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确定证素辨证权值的"双层频权剪叉"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证侯,辨别证素,组成证名,是中医辨证的规律与过程。中医辨证是非线性复杂巨系统。为解决证素辨证研究中诊断权值的确定这个关键问题。在频数统计基础上,实行"双层频权剪叉"算法,可获得准确的辨证参数,在非线性、多变量分析上探索出一种新的运算方式。  相似文献   

2.
证素辨证是继承及整合、八纲、脏腑辨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医辨证思维规律,遵循中医学理论进行整体的综合评估。当前,围绝经期肥胖的中医诊断缺乏客观的标准和规范。对肥胖的相关研究均以"痰湿"为诊疗思路,将中医理论与证素辨证相结合认为围绝经期的病机与痰湿、气滞、气虚、脾、肝、肾证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证素辨证"思想的启迪下,从中医原创思维和传统辨证方法出发,以中医教材已被大家公认的症状体征为标准,制定新的准确、简洁、明了的辨证"证素"判断指标,使之更为规范、实用,该"证素"辨证指标分为病位证素、病因证素、病因证素、病势证素4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有效提高科研特别是临床的辨证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诊断量表的构建思路与方法。[方法]基于病证结合的角度,以不寐病-心证证素维度为例,选择相应的统计学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性分析,对心证证素条目进行数据挖掘;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心证证素条目进行主观筛选;运用横断面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中医四诊资料,对心证证素条目进行客观筛选;并对不寐病-心证证素维度中医诊断量表进行信度、效度考评及诊断性试验。[结果]经归并、拆分、修改等规范化处理,拟定不寐病-心证症状条目池,确立专家意见咨询调查表;通过主、客观相结合,多维度综合筛选,得出重要性高、特异度强、内部一致性好的心证证素条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证素条目的贡献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心证维度的最佳诊断阈值;构建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效能俱佳的不寐病-心证证素维度中医诊断量表。[结论]基于病证结合,通过文献数据挖掘分析,主、客观综合筛选条目,是构建中医辨证诊断量表的可行思路,该思路能为中医辨证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及可量化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
从逻辑的观点看--"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炎院士在"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等文中提出了"证候"研究应首要继承的是"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理念[1-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近10年期刊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总结中医临床研究常见的病、证(含证型、证素)和证候频数分布情况,为中医的术语标准化建设及中医诊断规则的挖掘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检索CNKI和VIP数据库2007年1月-2016年6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经中医病名、西医病名、证型名称规范化及证素拆解后,统计其频数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中医临床研究文献9730篇。按照降序统计,中医临床研究常见中医病名依次为胸痹、水肿、眩晕等;西医病名依次为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冠心病等。中医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虚血瘀等;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脾、肝等;中医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热等。中医证候依次为脉细、苔白、脉弦等。结论 中医临床证型以复杂证型多见,单一证型较少;《证素辨证学》所列证素能较好地覆盖中医临床研究,而证素辨证能避开中医证型标准不统一的难题,对中医临床辨证起到删繁就简的作用;中医临床辨证多会诊察舌脉。  相似文献   

8.
略论藏象辨证与证素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藏象辨证与证素辨证的关系。从理论认知、辨证原则、病位划分、思维模式和证名规范5个角度分析藏象辨证和证素辨证的异同。两种辨证体系在理论认知和辨证原则上具有相似性,提出了建立统一规范的辨证新体系,以病位和病性作为辨证的核心;两种辨证体系在病位划分、思维模式和证名规范上具有差异,证素辨证遵循“证候-证素-证名”的辨证模式,以时空划分病位,并建立了加权浮动阈值求和计量诊断方法和证候辨证素量表,信息量化和可操作性更强;藏象辨证以五脏系统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总结了常见的基础证和复合证,对证的层次性、系统性的阐释更加清晰。藏象辨证在继承证素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使得病位划分更加系统,思维模式更加缜密,证名规范更具层次。在辨证研究中,宜将各种辨证方法相融合,以推动现代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段飞  祝珍珍  胡镜清 《中医学报》2016,(11):1771-177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中医"证"的诊断规范化研究是中医"证"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标准的统一,提高中医临床对冠心病中医"证"的辨识度,有利于指导临床精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从有关冠心病的中医"证"的基础研究、方法学研究、评价量表及中医辨证标准等方面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冠心病中医"证"的诊断及其规范化的研究近况,为建立统一的冠心病中医"证"的诊断标准提供借鉴和依据。笔者认为以后研究的方向有:1对冠心病中医"证"的研究首先应统一明确有关的基本概念,对其中医"证"的诊断的相关定义要精准,并且有量化指标;2冠心病中医"证"的相关诊断标准要有可靠的临床循证证据,经得起大范围临床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诊断规范化有着其必然性。证侯和证型的术语规范化是当前诊断规范化的首要内容。“证素辨证体系”和“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中医辨证理论的统一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辨证计量诊断是中医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现有计量模型的共同特点在于探索独立证侯与证型之间的关系,这对发挥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计算机诊疗系统在辨证计量诊断模型基础上,现阶段仍需依赖于专家经验和临床病案等作为诊断知识库,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