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用葛根中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含量,为进一步加快大理食用葛根开发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来自大理古城镇2个乡8个样品食用葛根鲜品进行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采集样品中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6246mg/g、25.374mg/g,高于其它产地水平。结论:大理食用葛根中总黄酮量多质优,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布渣叶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13个不同产地布渣叶样品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采用Al(NO3)3-NaNO2-NaOH体系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O2.-)等模型测定布渣叶总黄酮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各产地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广西来宾样品含量最高,达到了55.22 mg.g-1,平均为27.06 mg.g-1。各产地总黄酮样品均具有清除DPPH.活性,其自由基清除率随供试品总黄酮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但其清除.OH和O2.-活性与总黄酮浓度关系不明显。结论不同产地布渣叶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各产地布渣叶总黄酮均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葡萄树伤流液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作用。方法以理化鉴别方法对新疆葡萄树伤流液化学成分进行预试;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采用Folin—CiocaIteu比色法测定新疆不同品种葡萄树伤流液中总多酚的含量;以葡萄糖为标7伟品,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新疆不同品种葡萄树伤流液中多糖的含量;以牛血清蛋白为标准品,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新疆不同品种葡萄树伤流液中蛋白的含量;采用ICP—OES法测定新疆不同品种葡萄树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不同品种葡萄树伤流液中氨基酸的含量。以抗坏血酸(O.2mg/mL)为对照,采用羟自由基试剂盒法检测新疆葡萄树伤流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新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葡萄树伤流液中,多酚含量为2.6~6.6mg/L,多糖含量为18.3~816mg/L,蛋白含量为3.0~22.4mg/L;氨基酸有17种,总含量为6.20~201.22mg/L;矿质元素有10种,含量为0.06~118.71mg/L;且清除·OH能力明显高于Vc。结论新疆葡萄树伤流液富含氨基酸、多糖、多酚、蛋白等化学成分,并且由于品种和产地不同,氨基酸、多糖、多酚、蛋白的含量有差异;葡萄树伤流液对·OH的清除能力强,其抗氧化活性随葡萄品种、产地、生态气候条件的不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NaNO2-Al(NO3)3-NaOH体系显色,以芦丁为对照,于500nm波长处测定。[结果]总黄酮在9.376-56.256μg/ml(r=0.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88%,RSD=2.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八角茴香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孔吸附树脂法纯化野菊花总黄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确定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方法采用优选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以分光光度法测定野菊花总黄酮含量。结果AB-8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参数为:原液上样浓度1.2~1.5g/L,最大吸附量为16.8mg/g干树脂,吸附速度为1BV/h,上样2次,吸附时间为0.5h,洗脱剂为50%乙醇,用量为4BV,洗脱速度为4BV/h,树脂可重复使用3次。结论AB-8树脂对野菊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纯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紫外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以芦丁为对照品制定标准曲线,测定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最大吸收波长为505nm,在0~0.07923mg/ml(r=0.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2.64%。[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准确,可作为不同产地的滇桂艾纳香总黄酮含量测定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鸡血藤叶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及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为8.4~13.2 mg/g,没食子酸含量为1.44~3.28 mg/g.[结论]鸡血藤叶中没食子酸含量普遍较高,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荷叶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3-Al(NO3)3-NaOH显色,在500 nm处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在14.43~72.15μ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64%(RSD=0.90%),不同产地药材总黄酮含量范围为1.88%~10.99%。结论不同产地荷叶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总黄酮、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丹红注射液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结果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0.79%,3批样品中红花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02,3.84,3.52mg/mL。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6%,98.98%,100.16%,RSD均小于0.97%,3批样品中丹参索的含量分别为0.35,0.37,0.30mg/mL,原儿茶醛的含量分别为0.28,0.30,0.25mg/mL,丹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0.52,0.49,0.42mg/mL。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刺激对檀香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檀香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乙烯利刺激对檀香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檀香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未经刺激的檀香叶总黄酮含量在69.67~72.81mg/g之间。经过刺激的檀香叶总黄酮含量在105.71~167.98mg/g之间。【结论】乙烯利刺激能提高檀香叶中总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骆驼刺中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取骆驼刺药材醇提浸膏的正丁醇萃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依次用氯仿-甲醇(90:10~70:30)、氯仿-甲醇-水(70:30:10~60:40:10)梯度洗脱,收集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富集流份,继续采用凝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经TLC、HPLC等技术进行质量分数检测。结果从骆驼刺中制备分离的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对照品,质量分数〉99%。结论本法得到的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为骆驼刺药材和的骆驼刺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栽植的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信息、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以及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比较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以及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色谱柱为BDS Hypersil C18柱(250.0 mm×4.6 mm,5μm,Thermo),应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50 min,流动速度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有7个主要共有峰,在概貌上基本一致,但出峰数量和相对峰面积有所差别;1,2,3年生膜荚黄芪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02,1.23,1.79 mg/g,毛蕊异黄酮为0.337,0.121,0.119 mg/g,芒柄花素为0.101,0.031,0.032 mg/g.[结论]不同生长年限膜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增高,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比色法在测定花粉总黄酮含量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比色法,对油菜、荞麦、玉米、黑松和赤松6种花粉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光密度与溶液中芦丁的含量呈线性关系,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99.7%,黄酮在不同花粉中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油菜花粉黄酮含量较高,松花粉中黄酮含量甚少.结论 比色法在测定花粉总黄酮含量上是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青蒿中黄酮和酚酸类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青蒿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青蒿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UV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青蒿中黄酮和酚酸类动态含量变化。结果不同采收期青蒿黄酮和酚酸类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即营养期〉初花期〉结实期〉盛花期。结论如以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作为青蒿药材质量的指标性成分,则青蒿药材最佳采收期应为营养期,该结果为青蒿药材采收期的确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各制剂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研究制备工艺对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剂型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比较最优制剂工艺。结果:总黄酮与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均为:浓缩丸〉片剂〉大蜜丸。结论:通宣理肺方不同制剂制备工艺对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存在较大影响,这为剂型工艺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提取溶剂及溶剂量,提取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8月份最高。结论: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的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份。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确定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提取溶剂及溶剂量,提取时间。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8月份最高。结论: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为目的的山楂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半枝莲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方法对不同生境半枝莲的营养器官的7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无论是阴地还是阳地,半枝莲中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量、总酚、总生物碱、黄酮的含量为叶>茎>根。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量、总酚、总生物碱、黄酮、木质素的含量在根、茎、叶中均为阳地>阴地。结论半枝莲通常以叶和茎入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prepare various crude extracts using different polarities of solvent an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ir total phenol, flavonoids contents and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of Thymus vulgaris collected from Al Jabal Al Akhdar, Nizwa, Sultanate of Oman.

Methods

The leave sample was extracted with methanol and evaporated. Then it was defatted with water and extracted with different polarities organic solvents with increasing polarities. The prepare hexane,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butanol and methanol crude extracts were used for their evaluation of total phenol, flavonoids contents and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study. The established convention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phenol, flavonoids contents and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Results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for various crude extracts were tested and shown positive result for flavonoids, saponins and steroids compounds. The result for total phenol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in butanol and the lowest in methanol crude extract whereas the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s was the highest in methanol and the lowest hexane crude extract.

Conclusions

The crude extracts from locally grown Thymus vulgaris showed high concentration of flavonoids and it could be used as antibiotics for different curable and uncurable diseas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8个产地9个品系22个批次瓜蒌皮中的糖类、核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39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瓜蒌皮产地及品系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瓜蒌皮中果糖、葡萄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78%、8.14%;检测出10种核苷类、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0.57?mg/g,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37.71?mg/g;检测出黄酮类成分6种、三萜类成分3种,平均总量分别为0.58、0.01?mg/g。PCA结果表明,基于39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北石家庄产“皖蒌7号”瓜蒌皮综合得分最高,河北产区与其他产区的瓜蒌皮差异明显,主要差异成分为药效成分氨基酸类和木犀草苷。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各类型资源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传统药用瓜蒌产区所产部分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瓜蒌皮临床用药选择和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