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慧颖 《右江医学》2009,37(5):566-56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脏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各期相灌注特点,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SonoVue造影剂和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成像技术,对54例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研究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判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良恶性病变增强的动态时相变化结果表明,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经阴道超声造影观察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卵巢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和造影增强模式,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广元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提示卵巢肿瘤且良恶性鉴别难度较大的患者50例,行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对比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卵巢肿瘤患者病灶区的多普勒血流信号和超声造影剂的灌注特征,并比较其时间‐强度曲线上造影增强的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等相应参数。结果经阴道超声造影对卵巢肿瘤性质鉴别的准确率(96%)显著高于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超声造影后主要表现为囊壁结构的环形增强、实性结构整体或分散的点状、树枝状增强,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而恶性肿瘤主要是瘤体实性结构快速、非均质地增强。恶性卵巢肿瘤超声造影剂增强的开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均显著早于良性肿瘤(均 P<0.05),且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1)。结论卵巢良恶性肿瘤在超声造影剂注射后的增强模式不同,经阴道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病灶局部的血流灌注情况;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差异可提高对卵巢肿瘤性质和类型鉴别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各期相的增强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7例肝脏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胆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为标准,对97例胆囊肿瘤样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其中良性组68例,恶性组29例,观察胆囊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对胆囊肿瘤进行时间-强度(TIC)曲线分析,记录以下定量指标:始增时间AT、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廓清起始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半洗出时间、半降支斜率、上升时间。结果 29例胆囊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多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不均匀增强,病灶基底部增宽,外形不规则,胆囊壁增厚,部分囊壁可见连续性中断,动脉中晚期或静脉早期快速廓清,呈"快进快退"。除6例胆泥表现为始终无增强,62例良性肿瘤超声造影灌注模式多表现为动脉早期快速均匀性增强,形态多规则,胆囊壁呈连续性增强,病灶基底部较窄或无基底部,静脉期缓慢廓清,呈"快进慢出"或"快进同出"。恶性组TIC曲线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半降支斜率绝对值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半洗出时间均小于良性组(P<0.05)。结论胆囊肿瘤的超声造影模式及TIC曲线定量参数在胆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83个肝脏肿瘤患者123个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的特点。结果:所有103个肝脏恶性肿瘤动脉期或门脉期均表现为快速增强,98个(95%)延迟期快速退出,仅有5个(5%)缓慢退出。其中69个肝细胞癌病灶中53个(77%)表现为动脉期整体均匀增强,16个(23%)由于病灶中央有低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增强,66个(96%)表现迅速快退,仅3个(4%)表现为缓慢退出。在34个转移性肝癌病灶中,24个(71%)表现为动脉期不均匀增强,10个(29%)表现为动脉期或门脉期的均匀增强,32个(94%)表现为快速退出,2个(6%)表现为缓慢退出。而另外在20个肝良性肿瘤中,18个(90%)表现为缓慢不均匀增强,14个(70%)表现为轻度增强,20个(100%)表现为缓慢退出。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88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130个病灶),其中良性35例,恶性53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采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的成像,及时记录肝实质和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的方式和增强强度。结果:肝良性病灶:51.7%的病例早期动脉相出现了造影增强图像,96.7%的病例延迟相呈现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现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28-63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病理学诊断确诊良恶性的卵巢肿瘤患者的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方面的准确率及影像学特点。结果:76例卵巢肿瘤患者在超声造影检查中良、恶性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符合率显著高于经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0.24%与65.85%,88.57%与48.57%)(P<0.05)。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良性卵巢肿瘤血流特点以Ⅰ型为主,恶性以Ⅲ型为主,且良性肿瘤Finkler评分显著低于恶性肿瘤,RI值显著高于恶性肿瘤(P<0.01);超声造影检查显示:良性卵巢肿瘤灌注水平以低增强为主,恶性则以高增强为主,良性卵巢肿瘤灌注低增强例数显著多于恶性肿瘤,高增强例数显著少数恶性肿瘤(P<0.01);恶性卵巢肿瘤造影剂的Imax显著强于良性肿瘤,TTP、mTT显著短于良性肿瘤(P<0.05);而两者R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比,超声造影可更好的显示良恶性卵巢肿瘤组织及血管分布、灌注特点,且后续图像处理结果可进一步提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分析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的形态和定量参数,探讨超声造影对判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应用超声造影剂Levovist检查卵巢良、恶性肿瘤,比较注射Levovist前后肿瘤血管的显像情况,并应用相应的软件制作ROC曲线,从而得到相应的灌注参数。得出(1)卵巢恶性肿瘤:造影表现为肿瘤快速不均匀高增强,以血管为中心造影剂向瘤体内灌注;TIC曲线较陡直,CEUS中的灌注参数也较高;(2)卵巢良性肿瘤:造影显示肿瘤实性部分呈均匀性增强,多数从周边向内部灌注;囊性肿物一般始终未见造影剂充盈,或仅有分隔及囊壁有造影剂充盈;TIC曲线较平缓,CEUS中的各项灌注参数也较低。超声造影结合TIC曲线可以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5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均经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所有患者肝脏至少有一个局灶性病变。患者均有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和病理学诊断结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资料综合诊断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并对比分析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造影表现的差异。结果超声造影对于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97.9%(46/47)、94.7%(18/19);对于超声造影表现而言,恶性肿瘤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较早,消退较快,呈"快进快出"的特征,而良性肿瘤的增强时间趋于平缓,消退也较晚出现。结论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地诊断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在基层医院的超声科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方法超声造影采用编码相位反转技术,对30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附件区囊实混合性肿物或实性肿物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增强特征。结果卵巢良恶性肿瘤起声造影增强表现不同,卵巢良性肿瘤显示瘤体均匀性增强,多数从周边向内部灌注,可见血管形态规则;而恶性肿瘤显示瘤体不均匀性增强,多数以血管为中心向瘤体内部灌注,可见粗大、扭曲、走向不规则的供养血管呈蟹足样或树枝状穿入瘤内。结论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不同,有助于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及早期卵巢癌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造影诊断鉴别FNH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分析FNH的彩超声像图表现及超声造影特点.结果 常规超声检查43例FNH共52个病灶,内部常表现为稍低回声;超声造影表现为均匀高增强,大病灶(>10.0cm)超声造影发现轮辐状增强表现和中央瘢痕的比例高于小病灶区.结论 病灶较大的FNH超声造影有轮辐状增强和中央瘢痕等特异性表现,且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FNH血流灌注特征,对FNH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8):604-607
目的探求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项参数。结果 98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出110个病灶,其中67个为恶性病灶,43个为良性病灶;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91.04%)、特异度(90.67%)及准确度(90.91%)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结果(68.66%、72.09%、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峰值强度较良性病灶高,峰值消退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开始增强时间较良性病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较于常规超声,实时超声造影采用时间-强度曲线获取各项参数变化特征,可有效反映肝肿瘤微小血管灌注量及血流分布情况,对临床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炎性假瘤(IPL)超声增强造影各时相的特点及与其它相似二维图像病变的鉴别要点.方法 选取伴有脂肪肝的31 例IPL 患者,对其IPL 病灶的二维、彩色多普勒及增强造影的超声检查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1.0%的病灶相邻出现2~3 个结节,相互紧贴呈哑铃状或分节状改变.77.4%的病灶位于距肝包膜3cm以内,35.5%的结节内出现点状强回声.67.7%超声增强造影病灶周边肝脏组织在动脉早期轻微增强,54.8%的病灶周边肝脏组织动脉期、门脉期轻度增强,并见线样、隔膜样向病灶中间延伸.90.3%的病灶整体无增强或近中间部分在各时相出现不规则无增强回声区.结论 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IPL 及其他病变)行超声增强造影,是进行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8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始增时间及始退时间,并观察分析病灶增强方式。结果良恶性病变的始增时间均可小于30秒;始退时间小于90秒全部为恶性病灶,大于180秒消退者主要是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组始增时间及消退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主要呈整体均匀增强或不均匀增强;肝转移癌呈周边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肝血管瘤主要呈周边节结状增强;FNH主要呈自中央轮辐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肝脏局灶性病变动态灌注过程,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56例超声发现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准确54例(96.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为明确诊断,而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对4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或进一步验证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并记录不同声像图特征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在不同时相的增强特性。结果: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都有其特征性的增强模式,进而有助于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所有病变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大多数病灶有相似的增强变化规律。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5.6%(43/45)。结论: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不同,借此可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超声造影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真正达到了非创性和高效性目[1]。  相似文献   

18.
蒋映丰  陈列  朱才义 《海南医学》2013,24(18):2685-268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鉴别肝内结节样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硬化合并83个肝内结节样病灶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特点。结果 51个恶性结节样病灶中,1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为ICC,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2%),2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为HCC,造影表现为"快进慢出"(4%),2个病灶病理结果显示为HCC,造影表现为"慢进快出"(4%),其余46个HCC造影后均在动脉期增强而在门脉期消退,呈"快进快出"模式(90%)。32个肝脏良性结节样病灶中,7个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快速增强,延迟期缓慢消退,为"快进慢出"(22%),24个超声造影表现为"同进同出"(75%),还有1个表现为动脉期缓慢增强,延迟期缓慢消退,即"慢进慢出"(3%)。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背景下对鉴别肝内结节样病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时彩红 《安徽医学》2014,(9):1282-1283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超声弹性成像(UE)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82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临床资料,将其CEUS与UE检查结果与临床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肝脏良恶性病例CEUS与UE随病变性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强化特点与弹性评分。CEUS、UE检出病灶数与最终临床确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UE诊断结果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与UE在肝脏良恶性肿瘤检出中价值均较大,对临床较难诊断的病灶,两者联合应用对病灶诊断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后的特点,评估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共91个病灶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原发性肝癌(HCC)动脉相早期呈整体增强,呈快进快出高增强;转移性肝癌动脉相早期周边先环状强化或直接整体强化,门脉相及延迟相迅速消退,呈"黑洞"征表现;胆管细胞癌动脉相早期周边开始强化,至门脉相早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呈慢进快出高增强.肝血管瘤呈典型的慢进慢出高增强,肝腺瘤呈快进慢出低增强,肝脓肿呈网格状快进快出低增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轮辐状"快进慢出高增强,不均质脂肪肝及肝硬化结节呈等增强,其增强方式与周围肝实质一致.结论 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有不同的超声造影特点,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