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吉林医学》2011,32(25):5219-522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9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12 h后给予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 d。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6.6%,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48.9%,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率,降低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溶栓后各时段,观察组冠脉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血清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PTT、PT及T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用常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两组血流变情况,研究组患者临床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在研究组心肌梗死患者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绞痛以及发生死亡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在临床中发挥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14d后,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能较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血清IL-6、IL-8、IL-10和热休克蛋白70等水平,且其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培文 《吉林医学》2012,(34):7491-7492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常规口服降压、抗凝血、血管扩张、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点滴,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较有效的药物,不仅提高了冠脉再通率,而且降低了并发症,保证了患者预后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用阿司匹林与尿激酶治疗后,观察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肝素治疗,观察两组溶栓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小时内观察组梗死后的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使用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再通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给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则于溶栓治疗开始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再通率、再通时间、心电图改变、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再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溶栓再通后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T段回落至≥50%所需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及患者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的溶栓治疗,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提高再通率,降低再梗死率,缩短再通及ST-T回落时间,未增加出血风险及病死率,可更好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通、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使用血栓通和奥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NDS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与奥拉西坦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张英 《中外医疗》2013,(29):5-6
目的 探讨分析尿激酶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 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70%,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远期出血率为37.5%,治疗组远期出血率为10%,治疗组在出血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溶栓成功率,降低远期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宗秀兰  杜爱芬  赵良梅 《海南医学》2014,(19):2822-282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阿司匹林、吗啡、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心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值提前、再通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IMA、CK-MB、BNP、SOD、MDA进行比较,观察组的IMA、CK-MB、BNP、SOD、MD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MA、CK-MB、BNP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NP、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休克、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减少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拜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司三联治疗疗效较好,值得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纬 《中外医疗》2014,(25):21-22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再通率、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再通率(82.5%)明显优于对照组(67.5%,P〈0.01),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少于对照组(17.5%,P〈0.01),死亡率均为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替普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行溶栓治疗对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及左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均在12h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未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溶栓,观察组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溶栓。全部在入院时和发病1周后对血浆BNP进行检测,并在1周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重构及左心功能情况,并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周后血浆BNP水平较观察组低(P 〈0.05),且观察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浓度,并对左室重构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从而降低了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共10d。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和复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4%)明显高于对照组(6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3.28%)明显低于对照组(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降低复发率和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联合右旋糖酐与单用低分子肝素应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旋糖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患肢肿胀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观察组治疗5~7d后患肢的肿胀消退率(74.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2~3周患肢的恢复正常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右旋糖酐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凌冲 《当代医学》2013,(32):148-14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尿激酶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分别达到63.46%和92.31%,而无效率则明显减少,仅为7.69%,并且均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