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随机分设益气活血治疗组(黄芪、苍术、白术、红花、川芎、丹参)60例,与吉非罗齐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疗程均为8周。结果:在降血脂方面,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66%和50.00%(P〉0.05);在改善症状方面分别为71.66%和53.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89SrCl2、骨膦以及两者联合应用于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以147例恶性肿瘤并发多性骨转移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89SrCl2治疗组59例、骨膦治疗组56例、^89SrCl2和骨膦联合治疗组32例,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 ^89SrCl2治疗组和骨膦治疗组对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80.4%,对骨病变有效率分别为17%和9%,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9.2%和44.6%,两组3个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应用^89SrCl2和骨膦治疗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0.6%,与前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骨病变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6.9%和75%,与前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例毒副作用均较小。结论 ^89SrCl2和骨膦均对骨转移癌在镇痛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较好疗效,联合应用^89SrCl2和骨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疗效,且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索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36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胃苏冲剂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作了观察,并与34例单用雷尼替丁治疗的患者作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十二指肠溃疡4周的愈合率分别为944%和704%(P<001);3天内疼痛消失率分别为722%和471%(P<005);6个月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76%和471%(P<0.05);联合治疗组副作用少。认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提高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云南灯盏花、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索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对3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云南灯盏花、激素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治疗组)作了观察,并与34例常规应用激素、环磷酰胺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2%和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4%和559%(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1%(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提高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国产阿齐霉素治疗细菌感染20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产阿齐霉素与进口齐霉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7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其中107例用国产阿齐霉素片治疗者与100例用进口阿齐霉素胶囊治疗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痊愈率分别为52.34%和63.00%,有效率各为93.46%和92.00%,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相似,两组细菌消除率分别为96.43%和94.00%,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而轻微,分别为1.87%和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在伤后不同时间施行气管切开术后,其并发症、死亡率和血氧分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伤后4小时以内施行气管切开术组,其多器官衰竭率、肺部感染率,死亡率和血氧值分别为8.00%、32.00%、36.00%和9.26KPa,4小时以后施行气管切开术组,其值分别为37.50%、68.75%、75.00%和8.34KPa。结论:加强护理,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能减少并发症,加快血氧恢复,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将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与其他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对比,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190株革兰阴性杆菌总产酶率6640%,总敏感率9150%。与亚胺培南(IMP)比较无差异(敏感率9631%,P>005),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抗生素(P≤005或P≤001)。细菌总清除率8263%,总痊愈率6728%,总有效率9074%。对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清除率分别为8684%和9000%,对混合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更佳。提示:舒谱深临床抗感染,特别是院内β内酰胺酶阳性菌及复数感染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检测30例正常对照、25例良性肺疾病、5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15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胃泌素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血清NSE和胃泌素在4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NSE均值分别为822、1084、1464和3200μg/L,胃泌素均值分别为5947、8200、22153和35686ng/L。以203μg/L(NSE)和814ng/L(胃泌素)为正常参考值上限,NSE阳性率分别是80%(SCLC)和1454%(NSCLC),胃泌素分别是80%(SCLC)和6363%(NSCLC)。肺癌治疗后血清NSE和胃泌素在SCLC组均显著下降(P<0001),而NSCLC组仅有胃泌素降低(P<0001)。因此,NSE主要用于SCLC的诊断、组织学分型及疗效监测,而胃泌素可以用于各型肺癌,两者联合可以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英卡膦酸二钠单次静脉滴注(注射剂)和连续口服(片剂)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安全性,比较国产英卡膦酸二钠与国产氯屈膦酸二钠(洛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骨转移疼痛:多中心,开放,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A组:英卡膦酸二钠注射液10mg,静注,d1;英卡膦酸二钠片5mg,Po3次/日,d6~21。B组:氯屈膦酸二钠注射液300mg,静注,d1~5;氯屈膦酸二钠胶囊800mg,P03次/日,d6~21。结果163例病人人组,其中109例可评价不良反应,100例可评价疗效,用药第6天,英卡膦酸二钠英和氯屈膦酸二钠镇痛的疗效分别为58.70%及55.07%,,P=0.6457;第21天,疗效分别为70.09%及69.57%,P=0.354:7;用药第6天,英卡瞵酸二钠英与氯屈瞵酸二钠改善活动能力的疗效分别为31.11%及30.43%,P=0.9271;第21天,疗效分别为41.11%及39.13%,P=0.8007。不良反应发热、骨肌肉一过性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的发生率,英卡膦酸二钠分别为29.79%、19.15%、8.51%、6.38%、4.26%、4.26%;氯屈膦酸二钠分别为7.25%、5.80%、13.04%、11.59%、2.90%、0%,发热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002),骨肌肉-过性疼痛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2)。对发热和骨肌肉-过性疼痛进行k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试验组用药是影响发热的最显著因素,P=0.0071;组别并不是影响骨肌肉-过性疼痛的因素,P=0.0776。结论英卡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明显的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活动能力.不良反应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0.
采用RK手术设备和器械,对51例101只近视眼施行了该手术。术前屈光度为-200~-1100D,平均角膜屈光度为4340D,裸眼视力001~04;术后屈光度平均降低458D,角膜屈光度平均降低380D,裸眼视力≥05者占767%,≥10者占5544%;并发症中角膜微穿孔占588%,视力波动占15%,欠矫≥-200D占1545%,过矫11眼,平均+068D,占1087%。本文对手术要点,手术原理及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作了简要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按PCMF方案标准用药;联合治疗组: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结果 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54.1%(13/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87.5%(23/24),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37.5%(9/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62.5%(15/24),后者优于前者(P<0.05)。治疗观察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单纯化疗组的58.3%(19/24),联合化疗组37.5%(9/24),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一般状况评价,单纯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Kam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1.9分和21.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症状、骨痛、发热、恶心。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轻,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理想配伍疗法。  相似文献   

12.
李雷 《医学综述》2008,14(21):3342-3343
目的探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方法对近6年来齐河县人民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35例疼痛消失,4例疼痛缓解,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经1年以上随访,Ⅱ期优良率100%,Ⅲ期早期优良率为65%。结论用自体骨髓加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创伤小、预防塌陷、降低病残率、延长自体关节使用寿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P2 7在骨巨细胞瘤 (GCT)中的蛋白表达特点及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16、P2 7蛋白在 5 1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 :P16和 P2 7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定位于骨巨细胞瘤的基质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在骨巨细胞瘤 级、 级、 级中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 6 4 .3%、2 2 .2 %、2 1.1% ,P2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 5 7.1%、2 7.8%、15 .6 %。 P16和 P2 7蛋白在骨巨细胞瘤 I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 级和 级 (均为 P<0 .0 5 )。结论 :P16、P2 7基因在骨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班膦酸钠(艾本)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间,将74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①单纯化疗组:按相应化疗方案处理;②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化疗及伊班膦酸钠治疗。结果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48.6%(18/3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6.5%(32/3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29.7%(11/37).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35.1%(13/37),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24个月研究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为43%(16/37).而单纯化疗组为57%(21/37),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一股状况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的Karn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8.4分和9.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暂低热和恶心。结论伊班膦酸钠作用强、毒性低,是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癌、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汪志求 《河北医学》2011,17(7):865-868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48例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病人,分为两组。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组(联合组)24例;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放射治疗剂量为DT3000cGy/10f,两组相同;帕米膦酸二钠为90mg静滴,时间大于6h,每三周重复,至少两次。结果:放疗结束后两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8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8周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9.17%,62.5%,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月后KPS评分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0.8%,50%。未发现严重放疗反应及药物毒性反应。结论:放疗或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多发转移癌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疗效可能更优,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0例转移性骨肿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肿块的生长部位、大小、边缘形态、骨质破坏特点、组织回声、血流特点等,结果:超声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直接符合率达80%,利用超声引导穿刺进行组织活检,可提高诊断率。结论:超声对转移性骨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观察肿瘤对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血供特点、查找原发灶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癌性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对89例骨转移患者,剂量分割采用4种方式:DT(40-50)Gy/(20-25)次;DT30Gy/10次;DT20Gy/5次;DT(16-24)Gy/(2-3)次。结果:全组总有效率94.3%,4组剂量分割有效率分别是93.3%、91.6%、95.2%、100.0%。4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骨转移癌放射治疗止痛效果确切、迅速、副作用小。不同剂量分割方法的止痛疗效相近,可根据病人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剂量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20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万古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的感染控制率与感染指标控制情况和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1周、5周、8周以及10周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率分别以6.7%、13.3%、23.3%、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3.3%、26.7%、36.7%、50.0%(P<0.05);观察组感染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X线片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行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红  周仲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576-3578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与X线平片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9例前列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925 MBq~1 110 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X线平片检查,观察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并与X线检查对比分析。结果:骨显像发现30例骨转移瘤,阳性率90.9%。其中无骨痛患者发生骨转移14例,占46.7%。4例为单发转移,占13.3%。26例为多发转移,占86.7%。X线发现21例,阳性率63.6%。二者符合率为66.7%。结论:核素骨显像有早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有互补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121例转移性骨肿瘤全身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特点及转移部位。方法:对121例骨转移患者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结果:121例中,单发转移者15例(12.4%),多发转移者105例(87.6%),骨转移灶的分布以脊柱最常见(31%),其次是肋骨(25.6%),骨盆(15.6%),颅骨(9.3%),胸骨(8.8%),肩胛骨(6.2%),四肢骨(3.4%),骨转移灶的放射性分布表现为增高和减低或缺损,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