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模式,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对入选的115例冠心病患者,采取"多学科-社区-家庭"模式进行二级预防,观察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各相关指标的控制情况,患者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冠心病常识掌握改善情况。结果:经此模式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均明显提高(均P<0.05),不良生活方式明显改善(P<0.05)。血脂、血压、血糖、体重指数等指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多学科-社区-家庭"冠心病二级预防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丁焕 《中国民康医学》2022,(23):179-182
目的:观察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出院后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采用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遵医行为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按时服药、自我监测、合理饮食、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可提高遵医行为评分、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常规出院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过渡期护理计划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过渡期护理计划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预后情况的差异。结果 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来看,干预前,两组患者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和非药物依从行为调查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V、LVEF、6MW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V、LVEF、6MWT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患者的预后情况来看,观察组的CHD危险因素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采用过渡期护理计划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生存率,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住院的11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定期随访,按照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指导,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情况。结果与住院前比较,110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控制率及二级预防服药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住院时比较,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服药率除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外,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长期服药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住院后,经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后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控制率及二级预防药物服药率明显提高;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 PCI治疗的 68例老年AC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PCI术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俊娥  刘俊红  郭海平 《医学综述》2013,(16):2999-300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效果、用药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确诊为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共120例,患者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为二级预防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二级预防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住院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效果比较显示:二级预防干预组在预防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二级预防用药组的用药依从性为80.0%,与二级预防用药组的用药依从性与家人提醒服药、高血压和(或)冠心病家族史、高脂饮食、心绞痛发作、二次住院密切相关(P<0.05)。结论二级预防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效果显著,依从性较高,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门诊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出院患者82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医疗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心血管健康教育门诊就诊,采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提供药杯等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及血压、血脂调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门诊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出院后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应用格林管理模式干预对其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同意运用格林管理模式方法进行管理的患者64例为观察组,运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的6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林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冠心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及防治.方法 选取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00例,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填写问卷,建立患者基本档案.分析患者对冠心病的知晓率、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现状、不同心率组基线资料,以及β受体阻滞剂未规范使用的原因.结果 (1)冠心病的知晓率分析,调查显示300例患者知晓率仅达20%.(2)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服药情况,阿司匹林服药率为90.0%,ACEI/ARB服药率为73.4%,β受体阻滞剂服药率为90.0%,他汀类服药率为81.3%.(3)心率为80~90次/min的患者并存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尿素、肌酐、吸烟、高血压均较其他组有显著差异.(4)分析未规范用药的原因包括:①药品费用贵;②出现不良反应;③缺乏对冠心病的了解,无症状不需要服药;④缺乏用药知识;⑤担心不良反应;⑥自理能力差;⑦医生未开医嘱.结论 (1)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甚少;(2)目前冠心病二级预防在实践中贯彻得并不理想;(3)临床对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偏低、剂量偏小;(4)心率快的冠心病患者比心率慢的患者并存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5)导致患者未规范用药的原因较多,患者服药依从性差;(6)心内科医生应重视冠心病二级预防具体措施的落实,加大卫生宣教,社会应加大对慢性病预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作用及效果,为临床上硝酸酯类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云浮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中临床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可以广泛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相关健康现况,并了解其心脏康复的知晓及参与情况。方法2020年6—12月,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属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管理的冠心病患者983例,对其进行健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所患冠心病的类型、合并症,目前二级预防用药及病情控制情况,以及采取的运动方式和患者对心脏康复的了解、参与情况等。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83份。其中男性541例(55.0%),年龄65~<75岁者578例(58.8%);超重和肥胖者(体重指数≥24.0 kg/m2)591例(60.1%),合并症前3位分别是高血压(790例,80.4%)、血脂异常(646例,65.7%)、糖尿病(451例,45.9%)。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率偏低。运动方面,被调查人群中,规律运动者733例(74.6%),接受专业运动风险评估、专业运动能力评价及专业运动指导评价者分别仅8例、4例、6例,接受过心脏康复者仅8例,88.9%(867/975)表示"从未听说过"心脏康复。结论社区冠心病患者人群多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血脂、血糖控制率有待提高。冠心病患者对心脏康复的知晓率及参与率较低,建议社区医生加强心脏康复的宣传,强化社区心脏康复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2.
郭春芳  朱林锋  沈磊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41-1642
目的探讨院外自助式心脏康复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加院外自助式心脏康复和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分别于出院后6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的体重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控制有效,两组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每次康复锻炼的时间和每周康复锻炼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自助式心脏康复模式帮助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康复,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降低冠心病患者可逆性危险因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死亡率,然而我国PCI治疗后患者随访依从性低,支架内再狭窄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对PCI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是减少其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保护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目的 探讨上海市徐汇区“1+1+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模式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127例于2016年1-12月首次行PCI术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术后随访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患者进行“1+1+1”签约,并提供以下签约服务:家庭医生随访进行冠心病防治健康教育、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专病门诊治疗及开具延伸处方,双向转诊及云平台联合诊疗。随访2年后,依据“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和简易评估工具”,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随访2年后干预组血压、血糖、血脂的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男性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PCI术后2年内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及MACE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1”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服务模式下对PCI术后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降低心绞痛发生率,降低男性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心胶囊”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将493例冠心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了平均3.5年的观察研究。全部入选病例均给予规范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康心胶囊。观察康心胶囊对血脂,心功能、心脏结构及冠心病事件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在平均治疗3.5年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脂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心功能改善(P<0.01~<0.05)、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事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需做PTCA/CABG、再住院治疗、心律失常、脑卒中、非心脏性死亡、全因死亡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心胶囊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脂、减轻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郑丽如 《中外医疗》2016,(34):159-161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8月_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术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分别于冠心病PCI术后6个月、12个月评估两组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护理与治疗效果及术后12个月内服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再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6个月、12个月服用替格瑞洛依从性佳的患者占比87.27%、78.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21.82%(P﹤0.05﹚。两组护理前M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MR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RSS评分(5.43±2.12﹚、(2.40±1.0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再入院率分别为10.91%、3.6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45%、16.36%(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替格瑞洛使用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对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小玲  闵敏  邱艳霞  任莉  许超  贾楠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441-2445
背景 深圳市作为强劲发展的一线城市,快节奏的工作和激烈的竞争环境给中青年增加了很多压力,长期的压力会使个体的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研究深圳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现状对有效开展高血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现状,为深圳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深圳市9个行政区域内选取32家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并方便抽选前来医疗机构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 152例,最终进入分析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 639例。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血压、心率及服药情况。结果 1 639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心率为(81.0±11.0)次/min;血压达标610例(37.22%),血压不达标1 029例(62.78%)。血压达标者和血压不达标者血压、心率、合并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使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与收缩压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r=0.411,P<0.001),心率与舒张压之间也存在线性正相关(r=0.455,P<0.001)。在血压控制不达标患者中,心率<80次/min患者与心率≥80次/min患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相比,未使用者心率更快、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不达标且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心率<80次/min的患者与心率≥80次/min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偏快,心率较高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易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病。为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应增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生的心率管理意识,加强心率治疗指征、控制范围、药物选择、个体化治疗等相关的诊疗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6—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常住居民1 14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74.7%。8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80.7%)、体育锻炼很少(68.5%)、血脂异常(60.1%)、脑卒中家族史(45.7%)、糖尿病(38.2%)、明显超重(25.9%)、吸烟(23.3%)、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3.5%)。女性高危人群的血脂异常的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的吸烟率高于女性。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暴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率和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存在回归关系(P<0.05)。 结论 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社区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控,重点加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信管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院患者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冠心病出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和手册,观察组除常规出院宣教和手册外,建立微信群,制定8周的康复计划。分别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评价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再就诊再住院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达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分别(79.22±8.52)分、(79.42±7.80)分,优于对照组的(61.38±8.29)分、(62.74±11.45)分(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就诊次数、再住院次数及胸痛不适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6.0%和12.0%,均低于对照组的22.0%、42.0%(均P < 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94.0%、92.0%、98.0%,均优于对照组的70.0%、66.0%、72.0%(均P<0.05)。  结论  采取微信管理的延续护理方式能有效控制冠心病PCI术后出院患者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再就诊、再住院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家庭医生对签约高血压对象实施包括人体正常血压值上下限知识、每日摄盐上下限量知识、血压控制达标后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物知识、血压是否控制越低越好知识高血压四项最关键防治知识指导对其认知的影响。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以接受上海市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监测管理一年以上,病程在2年以内,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签约家庭医生高血压患者405名为研究组,继续维持原公共卫生人员电话或上门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276名为对照组。2组均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要求,根据研究对象血压分级、危险因素分层进行分组管理,分别对其实施血压监测和高血压知识指导。通过答卷方法测评2组患者高血压四项关键防治知识水平。 结果 681名研究对象的社会年龄构成、性别构成、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分组构成,经t检验,研究与对照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2组研究对象其背景情况基本平衡。但研究组对象对四项最关键防治知识正确认知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2组人数比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家庭医生高血压关键防治知识指导有助于签约对象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对促进自身血压控制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推动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深入发展具有正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