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调研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0):112-113
目的 为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了我院2006~2007年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历306例,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采用单一用药的仅占8.17%;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占91.83%。其中,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较多,而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仅有一例。结论 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单纯的降压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是远远不够的,联合用药可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有效防治老老年伴合并症高血压,降低反复住院率和病死率。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80岁伴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41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31例,永久性房颤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6例2,型糖尿病者1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症4例等。根据缓急、合并症的不同、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程度,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 6个月内有34例收缩压降至150 mmHg以下,有4例收缩压降至130 mmHg以下。40例病情好转,未出现新的合并症。结论对老老年伴合并症高血压患者,在全面评估病情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将血压缓慢控制在150 mmHg以下,减缓了高血压进程,降低了反复住院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部2015年8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用中医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观察血压变化以及用药期间安全性及两组患者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在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为(141.2±5.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为(78.5±2.5)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短期内降低患者SBP水平,且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轻微,兼具安全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子超 《吉林医学》2009,30(19):2318-23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规范化治疗,动态监测血压,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6个月后,68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结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既要规范合理,也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联合用药,才能取得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全科医学》2010,(4):62-64
4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4.3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特殊问题的处理 4.3.1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治疗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品种及剂量。初始治疗应从目前常用的5大类降压药中选择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1)利尿剂:小剂量氢氯噻嗪,12.5~25mg/d。主要副作用是低钾血症(必要时可与保钾利尿剂合用)、阳痿,肌肉痉挛、尿酸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上升趋势.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呈进行性升高,我国当前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亿,而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的60%~ 70%.其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有明显不同,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相对较难,在治疗 中应注意老年人血压升高的生理特征,从而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谷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69-71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络活喜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A、B、C三组,A组56例采用络活喜治疗,B组58例采用坎地沙坦治疗,C组66例采用坎地沙坦联合络活喜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BP、DBP、心率及其差值;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用药效果好于单一用药效果,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BP和DBP差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心率差值、用药后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络活喜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应作为临床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瑜婕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04-1906
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用药依从性对高血压的治疗结局有决定性影响。但我国高血压人群中仅有31.2%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因此,用药依从性是医务人员干预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了解现状,为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老年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英 《当代医学》2011,17(3):61-62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上升趋势。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呈进行性升高,我国当前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亿,而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其临床症状及特点与中青年高血压有明显不同,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相对较难,在治疗中应注意老年人血压升高的生理特征,从而做到合理用药。而老年高血压又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等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长寿。所以,有效控制老年人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总结多年经验结合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缬沙坦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进行治疗。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情况。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患者的SBP下降幅度、DBP下降幅度、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显著地控制社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和血糖,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仁济医院(西部)1999-2001年18 646例手术病人,其中老年病人4 820例,统计分析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病人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O.93%;术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和手术种类两个因素与老年人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显著相关(P<0.01);各手术组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探讨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对比。方法:选择96例老年高血压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尼群地平组和卡托普利组,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每周进行评定。结果:尽管两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根据①显效,②有效,③无效的三种结果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尼群地平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较好疗效,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1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基线血脂、血糖。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以及基线血脂、血糖水平的升高,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逐渐增厚且相互比较有显著性意义;随着高血压程度的不断加重,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速度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可通过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对判断高血压患者有无动脉硬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城乡结合部老年人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重点人群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方法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城乡结合部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结果和问卷调查得出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城乡结合部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到52.7%;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只有12%: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很低。结论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堪忧,要提倡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采取高血压病市一镇一村综合诊疗模式,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健康干预等各项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近年来老年高血压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历资料,评估超重与肥胖、代谢指标及靶器官损害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病因;2)老年患者血压水平高,危险性高;3)老年高血压患者代谢异常比例高于普通人群;4)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左房扩大、GFR降低及腔隙性梗塞等最常见.结论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除血压达标外,因该注重代谢紊乱的治疗和靶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高血压老年患者跌倒现状,并分析引起跌倒产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提供支撑.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VIP病房住院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3个月内患者是否发生跌倒为观察指标,分析引起高血压老年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208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中,有78例(37.5%)3个月内至少跌倒1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降压药物、步态在跌倒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降压药物(OR=1.236,P<0.05)以及步态不稳(OR=3.127,P<0.05)是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使用降压药物及步态不稳相关,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和指导,预防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7.
沈静 《中外医疗》2010,29(15):36-37
目的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测定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探讨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用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颈动脉粥样硬程度与血尿酸水平有关。结论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相关性,血尿酸升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来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寻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认知及求医行为。比较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及其他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93.5%)。183例(84.7%)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94例(74.0%)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15)。322例(93.9%)老年高血压患者关注健康;>70%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认知正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相关认知正确率不高。月收入、体检行为、是否关注健康、“血压控制不良引发冠心病”“血压高的时候吃药,正常就可以停药”认知是否正确是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不能完全根治”认知是否正确是女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形成的敏感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应对不同性别的干预敏感靶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求医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2011年在我院进行手术患者15320例,其中有3910例为老年患者,对老年患者在围术期中的高血压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375例老年患者在围术期发生高血压,占9.59%;与老年患者围术期高血压发生情况有显著相关性的因素为患者是否在术前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其所实施的手术种类(P〈0.05):老年患者高血压发生情况在各种围手术期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在全麻各时段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术期发生共有86例有低血压的情况发生。结论与老年患者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有明显相关的因素为患者在术前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其患者所实施的手术种类;在围术期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清  关浩增  李娟莲 《广西医学》2004,26(10):1431-1432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 ,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分析 12 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 (CCA)内径、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发生率并与 4 5例健康老人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增加 (P <0 .0 5 ) ;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随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亦逐渐增厚 ;高血压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 ,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