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2种表面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法,B组应用利多卡因喉头喷雾法.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呛咳和不良反应记忆率,以及检查后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结果:检查中B组氧饱和度明显低于A组,而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患者发生呛咳、检查后不良记忆少于B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和愿意再次检查高于B组(P<0.01);A组达到有效麻醉的平均耗药量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好,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用药量少,患者痛苦少,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支气管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李勋济 《吉林医学》2011,32(15):3010-3010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压缩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两组分别应用压缩雾化吸入(Ⅰ组)和超声雾化吸入(Ⅱ组)2%利多卡因,观察声门开放和咳嗽反应及所需药量,记录检查前后心率(HR)、血压(Bp)和氧饱和度(SpO2)。结果:Ⅰ组和Ⅱ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92.3%和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所需2%利多卡因分别为(4.8±2.1)ml和(8.7±2.6)ml(P<0.01);两组检查前后HR、Bp和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行压缩雾化吸入麻醉可提高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做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以2%利多卡因5ml氧气雾化麻醉,对照组以2%利多卡因5ml采用喷枪喷雾器做局部喷雾麻醉咽部。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时呛咳减少,气管镜检查操作时间缩短(P<0.05),检查时患者的最高收缩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指标更加平稳(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氧气雾化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检查过程安全,患者各项生命指标更加稳定,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使患者免于检查过程中不舒适引发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任永伦 《中外医疗》2012,31(15):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全麻组(观察组)和喷雾表面麻醉+全麻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对照组术前使用2%利多卡因上呼吸道喷雾,两组患者检查时均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观察术中呛咳情况,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变化,记录检查中丙泊酚用量,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纤支镜检查时剧烈呛咳病例数、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及心率升高低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纤支镜操作者对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前,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配合全身麻醉,可更好地维持检查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和血氧饱和度相对稳定、减少静脉麻醉药用量,提高纤支镜操作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麻醉科急诊和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和四肢手术的90例患儿,年龄3~10岁,体重15~36kg,ASAI~II级,平均分为三组,90例患儿基础麻醉均用氯胺酮(2~6mg/kg)。A组:30例患儿进行上肢手术麻醉时,先采用肌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2~6mg/kg),而后辅助静脉缓慢追加小剂量芬太尼(辅助神经阻滞麻醉)。B组:30例患儿进行腹部和下肢手术时采用椎管内麻醉,麻醉药物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C组:30例患儿进行手术麻醉时,麻醉药物只是采用氯胺酮。注意记录A、B、C三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氯胺酮的用量以及追加次数、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唤醒时间、肌肉松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麻醉后,A组、B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水平都比C组患儿低(P<0.05),并且手术中,没有发生体动、呼吸困难情况,术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A、B组的患儿比C组患儿苏醒的时间短、手术后的氯胺酮用量也很少,A、B两组追加的次数更少,并且肌肉松弛情况和止痛的效果都良好。A、B两组较C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观察手术中、手术后A、B组和C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可知: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单纯氯胺酮麻醉的临床效果相比较,前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阿托品对无痛人流术不良反应的预防(附1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松  于万秋 《黑龙江医学》2006,30(8):588-589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阿托品后,异丙酚无痛人流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30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0例(n=150)。两组均静注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2.0 mg/kg)后开始手术,术中必要时每次追加20~50 mg。A组无术前用药,B组术前应用阿托品0.006 mg/kg静脉注射,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变化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比较,B组诱导2 min后的BP、HR高(P<0.05),无明显抑制。A、B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的恶心及呛咳发生率低。结论异丙酚无痛人流术前给予阿托品静注,能有效抑制麻醉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操作方便,应做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哌替啶配合雾化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行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用利多卡因雾化麻醉;B组应用哌替啶配合雾化利多卡因.结果 A组患者术中呛咳、体动发生率及失败率、术后不良记忆及并发症明显高于B组;二组愿意接受二次支气管镜检查接受率分别为47.7%、98%;满意度分别为42.5%、95%.结论 哌替啶配合雾化利多卡因效果好,简单易行,达到无痛纤支镜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其中A组经鼻直接滴注,B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C组含漱法联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法,比较3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平均耗药量的差别。结果:A组、B组及C组优良率分别为72.5%、87.5%和100.0%,C组显著优于A组及B组(P<0.05);C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少于A组及B组(P<0.05),麻醉维持时间显著长于A组及B组(P<0.05),平均耗药量少于A组及B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采用含漱法联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麻醉麻醉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麻药用量小,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许晴琴  杜耘  黄勇  张立明  张建蓉 《重庆医学》2016,(22):3060-306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分为A、B、C3组,A组于检查前5 min缓慢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0mg/kg,B组于检查前5 min缓慢静脉推注咪哒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1 μg/kg,C组于检查前15 min缓慢静脉推注地佐辛0.1 mg/kg.监测不同时刻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躁动、呼吸抑制、呛咳、苏醒恢复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C组麻醉方式对SBP、DBP影响最小,B组麻醉方式对HR影响最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PO2均无明显变化;3组麻醉效果中C组躁动最小,躁动评分低于A组(P<0.05);B、C组呛咳反应少,呛咳时间、呛咳次数及呛咳时间与操作时间的百分比较A组低(P<0.05);与A、B组比较,C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0.5h后,C组完全苏醒,可自行行走,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患者总满意度和愿意接受复查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静脉麻醉用于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呛咳反应少,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硬膜外麻醉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6岁患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6岁进行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每组25例,观察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增高(P<0.01),呼吸频率明显增快(P<0.0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5,P<0.01);与氯胺酮组相比,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P<0.01),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少(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腹部以下部位手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静脉全麻控制通气和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年龄2~8岁,拟行纤支镜检查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喉罩全麻控制通气组(L组,n=20)、静脉全麻组(C组,n=20).L组患儿通过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控制通气,C组患儿在常规静脉全麻下行纤支镜检查,保留患儿自主呼吸,必要时级面罩辅助通气.观察两组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检查中呛咳、憋气或肢体运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C组患儿HR、MAP在镜检过程中明显升高,SpO2.明显下降(P<0.01),而L组患儿的HR、MAP及SpO2无明显变化.C组患儿检查中呛咳、憋气或肢体运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5),L组内镜医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 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全麻控制通气用于小儿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夏敏  孙林  艾伟 《吉林医学》2011,32(15):2953-2954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使用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观察组223例将2%利多卡因10 ml置于超声雾化器的储物罐内,超声雾化吸入30 min;对照组220例采用手动式气囊压缩喷雾器,将2%利多卡因10 ml向咽喉部喷雾,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和不能完成支气镜检查者为115例、1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53例、43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麻醉可获得较满意的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及复合瑞芬太尼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监护麻醉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及单纯异丙酚靶控输注组(B组)。在不同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T1、T2点B组MAP低于A组(P〈0.05),术中A组肢动明显少于B组(P〈0.05),呼吸暂停A组多于B组(P〈0.05),A组病人对镇静镇痛的满意程度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确切、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李竹青  秦家萍 《医学综述》2013,(22):4203-4205
目的探讨经呼吸回路雾化吸入利多卡因预防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滴入组和雾化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利多卡因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止操作次数以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雾化组利多卡因总用量显著低于滴入组(P=0.003),雾化组术中心率显著低于滴入组(P=0.026),滴入组术中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3),雾化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已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经呼吸回路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能获得较好的气道黏膜麻醉效果,显著降低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欣馀 《吉林医学》2007,28(5):628-62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30例,术前合并1~2级高血压,30例均按WHO标准诊断,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A组(单纯全麻)、B组(硬膜外复合全麻)。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心率;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麻醉药用量。结果:插管及拔管时,A组SBP、MAP、HR、RPP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1),术后60及90minSBP、MAP、HR显著升高;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至清醒时间A组(35.0±15.2)min,B组(10.0±4.6)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全麻药量和术后躁动减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应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术的可行性。方法  5 0例小儿气管异物 ,随机分为表麻组、静脉全麻醉组各 2 5例 ,分别 2 0 g·L-1利多卡因经超声波雾化仪雾化后吸入 8~ 10min ,完成表面麻醉 ;γ 羟基丁酸钠 80mg·kg-1 氯胺酮 1mg·kg-1完成静脉复合麻醉。结果 表麻组围术期并发症少 ,HR、MAP平稳 ,术毕SpO2 >95 % ,清醒时间 (70 1± 15 3)min ,静麻组并发症较多 ,围术期HR、MAP下降明显 (P <0 0 5 ) ,术毕SpO2 <95 % (P <0 0 5 ) ,清醒时间 (16 8 4± 17 6 )min (P <0 0 1)。结论 超声雾化表面麻醉用于支气管镜检表麻完善 ,围术期MAP、HR稳定 ,并发症少 ,术毕低氧发生率低 ,清醒时间短 ,是该手术较好的一种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吸入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1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惠东县人民医院住院82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组则于灌洗液中加入EGF,收集每次灌洗液蛋白含量(TP)、胶体渗透压(COP)、白蛋白(Alb)测定,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①治疗组中TP、COP、Alb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愈加明显;②坏死粘膜脱落时间、气道分泌物量、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气管套管拔除时间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是治疗吸入性损伤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修复损伤上皮细胞,减轻肺水肿,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咽喉部喷雾加环甲膜穿刺麻醉法与超声雾化吸入麻醉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咽喉部喷雾加环甲膜穿刺法麻醉,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麻醉。从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平均耗药量及术中生命征变化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麻醉起效时间及平均耗药量少于B组,术中生命征比B组更为平稳,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咽喉部喷雾加环甲膜穿刺麻醉法可进一步改善麻醉效果、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麻醉药用量、提高了安全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