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新手段,并陆续有一系列治疗胃癌的分子靶向药物问世.目前这种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血管生成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细胞周期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等.作者收集国内外近期文献,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玮芳  彭大为 《海南医学》2014,(9):1321-1324
胃癌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早期诊断困难,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率低。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这些靶向治疗策略主要包括:HER2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mTOR抑制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c-Met抑制剂/IGF-1R抑制剂/HSP90抑制剂等。本文就进展期胃癌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结果及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胃癌致病机制深入解析及胃癌驱动基因的鉴定,靶向胃癌驱动基因的药物逐渐应用临床。其中,曲妥珠单抗作为首个胃癌靶向药物,通过靶向过表达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转移等过程,已成为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雷莫芦单抗则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用于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此外,贝马利珠单抗和佐妥昔单抗分别靶向过度表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和紧密连接蛋白18.2(CLDN18.2),在临床试验中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本文回顾了靶向HER2、VEGF、FGFR2、CLDN18.2和MET等肿瘤驱动基因的胃癌治疗策略,介绍了肿瘤驱动基因在胃癌进程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药物的应用,以期为胃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化疗为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疗效较差.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效果优于单独化疗已经得到临床认可,目前有关胃癌的分子靶点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周期抑制剂、免检查点阻滞剂、C-MET信号通路抑制剂等,其中一些已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针对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断涌现,但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治疗是除化疗之外治疗晚期胃癌的又一重要方向。针对诸多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靶点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环氧合酶2等,出现了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多项Ⅱ/Ⅲ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报道,对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董敏  郑桂丽  仲晨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10):778-780,后插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早期胃癌患者的症状不明显且不易发现,因此90%的胃癌患者入院时已经存在局部进展或发生转移,且患者的预后较差[1].进展期胃癌治疗困难,也成为胃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2-3].目前,进展期胃癌的一线治疗是基于铂类药物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化疗,曲妥珠单抗已获批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靶向药物ramucirumab也已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无效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虽然胃癌有多种治疗方法,但胃癌的总生存率仅为20%左右[4].  相似文献   

7.
刘建化  马冬 《循证医学》2013,13(2):83-83
对进展期胃癌,目前只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阳性的患者可以通过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延长其生存期.但进展期胃癌患者中,HER-2阳性率不足1/4,我国患者这一比例可能更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胃癌新的治疗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染色体重排存在于常见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中,原癌基因1 (c-ros oncogene 1,ROS1)酪氨酸激酶属于RTK家族,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驱动基因,在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其抑制剂克唑替尼(一种ALK/MET/ROS1抑制剂)可使肿瘤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8.
分子靶向治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联合化学疗法可使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获益。临床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信号传导抑制剂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但靶向治疗后期产生的耐药问题成为临床上治疗的关键难题。研究表明,靶向药物耐药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异常以及肿瘤微环境改变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在逆转靶向药物耐药方面颇有成效。因此,该文对CRC分子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中医药应对策略进行论述,并对逆转靶向耐药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领域在2022年度的临床进展。在NSCLC的新辅助治疗中, 应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 显著延长了可切除ⅠB~ⅢA期NSCLC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同时奥希替尼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阳性(EGFRm)Ⅱ~ⅢB期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改善。在不可切除的NSCLC晚期患者中, 三代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劳拉替尼及三代靶向EGFR的国产药物贝福替尼及阿美替尼可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少见突变的靶向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进展。同时抗体偶联药物(ADC)进展迅速, 目前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 ADC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积极探索中。国内肿瘤新药研发日新月异, 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在可切除的NSCLC的新辅助治疗, 术后维持治疗中的更多适应证也在积极探究, 并取得了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对于一线使用免疫及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 后线治疗中仍需要新的组合和策略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胰腺癌的治疗却进展缓慢。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希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作为胰腺癌治疗的第二代靶向试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也令人鼓舞。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GFR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形成与多种致癌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扩增等。本文从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两个亚型的靶向治疗药物入手,分别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潜在的靶点及小分子抑制剂,包括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KRAS抑制剂、c-MET抑制剂、FGFR1抑制剂、PI3K抑制剂、BRAF抑制剂、ERBB2抑制剂以及DDR2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以其低毒、高效等特性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抑制剂、抗血管生成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CD20单克隆抗体等.大量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多形胶质母细胞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疗效差。近年来,脑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的治疗以及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尽管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未能提高多形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但其他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期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作为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一系列正常细胞活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活化会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及进展。FGFR2与胃癌的临床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针对FGFR2的抑制剂对FGFR2高表达胃癌细胞系及建立的移植瘤模型中的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以FGFR2为分子靶点治疗FGFR2高表达胃癌,将为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胃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第五位的恶性肿瘤,在肿瘤致死率中居第三位。除曲妥珠单抗( Trastuzumab )以及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的Ⅲ期临床实验获得阳性结果外,其他胃癌靶向治疗药物大多结果不甚理想或尚处于临床研究的早期阶段。文中主要综述了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胃癌驱动基因及其相关靶向药物的应用。包括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原癌基因 M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较差,手术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放化疗难以使患者受益。近年已证实分子靶向治疗对一些肿瘤有确切的效果,HCC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由于其靶点准确,不良反应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的结果。HCC分子靶向药物分为单克隆抗体类和小分子抑制剂类。现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内信号通路阻断剂等主要分子靶点的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而腺癌是胃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Lauren分型是胃腺癌最常用的病理学分型方法。按照其分类,胃癌被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3类。在不同Lauren分型的胃癌中,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均有所不同。尤其在分子表型方面,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H1基因等与不同Lauren分型的胃癌息息相关,提示该分型可指导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与遗传性胃癌的发生及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沈泳 《医学综述》2012,18(2):198-200
进展期胃癌的预后仍然较差。目前资料明确提示,如果没有对疾病生物学特征的深刻理解,新发展的药物几乎不可能成功。随着对肿瘤相关分子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以关键分子通路中的某些关键分子为靶点的生物制剂得到开发与应用。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药物曲妥珠单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应用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阳性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目前有不少靶向HER2药物治疗胃癌的临床试验已经结束或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癌中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胃癌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搜集118例手术后胃癌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基因)在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erbB-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18例胃癌细胞中CerbB-2阳性总表达率为24.6%。CerbB-2表达与病理类型、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有关。肠型胃癌的表达率(3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18.4%,P<0.05)。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袭深度、TNM分期无关。结论:胃癌中CerbB-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且肠型胃癌CerbB-2蛋白表达率高,故CerbB-2阳性胃癌患者可能为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主要人群,有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常见的致死性肿瘤,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亚洲一些国家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在胃癌的早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但对晚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GC)这些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却是有限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途径和血管生成途径等逐渐成为研究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新方向,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对晚期胃癌有很好的疗效,目前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已成为HER-2+胃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因此,改善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需要对不同患者的生物学标记进行识别以了解胃癌形成过程和发现化学治疗的新分子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