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考察注射用血栓通与5种常用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优选出最佳溶媒配伍方案,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量,将注射用血栓通与5种常用溶媒配伍,定时考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值和不溶性微粒。[结果] 注射用血栓通与5种临床常用的不同溶媒配伍混合配制后,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但不溶性微粒均随着配伍时间的增加而增多,6 h后≥ 10 μm不溶性微粒数均超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限度,且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配合4 h后≥ 10 μm和≥ 25 μm不溶性微粒数均已超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限度。[结论] 静脉滴注给药时,注射用血栓通最佳配伍溶媒是10%葡萄糖注射液,其次为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且配伍后的溶液应在6 h内使用完毕,若用于糖尿病患者,需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溶媒配制,配伍后的溶液应在4 h内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2.
左氧氟沙星与五种抗菌药物的配伍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五种抗菌药物的配伍及稳定性。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及五种抗菌药物在25%,24h内的含量变化、用光阻法测定不溶性微粒变化,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变化。结果:配伍溶液的外观及颜色均无明显变化。各样品溶液24h内pH值无明显改变;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甲硝唑磷酸二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在放置期间含量下降均少于10%;仅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唑林钠2h和6h后大于10%。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五种抗菌药物无配伍变化,配伍后的注射液应及时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稀释剂,临床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使用方法,将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按比例配制的待测溶液,于室温密闭放置0、1、2、4h,对其进行溶液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和总黄酮含量检查。结果在0~4h内,混合溶液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和总黄酮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刺五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本次实验考察的范围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对常温下临床常用剂量的呋塞米注射液(60mg)、盐酸多巴胺注射液(40mg)在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4h内外观的观察、溶液pH值、微粒数量以及各组分含量的变化来考察这两种药物的配伍稳定性。结果混合溶液4h内,外观、pH值,含量测定均无显著变化,不溶性微粒无明显变化,且符合中国药典对注射液的相关规定。结论在实验剂量或低于实验剂量下,两药在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4h内可稳定配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依据临床用量,将疏血通注射液分别加入到3种规格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在配伍后0、1、2、4、6、8 h取样,测定次黄嘌呤含量、外观、p 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粒径等指标以及进行蛋白质检查。[结果]疏血通注射液与3种规格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 h内颜色正常,溶液澄清。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粒径均在合理范围内,蛋白质检查符合限度规定。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2 h内次黄嘌呤含量稳定,2 h后随时间呈缓慢降解趋势;疏血通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8 h内次黄嘌呤含量稳定。[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8 h内各指标基本稳定,可应用于临床,建议在临床使用中即配即用。  相似文献   

6.
吴洲  武风云 《黑龙江医学》2007,31(5):360-360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不同pH值液体中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大输液及相关药物的配伍禁忌提供依据。方法配制一系列不同pH值的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加入盐酸左氧氟沙星,观察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溶液pH在6.4以下稳定,在6.4~7.6之间部分出现浑浊,在7.6以上容易析出结晶。结论配制含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输液宜选用偏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不宜选择偏中性的氯化钠注射液,避免和碱性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分别与5%、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重量法测定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中新鱼腥草素钠的含量,并用pH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与常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不同温度下的pH值及微粒的变化。结果在(20±2)℃、(30±2)℃、(37±2)℃3种温度下,8h内混合液的颜色无变化,pH值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检查合格。结论在20~37℃范围内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与常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同2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参考临床常用配伍比例,并在配伍后0、3、6、12 h时观察2种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对其pH值和不溶性微粒进行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0、3、6 h时注射液的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5%果糖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高于5%葡萄糖配伍液;其他指标稳定性良好。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同5%果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良好,建议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范维娜 《吉林医学》2014,(4):777-778
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及其与头孢素类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热毒宁注射液在五种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情况采用光阻法进行测定;对热毒宁注射液分别与5%的葡萄糖注射液、0.9%NaCl注射液配伍后8小时内栀子苷含量在配伍液中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并对配伍前后的pH值的变化进行比较。对热毒宁注射液与头孢唑林、孢西丁钠、头孢曲松、头孢地嗪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情况进行临床条件的模拟与观察。结果:在与以上五种输液配伍后热毒宁注射液的微粒数增加。pH值与栀子苷含量在其与5%葡萄糖注射液、0.9%NaCl注射液配伍后无明显变化。上述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于其配伍后生成可见物。结论:在临床输液中要注意热毒宁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情况,并且其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着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0.
单建国 《当代医学》2011,17(20):23-24
目的观察三种中药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6h内≥10μM和≥25μM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模拟临床用药,将三种中药注射液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测定配伍液中6h内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三种中药注射液与两种输液配伍后6h内≥10μM和≥25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均有增加,但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对静脉注射液的要求。结论三种中药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使用更为适宜,但配伍后的微粒数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丹香冠心注射液同两种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参考临床常用配伍比例,并在配伍后0、2、6、12h观察两种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对其pH值和不溶性微粒进行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0、2、6h时注射液的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5%葡萄糖配伍液pH值在0~12 h内从7.09降低至5.79有较大变化;其他指标稳定性良好.结论 丹香冠心注射液同5%果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良好,建议与配伍液6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2.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7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用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细菌清除率为89.5%;氧氟沙星注射液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8%,细菌清除率为79%。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0.005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7.0)-乙腈(48∶52);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8 nm;进样体积:20 μL.结果 盐酸氨溴索的线性范围为0.060 04~1.501 00 μg(r=0.9999,n=5);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0.6%,n=9).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孙启亮  李海应  魏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801-2802
目的:研究痰热清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癌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3例肺癌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痰热清及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点滴;对照组40例,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7.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8%和61.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痰热清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癌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5种中药静脉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目。结果: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5)。结论: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维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选择国产注射用兰索拉唑(奥维加)与进口注射用兰索拉唑(进口品),按照说明书中配制方法溶解2种药品,并分别加人到100mL生理盐水注射液中,观察不同供试品在室温条件下放置0、2、4、6、8h的含量、pH、颜色、澄清度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在观察时间内奥维加与进口品溶液的含量均有普遍下降的趋势,溶液pH值均随时间的变化而普遍呈线性下降趋势,奥维加和进口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伍后,进口品溶液中10μm不溶性微粒数为755.60~9911.10粒,奥维加溶液中10μm不溶性微粒数为520.00~1988.90粒;进口品溶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33.30~555.60粒,奥维加溶液中25μm不溶性微粒数为0~111.10粒,奥维加和进口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奥维加与进口品溶液中的兰索拉唑在配伍后一段时间内,颜色均未发生变化,均保持澄清。结论在室温条件下将兰索拉唑溶于100mI。生理盐水注射液中,在含量、pH值、溶液颜色、溶液澄清度等方面奥维加与进口品等同,在不溶性微粒(10μm和25μm)方面优于进口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合丹参粉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黄芪注射液40mL(10mL/支,相当于黄芪2g/mL),静点,1次/d,再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入丹参粉针剂0.8g,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只给予后者。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期间原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不变。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持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并作血液流变学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5%。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合丹参粉针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可靠,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巴曲酶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老年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分别于第1d、第3d、第5d静脉滴注10BU、5BU及5BU巴曲酶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次/d,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治疗后7d及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整体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d及14d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及14d的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疗效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老年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临床疗效确切可靠,且明显优于单用巴曲酶注射液,因而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