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的临床诊疗体会.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制定治疗方案.结论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可以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发病的主要全身因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次为糖尿病.分支静脉阻塞仅一支静脉发生阻塞.影响黄斑区的分支静脉阻塞,可以导致视力下降合并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